在北宋初年,存在一个普遍的认知误区,即许多人误以为北宋仅有步兵而没有骑兵。然而事实上,北宋历史上曾拥有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这支部队在战场上威震四方,与辽国的铁林军、西夏的铁鹞子、女真的铁浮屠以及蒙古的重甲铁骑被并称为“五大铁骑”。
北宋建立初期,经历了数次北伐的失败。在此之前,无论是秦朝还是汉唐,中原王朝的骑兵力量都居世界巅峰,汉朝时更有“一汉抵五胡”的说法,指的就是汉朝的骑兵。然而,强大的骑兵部队背后需要雄厚的国力支持,骑兵的运用涉及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争经费难以计数。即使在汉武帝国力巅峰时期,征讨匈奴的骑兵数量也基本上控制在十万左右,再多就难以承受。
北宋作为从五代十国中崛起的国家,从建国之初就没有骑兵的文化和基因,更缺乏组建骑兵所需的优良马匹和擅长骑射的战士。与游牧民族的关系也一直紧张,辽国一直将宋朝视为敌人,因此北宋难以获取游牧民族的良马。缺乏马匹就意味着没有组建大规模骑兵部队的基础。
北宋最初的统一步伐也是朝南的,因此骑兵在战略上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对于赵匡胤和赵光义等皇帝来说,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打造昂贵骑兵的必要性。因此,北宋初年并没有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来培养骑兵,军中的骑兵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征调而来,其战马和战士素养相对较低。
直到攻打北汉时,宋太宗开始意识到与辽国对峙后,骑兵的重要性不断增加。然而,造成尴尬的是产良马的地方大多数在辽人的领地,例如燕云十六州,这些地方在战略上对北宋至关重要,但要想拿下这些地方,北宋就需要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力量。
宋太宗尽管最初并不信任骑兵,但在灭亡北汉后,他不得不考虑与辽国对峙的形势。为了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力量,宋太宗亲自督办,组建了北宋历史上最为强大的骑兵部队——静塞军。这支军队满员3000人,每人配备5匹马,马匹均为北方优良的战马,而骑兵则全部来自塞北易州。静塞军的战士都是边关民风彪悍,擅长骑射,经过严格选拔,每位战士都能够操纵200斤的硬弓。在装备方面,静塞军从军士到战马,全部身披重甲,不仅装备了弓箭,还配备了精良的钩连长枪。
宋太宗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心血,使得静塞军成为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部队。尽管静塞军只有3000人,但从其诞生起,便展现出惊人的战绩。在多次与辽军的战斗中,静塞军无一败绩,甚至在数次战斗中正面击败了辽军的王牌骑兵力量——铁林军。
唐河之战是静塞军最为辉煌的一仗,尽管战前形势对静塞军并不利。静塞军原本驻扎在易州,但李继隆将他们的家眷都调到了自己麾下,导致易州失守,静塞军的家眷被辽人俘虏。然而,静塞军在战斗中表现得非常勇敢,作为先锋插入上万辽军的阵中,如同一把利刃撕开了敌军的阵势。铁林军虽然奋起还击,但最终被静塞军击溃。这场战斗中,辽军留下一万五千具尸体和上万匹战马,成为静塞军辉煌战绩的缩影。
可以说,静塞军以其出色的配置和卓越的战斗力,丝毫不逊色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北宋只有这支3000人的静塞军,且由于统治阶级的不作为,这支军队最终在历史长河中消失。如果北宋能够收复燕云,获得更多的马场,组建更多的骑兵军团,或许历史的格局将有所改变。可惜北宋未能如愿,静塞军的辉煌只能成为历史中的一朵浪花,虽绚烂而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