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1127年北宋被金灭国,随后整个宋代的经济中心南移,南宋的建立将首都定在了临安市,也是如今的浙江杭州。
从建国到灭亡,南宋一共存在了152年。
但却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与蒙古国进行交战,然而即便是负隅顽抗之下,也最终走向了灭亡的结局。然而宋代重文轻武,
到了南宋时期,整个朝廷更是军事力量衰弱
,尽管经济文化走向发展,但是面对强大的蒙古帝国,依然是无力抵抗。
两军实力相差如此之大,但为何南宋能够在蒙军的强烈攻势之下,还足足抵抗了半个世纪呢?究竟是凭借什么呢?
一、宋蒙反目,蒙军南下攻宋
说到宋朝和蒙古国共同的敌人那便是金国,早在成吉思汗还没有统一蒙古各部落时,
金国在蒙古高原上对各个部落进行抢夺,烧杀掳掠。这让蒙古各部反金的心思由来已久
,成吉思汗的出现则是推动了攻打金国的进程。
自从1211年开始,在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之下,金国数次战败,更是被消耗了大量的主力军,最后只有尽力退让。这时候的蒙古在几方势力中,已经有了极大的威名,甚至成吉思汗的心思也不止于此。
而宋朝和金国的仇恨也是由来已久,北宋更是被金灭国。
在长达七年的宋金战争中,宋国一一退让,整个宋军溃不成兵,也将南宋围困在了方寸之地。1128年,金兵南下更是攻破开封,宋朝形势危矣,
在之后更是与金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叔侄条约”。
时间来到1233年,此时的金国在对战蒙古之后,早就大势已去。
宋朝也借机想和蒙古联手抗金。于是端平元年,金国在宋蒙联军的进攻之下,成功覆灭。
但北方民族虎视眈眈,解决完一个金国,那么强大的蒙古帝国又该如何对抗呢,从联军转为敌对身份,对南宋来说并不友好。
但当时金国灭亡之后,时任君主的宋理宗一心想要收复丢失的“三京”
,以防蒙军南下。
在宋理宗的支持之下,
宋军开始了“北伐”
,很快进驻黄州,又直取开封,随后又进入洛阳,收复失地也将南宋的防线成功的拉到了黄河一带。
然而由于许多州县都遭到了金国的扫荡,也导致许多地方缺粮缺水,前方没有资源补充,后方的粮草跟不上,当时有许多宋军都失陷中原。
宋军北伐一事,却惹怒了蒙古帝国
,他们认为宋朝背叛了盟约。于是在蒙古大汗窝阔台的派遣之下,他的使者来到临安宣告两国联盟失效,蒙军不刻对宋军发起进攻。宋蒙正式反目,
1235年,蒙军率领大军从两路分别进攻,宋蒙战争正式打响。
而在此后多年,宋朝和蒙古的战争就从未停止过。
二、蒙古铁蹄铮铮,南宋为何能坚持多年?
宋代的重心转移之后,也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逐步转移。从先秦时期问鼎中原再到北宋,我国历代的都城多是北方,南方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滞缓
。尽管南宋只有长达百年的统治,但依然在南方撒下了一片希望的种子。
金灭北宋只花了7年,随后对南宋也展开了攻击,却无法抵抗蒙军,从军事实力上来说,蒙军是绝对超越宋军的。
但为何宋军能够抵抗蒙古铁骑长达半个世纪呢?
在翻阅历史资料与结合多种情况之后,
我认为宋军能够抵抗如此之久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从蒙古帝国自身情况来看,在于宋军的征战中,其内部前期重心不在攻宋,后期帝国内讧,都极大程度的延缓了攻宋的进程。
1235年蒙军攻宋,然而同年窝阔台的志向不止如此。
早在成吉思汗时期,
他们征战亚欧大陆,甚至直接打到了罗马帝国面前
。同年,窝阔台下令,命令成吉思汗的长孙拔都率领15万军队西征,对于钦察、斡罗思等国进行攻打。
这是蒙古帝国的第二次西征,其根本原因在于,窝阔台不希望由父辈打下的江山折在自己手里。派出的都是老将和亲王,
比起当时的攻宋,窝阔台把重心更放在西征之上。
这也导致在宋蒙前期的征战中,蒙军并没有投入全部兵力。
之后窝阔台身死,
下一任帝位的选立却经历了长达一年多的争夺
。由拔都为代表推举在西征中表现优秀的蒙哥坐帝位,然而却遭到了窝阔台家的反对。蒙哥的母亲在部落中地位极高,最后是在母亲的笼络之下,大多亲王才承认了蒙哥成为大汉。
皇权的转移致使内部逐渐开始走向分崩,在蒙哥战死后,
他的弟弟忽必烈在争夺帝位时,也遭到了内部的反对与矛盾。
所以尽管在攻打宋朝,但是在内部矛盾没有解决的情况下,面临争权夺利时,他们也无暇顾及当时的南宋。
