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喜欢三国历史的人来说,熟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武将排名是家常便饭。然而,深入阅读《三国演义》后,我们发现这一排名并不完全符合演义情节。以张飞为例,他数次与吕布激战未分胜负,却屈居第六名;许褚与典韦大战一天,不分胜负,排名却远远落后典韦等情节都挑战了这一传统观念。在这个背景下,有一位虽然在排名中相对较低,却在武艺上不逊于典韦许褚的名将,曾经击退过关羽。不幸的是,在演义中,他却以极为窝囊的方式离世。这位主人公就是徐晃。
徐晃,字公明,原为杨奉麾下将领。后来,曹操挟天子回许都,他在一次与许褚的交手中表现出色,与对手战平,引起曹操的赏识,成为曹操麾下的重要将领。这表明徐晃在武技上有着相当的造诣。然而,他在演义中虽属于武将之列,死于情节发展的设定,为其人物设定蒙上了一层遗憾的色彩。
或许有人会提到,解白马之围时,徐晃先后被颜良、文丑击败,而这两位将领在遇上关羽时却迅速被斩首。因此,徐晃似乎不可能打败关羽,更不可能将关羽吓退。然而,仔细阅读演义,我们会发现,徐晃的确成功地击退过关羽。此事发生于襄樊之战,当时关羽虽然水淹七军,降服于禁,斩杀庞德,声威赫赫,但被庞德射中右臂,战力下降。在徐晃用计埋伏关平,散布吴军占领关羽后方的假消息,扰乱关羽及其麾下的军心的情况下,他们交战了八十余合,徐晃居然未落下风。当时,关平为了防止关羽失误,鸣金收兵,但关羽回寨后便被吓得率军溃散。徐晃确实成功吓退了关羽,不管此战中有多少投机取巧的成分,关羽的军队确实被他所影响。
然而,几年后,徐晃的风采却逐渐消散,最终死得极为窝囊。这一段故事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曹魏内部发生叛变,孟达投靠了蜀汉,受诸葛亮的授意,准备兴兵造反。于是,魏主曹叡重新启用司马懿,派遣徐晃前去协助。徐晃得知司马懿前去与诸葛亮对阵后,主动请命,愿为先锋。然而,在攻城战中,当他发现孟达军突然出现,势头汹汹时,由于惯性马匹无法立即停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名将之下,没有妙计可以脱身,徐晃到达城壕近前,才设法止住马匹,却遭到射击,头颅中弓而亡。这位曾经以高超武技和战斗经验闻名的老将,居然以如此窝囊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故事让人不禁唏嘘,徐晃生前虽然英勇过人,但在关键时刻却无法脱身,以一种令人扼腕的方式离世。演义中对于他的塑造着实有些虎头蛇尾。这位曾经能与典韦、许褚一较高下,吓退关羽的将领,最终却在内乱中功败垂成,以命丧战场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传奇生涯。
综合考量,这一段历史故事展现了三国时期诸多英勇武将的光辉和悲壮。徐晃作为其中的一员,其武艺和胆识都得到了充分展现,但命运的捉弄让他在最后的时刻黯然收场。这种荣耀与悲情的交织,使得整个三国演义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对于英雄生命脆弱性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