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进入21世纪,海洋在全球的作用愈发显著。观察当今世界各大主要海域,每天都有大量的远洋巨轮穿行其中,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航运要道,比如土耳其海峡,甚至出现了堵船的现象。这一现象侧面印证了一个事实,即海洋商贸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而随着海洋商贸的扩大,各个国家也纷纷投入其中,以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然而,随着各国纷纷迈向海洋,一些没有海港口的内陆国却陷入了无奈的境地,难以在海洋商贸中分得一杯羹。有的内陆国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可能会选择借用其他国家的港口出海,但这种借港出海无形中也会增加出海的成本。因此,大多数内陆国很难取得迅猛的发展,通常相对较为落后。与之相对应的是,世界上的大国强国基本上都是沿海国家,这使得海洋商贸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其中,历史上有很多国家一直在追逐出海口的机会。然而,世界的海岸线是有限的,有的国家拥有较多的海岸线,而有的则相对较少,甚至有的国家完全没有出海口,成为内陆国。本文将以东南亚的老挝为例,探讨一个内陆国由于没有出海口而导致经济滞后的现象。
老挝,位于中南半岛,北邻中国,东临越南,南接柬埔寨,西部和缅甸、泰国接壤。目前,老挝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这种相对滞后的经济发展,与老挝缺乏出海口直接参与海洋商贸有着紧密的联系。
然而,老挝并非远离大海的内陆国,其东部距离大海仅有五十公里,与越南隔了一个国家。越南作为一个国土狭长、实力较强的国家,基本上占据了整个中南半岛东部的海岸线。其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南北长1600公里,而东西最窄的地方仅有五十公里。老挝到大海的最短距离也正是这五十公里。
为何在历史上老挝没有夺取这五十公里距离的出海口呢?这其中有三个主要原因,值得深入探讨。
首先,老挝实力相对较弱,海洋意识淡薄。老挝的历史发展较晚,直到14世纪才形成国家,即法昂王建立澜沧王国。尽管形成了统一的国家,由于起步较晚,老挝在当时的东南亚实力相对较弱。同时,当时的人们对海洋意识相对淡薄,对于出海口的意义并不了解。因此,尽管距离大海很近,老挝并没有全力夺取出海口的决心。
其次,地形阻隔也是一大障碍。老挝境内多山地高原,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中国云南的滇西高原接壤,南部有面积较小的平原,而东部则是漫长的长山山脉。长山山脉是中南半岛的主要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1100公里,基本挡住了老挝东进的道路。尽管老挝也并非完全不能向东进发,但长山山脉的存在使得东进之路相对困难,增加了经济和军事的负担。历史上虽然存在一些山口,比如越南北方的娇女隘和穆嘉关,但由于老挝缺乏海洋意识,他们没有利用这些通路进行东进。在这样的情况下,老挝很难集中全力突破长山山脉向东发展。
最后,越南的扩张也是影响老挝失去夺取出海口机会的原因之一。越南作为中南半岛实力较强的国家,在历史上一度与中国有关系。在我国秦朝时期,越南北部地区还是中国的一部分。在五代十国时期,越南脱离中国独立后,寻求扩张。但在15世纪之前,越南的扩张并未取得明显进展,而老挝却有机会从南部向东扩张。然而,由于老挝缺乏进取之心和海洋意识,历史上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到了15世纪之后,越南重新独立,接连向南扩张,吞并了占婆国、下高棉等地,实力更加强大。从17世纪末开始,越南完成了对整个中南半岛东部的扩张,导致老挝的澜沧王国失去了向东夺取出海口的机会。
综上所述,老挝虽然距离大海只有50公里,但由于实力相对较弱、地形阻隔以及越南的扩张等原因,历史上未能夺取出海口,导致经济发展滞后。如今,老挝仍然是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这也是因为在历史上失去了夺取出海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