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任领导的带领下,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好,尤其是在攻克脱贫攻坚的难题上,有许多英雄豪杰留下的历史痕迹,他们的脚印拓印在这条道路上,可以看到这是一条道阻且长的道路,但是他们还是毅然走上了这条道路,付出自己毕生的心血,只为了中国美好的未来。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他深入基层,为了江苏省脱贫攻坚一直在前线奋斗,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那么这位干部到底是谁呢?接下来就为您揭晓。
罗志军,1951年11月生,辽宁凌源人,拥有在职研究生学历,还是一位法学硕士学位,考了高级经济师证书,196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2月参加工作。
小时候罗志军就有一个军人梦,希望前往军营,17岁时梦想成真,他成为了北海舰队的战士。在海军的10年时间里,军队生活使得他历练成为一名男子汉,更让他意识到肩上的负担是沉重的——要为国家添砖加瓦,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27岁时,罗志军终于等到了转业机会,先是在某工厂当团委书记,后来进入中国青年报社从事采访、撰写工作。撰写工作不是一件易事,何况他还是从部队出来的一个兵,文化水平远远还达不到可以胜任这个工作的地步,好在他脚踏实地、勤奋好学,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990年时成为了报社的发行处处长。42岁那年,组织看中了他的能力,罗志军被调往共青团中央工作。
1995年9月,他又接到上级命令,赴南京任副市长,之后便长期在江苏工作,他也是从此时开始一路高升,直至市委书记,这一路他扎根基层,十分重视调查走访,追求实事求是,也收获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觉得他是“人民的书记”,值得胜任这一头衔。
通过这些事迹,看得出他是一位
体察民情民意,愿意认真倾听老百姓的心声的领导干部,党和国家就是因为拥有这种干部人才,才能够加快建设发展。
就在他卸任前,罗志军还不忘一项大工程,专程去江苏大剧院和省人民医院扩建这两项重点民生工程调研。“这两项工程,堪称是标志性民生工程,但从规划到建设,一波几折,历时很长时间。但在罗志军这届省委班子的大力推动下,如今都已进入施工尾声,即将于年底前投入使用。”这两项重大民生工程,受到江苏文化界和医卫界普遍高度评价。
回看罗志军的工作履历,我们感受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传承与信念。也让我们明白了,做基层是一件需要下功夫的活,但是他们毅然扛下了这个重任,并作出了这样瞩目的成绩,实在让人佩服,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努力,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也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助力国家发展,做祖国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