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行密费尽心力夺回来的常,润,苏三州,在孙儒大败庞师古之后,再一次眼睁睁看着孙儒轻而易举的拿了回去,并且还损失了李宥,张行周两员战将。
探囊取物这种作战方式,杨行密希望自己也可以拥有。但是理智告诉他,现在肯定是没有这种能力。
既然强大的敌人前进了,我只好撤退。
当然是撤退,不是逃跑,战略性的撤退是为了下一次的胜利。
所以在孙儒把全部家当渡江之后,也就是孙儒原先的蔡兵,以及后来征收的淮兵全部合到一起,从润州向南开始新的一轮征战之下。
杨行密与自己的部下,田覠,安仁义等将领,几乎是望风而逃,不战自退。
只要还有宣州,杨行密就还有可退之所,宣州是杨行密最后的防线。
宣州对杨行密的重要,此刻不言而喻。
所以对于宣州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加强防护!
杨行密把田覠,安仁义,刘威等大将派遣出去,让他们在外围缠住孙儒的大军,尽量不要给他们靠近最后的防线机会。
然而,孙儒的一支先遣部队此刻却突然出现在宣州东部,东溪附近。
这支部队由孙儒的部将李从立带领,李从立在整个十国的军事战争之中名气不大,可以说默默无名,其实他有一次扬名淮南的机会,可惜老天给了他这次机会,他不中用啊!
此刻的宣州正在加紧防御之中,就是说一切防御工作尚未完成,可能刚刚开始,或者只进行了一部分。所以当宣州军民听说孙儒的前头部队已经接近之时,大家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个个心惊胆战。
孙儒何许人也,那是食人魔王秦宗权曾经的部下,与秦宗权一起笑谈食人肉,怒饮俘虏血,此时虽然离开秦宗权单干,但是相比于以前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是杨行密非常危险的一次,也是李从立离自己一战成名最近的一次。
只要李从立带兵向前,杨行密的一切虚实,将会被完全识破。
宣州兵马所剩无几,大量兵马都在安仁义,田覠,刘威等人手中,而且宣州的防御工程还没有完善,杨行密却即将面对孙儒如狼似虎的前军。
怎么办?要像当年的诸葛孔明一样摆下空城计,只不过来敌是李从立,可不是那个司马懿。
空城计要摆,却需要一个值得信赖之人。
杨行密沉思了片刻,把目光放到了台蒙身上。
台蒙与杨行密一起从庐州起兵,是后来所号称的淮南三十六英雄之一。
此时临危受命,台蒙将本就捉襟见肘的士兵带走五百人,以应对李从立率领的孙儒前军。
台蒙知道如果真刀真枪的干,自己的五百士兵无论如何也不是李从立的前军之敌,但是又要想办法让李从立知难而退,不战而屈人之兵,除了用嘴说,还有就是凭演技。
当年孔明以空城让司马懿认为伏兵于城,今日台蒙也要让李从立看到一出好戏。
台蒙驻军于东溪的西面,待李从立军队将要到达,能远远遥望,却又看不太清楚的时候。
台蒙命令手下士兵骑上战马,于驻扎处往来奔驰,并且要大声呼喊,声音越大越好。
于是,这些士兵使尽平生之力,摇着马鞭,晃着脑袋,把吃奶的劲都用在了嗓子上,一时间东溪西侧烟尘四起,喊声震天。
李从立带着兵马,远远看到的是马蹄掀起的漫天尘沙,以及嘈杂混乱的叫喊。
李从立心下一沉,满心的欢喜忽然化为乌有,他快马加鞭抄近道来到此处,不为别的,只为捡个现成的便宜。
有人说杨行密的兵马都在外围,此时谁最先赶到宣州,谁就会取下宣州,说不定还能得到杨行密的脑袋。
此刻的情形哪里像是缺兵少将,分明便是援兵已到。
若是捡个便宜,李从立打心底里愿意,若是与杨行密的大军火拼,李从立撇了撇嘴,这军中的猛将无数,上有刘建峰,下有马殷,等等,等等,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我李从立去充这大脑袋瓜子。
