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给诸葛亮北伐中原,安排了各种各样的阴谋论,说其实诸葛亮独揽大权,有自己的私心,还有说诸葛亮若北伐成功,要称王篡位等等。今天我想给心中的诸葛亮正名。
诸葛亮北伐的口号正是“北伐中原,匡扶汉室”,这也正是蜀汉的立国之本。每次读诸葛亮的《出师表》都被诸葛丞相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动流泪。显示所有大图《出师表》中是这样说的“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伐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见诸葛亮是真的一心一意想要“克服中原,恢复汉室”,不让“王室偏安”。其实更深一点探讨一下蜀汉当时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诸葛亮的想法和意图。
一、转移蜀汉内部集团矛盾,使蜀汉政权得以长久。蜀汉从关羽失荆州、刘备伐吴失败后,内部矛盾加深。蜀汉是由荆州势力集团建立的政权,和本土势力集团、刘璋旧部势力盘根错节。他们主张休养生息、保境安民,不想发动战争,而以诸葛亮的荆州集团要恢复汉室,进取中原,难免会发生矛盾。荆州势力强大,所以诸葛亮在蜀中休养生息几年后,也想借北伐转移矛盾,缓和矛盾。
二、以蜀汉一州之力想恢复汉室,一统天下,何其难,消耗魏国,等待时机。蜀汉的国力、军事、人口、人才相比曹魏,差距实在很大。然而曹魏经过曹操曹丕时代,众多能臣武将病逝,加上曹魏常年伐吴,曹魏的实力已有损耗。诸葛亮明白,曹魏占天下九州之地,恢复元气,只是时间的问题。而蜀汉一州之地,比不过人家财大气粗,所以要不停北伐,以图消耗魏国国力。在公元228——234年,共6年时间,诸葛组织了5次北伐,虽成果不大,但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曹魏,使曹魏只敢守,而不敢主动去攻蜀。
三、北伐中原,恢复汉室,为报先帝(刘备)知遇之恩。诸葛亮写《出师表》之时,文中有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可以说诸葛亮为蜀汉尽心尽力操劳有二十一年,都是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
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施展出自己的才华,来报效国家。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希望自己像他二人一样能治理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实,不管出于何种因素考虑,诸葛亮北伐中原,匡扶汉室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诸葛亮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依然是后世学习的榜样,而诸葛亮本人理应受到我们的敬佩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