第二个原因,主要是因为宋军依然没有放弃抵抗。
以武将孟珙为例,1235年,蒙军南下在襄阳等地试图越过长江进攻江陵,江陵是整个荆楚地区的重镇,绝对不可以拱手让人。
于是在宋理宗的召集之下,孟珙立刻奔赴江陵地区。他曾在抗金战争中立下过汗马功劳,军事经验丰富。
当时的蒙军正在制造木筏渡江,孟珙利用这一点决定先从江面上入手。知道宋军实力差一大截,那便使用计谋,佯装对岸宋军人员众多。
在他的统领之下,将士们不断变换着服装和军旗,彰显人数众多,晚上火把一字排开,绵延长江数十里。这样的招数引得蒙古军惊慌,
随后孟珙趁其不备对蒙军发动进攻,还一把烧掉了他们所有渡船的工具,阻挡了他们的南下步伐。
这一战可以说直接扭转了长久的局面
,也给蒙军一个下马威。
1237年,蒙军再次对黄州发起进攻,黄州地理位置特殊,孟珙也曾在黄州当地作为官。于是这一战当中,
首先宋军将士们先将蒙古水军打到溃散。
蒙古毕竟擅长骑兵,他们的水军力量十分薄弱。
随后蒙军无法渡江便准备攻击堤坝,将水军与黄州城内的联系切断,而这时许多宋军将士们都主动担当敢死队,在堤坝上与蒙军奋力抵抗,这便让黄州城成为了蒙军的目标。
甚至蒙军还使用了火炮攻城,然而城池顽固他们又始终无法打开城门,然而孟珙早有预料,他在修筑防御工程时在城墙外,再修建了一座城墙,将他作为诱饵。又在内部挖了一个大坑陷阱,当蒙军以为攻破城门之后,却落入了陷阱当中。
这一战蒙军损失了七八成的兵力,最后只能灰溜溜的逃走。
从孟珙和他率领的宋军,
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宋代军民反蒙的心思是很坚定的,战力也不容小嘘。
他们都希望能够将外敌赶出去,不再饱受战乱。这样的精神和团结也是宋军能够抵抗如此之久的原因。
第三点,就不得提到宋朝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了。
我们来看南宋环境,它位于秦岭淮河以南。要想进入南宋腹地,就必须跨过辽阔险峻的秦岭地区。
除此之外,江河纵横,也成功的阻挡了骑兵的进军脚步。
前文也提到,在宋军与蒙军的多次交手中,
只要涉及到水战,蒙军的力量就变得十分薄弱。
这是因为他们生于北方草原,在进攻宋朝以前几乎没有水军。所以江河便成为了天然的屏障。
除此之外,还有“蜀道难”
。蒙古从蜀地进攻,蜀地山高路险,进出蜀地的道路不易,对于蒙古骑兵来说实在是艰难。而关于利用地理优势,让蒙军损失最大的便是重庆钓鱼城,大汉蒙哥身死。
当时的宋军退守钓鱼城,钓鱼城三面环水,易守难攻,位置险峻。
当时蒙哥率兵攻打钓鱼城长达五个月都没有任何尽展,在长久的粮草资源的消耗下,蒙古兵已经是精疲力尽。
随后更是身负重伤,最后在蜀地去世。
他的去世有人称改变了世界,因为蒙哥去世让蒙古帝国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权利争夺,当时的蒙古西征也被迫终止
,随后更是造成了蒙古帝国的瓦解。与宋朝的对战也延缓,又再次让宋朝足够苟延残喘。
在看过这几个原因之后,我想我们能够了解到为何南宋如此贫弱,最终也能够抵抗这么多年。也看到了南宋末年军民的反抗,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反抗显得如此弱小。
三、南宋覆灭,忽必烈建立元朝
1267年,成为大汉的忽必烈再次举兵南侵,在长达6年的抗战后,最终襄阳失守,成为了蒙军的囊中之物。
1279年,崖山之战成为了宋元之间的最后一场战斗
,在广东的崖山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
然而最终还是以元军的胜利作为结束,整个宋军全军覆没,也意味着崖山之战的彻底失败,宋朝宣布灭亡。当时的小皇帝赵昺不过八岁,眼看着无法突围,左丞相陆秀夫决定带着赵昺跳海,决不能让皇帝落到元军手中。
随着陆秀夫与皇帝的死亡,太后相继自杀,随后更是有十万多军民一同跳海自杀。他
们誓死也不愿成为元军的阶下囚,据说第二天早上崖山处浮尸数十万。
战争真的很残酷,
但多年的征战,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南宋军民的决心
,尽管当时已经国破家亡,但他们没有放弃抵抗,这样的一份家国情怀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
宋廷彻底覆灭,而在忽必烈的统治下,元朝正式建立,开启了他们统治中原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