于是李从立在最接近取胜杨行密的一刻,决定撤军,他就这样兴致勃勃地来,默默无闻地走了,不带走一丝云彩,让他在整个十国之中仍然是那个大家不熟悉的李从立。
杨行密刚松了口气,下一个噩耗却接踵而至。
孙儒的另一队前军,已经到了溧水。
溧水是宣州的前哨,突破溧水,孙儒的前锋军队将直接进攻宣州。
孙儒这支队伍由谁带领,史书并没详写,不过却让杨行密派出了他部下当中唯一未尝败绩的将领,李神福。
李神福没有常山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的豪勇,却有赵子龙不败的战绩,能够做到如此,只因为李神福在战场上有着无与伦比的镇定,而且面对敌人,从来都是示敌以弱,骄人之兵。
在杨行密心中,一切的难题只要李神福去了,必能化险为夷,李神福是杨行密最后的王牌,就像是观音大士赐给孙悟空的救命毫毛。
李神福看到了驻扎在溧水的孙儒前锋军队,沉默了片刻,然后跟部下说,“兵法云,兵倍不战,敌兵是我们的倍数,就不要与其作战,现在孙儒的军队只怕是我们的十倍不止,与他们直接交战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我们要避其锋锐。”
“孙儒军队多以当年的蔡军为骨干,这些士兵刀头舔血,凶狠彪悍,如狼似虎,同时又骄傲自大,见我军退让,定会以为我们心生惧怕,就会更加携势而骄,麻痹大意,那时候才是我们出击的时机。”
于是李神福下令,军队退让三十里,孙儒前锋军队果然上当,竟然毫不设防。
当夜,李神福从军中选出精锐士卒,自己亲自率领,在夜色的掩护下,杀入孙儒前锋军的营地之中。
吃饱喝足的孙儒军队毫不知情,见到明晃晃的钢刀长枪突然刺入昔日同袍的胸膛,一时间惊慌失措,竟是失去了往日的狠辣与彪悍,被闯入的李神福带着士兵杀得是人仰马翻,毫无抵抗之能。
这一夜李神福斩首孙儒士兵上千级,活捉敌将李宏,让孙儒的前锋军队狼狈而退。
杨行密接连击败孙儒的前军,心中却无丝毫欢喜之意,因为他知道,接下来他要面对的才是孙儒真正的实力。
他不能让孙儒这么快就接近宣州城,于是杨行密命令在外围的朱延寿,刘威合兵三万,务必拦住孙儒。
刘威,朱延寿接到命令后也不含糊,马上致书孙儒,邀其一战。
孙儒接到书信轻蔑一笑,让自己头号部下刘建峰的副将马殷迎战。
马殷是后来的楚国开国君主,其实力非凡,只是此时孙儒,刘建峰尚在,他的锋芒尚未显露。
不过,马殷凭借着孙儒带来的蔡军,对付朱延寿,刘威等人,依然如砍瓜切菜一般容易。
很快,朱延寿,刘威就被马殷大败于黄池。
黄池隶属宣州当涂县,其地是溧水之南距离宣州已是近在咫尺。
杨行密看着地图上的黄池,心中大骂安仁义,田覠,刘威等人,我让你们拦住孙儒,不要让他靠近宣州。结果是越拦越近,眼看就要到了自家的眼皮子底下。
黄池在宣州北一百二十里,占据黄池,意味着孙儒大军将直逼宣州。
孙儒带着自己的主力部队宛如一只洪水猛兽,张开血盆大口,时刻准备向杨行密发出最后一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杨行密的危机之时,老天似乎睁开了眼睛。
黄池,意为积水的池塘。
时值五月,天降大雨,黄池附近河流汇聚盈满,水位上涨,竟是汇成洪流,一举淹没了孙儒在黄池所建的军营。
看着汪洋一片,洪流肆虐,孙儒再也没有心情继续进攻杨行密,带着大军撤回了扬州。
在老天的相助之下,杨行密解除了眼前的危机,获得了喘息之机。
不过该来的终究会来,下一次的暴风雨将更加猛烈,孙儒将会率领五十万大军,与杨行密进行最后的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