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史这样滴
编辑|
史这样滴
前言
奥地利,正式名称为奥地利共和国,是一个位于中欧的内陆国家。其首都和最大城市是维也纳,全国人口约900万。奥地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的发展和进步受到各种政治、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奥地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当时该地区居住着各种凯尔特部落。罗马帝国随后在公元1世纪征服了该地区,直到5世纪帝国衰落之前,该地区一直处于罗马的控制之下。在此期间,奥地利是诺里库姆省的一部分,是罗马军队重要的铁矿来源。
13世纪,蒙古人入侵奥地利,对该国的基础设施和经济造成重大破坏,这对其发展有什么影响?
奥地利早期历史
在罗马时期,现在的奥地利地区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被称为Noricum。罗马人在公元前一世纪征服了该地区,由于其位于欧洲中心的战略位置,它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罗马人还修建了多条道路、堡垒和城市,包括成为主要贸易和商业中心的维也纳市。
公元五世纪,罗马帝国开始衰落,奥地利被包括东哥特人和巴伐利亚人在内的几个日耳曼部落所控制。然而,六世纪阿瓦尔人的到来对该地区产生了最重大的影响。阿瓦尔人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在中欧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并控制了奥地利的大部分地区长达两个多世纪。
八世纪末,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征服了阿瓦尔帝国,并将奥地利并入他广阔的王国。查理曼大帝还建立了奥地利边疆区,这是一个边境地区,其任务是保卫法兰克帝国免受入侵的马扎尔人的侵扰。奥地利边疆成为该地区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实体,对奥地利国家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世纪早期,奥地利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神圣罗马帝国是查理曼大帝的继任者创建的日耳曼邦联。神圣罗马帝国由皇帝统治,皇帝由各州的王子选举产生。奥地利是神圣罗马帝国内的一个公国,由巴本堡王朝统治,该王朝在10世纪后期崛起。
在巴本贝格王朝统治下,奥地利经历了一段稳定繁荣的时期。巴本堡家族是强大的统治者,他们扩大领土并建立中央集权政府。他们还建造了几座城堡、宫殿和教堂,包括著名的梅尔克修道院,它是欧洲最重要的巴洛克式建筑之一。
十二世纪后期,巴本堡王朝面临势力崛起的哈布斯堡王朝的挑战,哈布斯堡王朝是一个控制着奥地利和瑞士多处领地的贵族家族。哈布斯堡王朝在最后一位巴本堡统治者死后没有继承人后,在十三世纪获得了对奥地利的控制权。哈布斯堡王朝随后建立了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王朝之一,持续了六个多世纪。
奥地利的早期历史是一个关于征服、移民以及政治和文化发展的迷人故事。该地区见证了几个帝国、部落和王朝的兴衰,每个帝国、部落和王朝都在该地区的文化和身份认同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从罗马时期到中世纪,奥地利在塑造欧洲历史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继续成为现代世界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奥地利
战争伊始,奥匈帝国面临国内外多重挑战。帝国由不同的种族组成,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再加上帝国经济不景气,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战时因盟军封锁而变得难以获得。
奥匈帝国的军事战略是进攻邻国塞尔维亚,然后集中兵力在东线与俄罗斯帝国对峙。由于帝国的军队被分成不同的国家特遣队,他们之间经常出现沟通问题,这个计划变得复杂起来。尽管如此,奥匈帝国军队还是能够在对塞尔维亚的比赛中取得一些早期的胜利。
东线的局势更具挑战性。奥匈帝国军队在面对规模更大、装备更精良的俄罗斯帝国时准备不足。奥匈帝国在1914年8月的坦能堡战役中遭受重大失败,之后情况只会变得更糟。帝国军队无法在对抗俄国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士兵往往装备简陋,吃不饱。
除了军事上的挑战,奥匈帝国还面临着国内动荡。帝国各族群开始要求更大的自治权,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战争造成的经济困难加剧了这种动荡,导致粮食短缺和通货膨胀。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奥匈帝国仍在继续战斗。1915年,它与德国和保加利亚联手组成同盟国,这是一个反对包括法国、英国和俄罗斯在内的同盟国的军事同盟。同盟国能够在西线取得一些进展,但无法突破盟军防线。
随着战争的拖延,奥匈帝国的局势不断恶化。帝国面临粮食短缺和通货膨胀,军队物资告罄。再加上帝国内部各族群日趋不安,要求自治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
终于,在1918年11月,战争结束了。奥匈帝国是战败的大国之一,被迫签署了凡尔赛条约,对该国施加了重大惩罚。奥匈帝国解体,其各族群获得更大的自治权或成为独立国家。
奥匈帝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面临着多重挑战,既有军事上的,也有国内上的。帝国的军队面对规模更大、装备更精良的俄罗斯帝国,装备简陋,帝国内部的各个族群也越来越不安分。无论是在冲突期间还是冲突之后,这场战争都对奥匈帝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解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奥地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地利是一个实行自由民主宪法的共和国。然而,该国受到经济问题和政治不稳定的困扰。1930年代,右翼政党盛行,国家走向专制。1933年,恩格尔贝特·多尔弗斯出任奥地利总理,建立右翼专政。多尔弗斯于1934年被暗杀,他的继任者库尔特·冯·许士尼格继续他的政策。
1938年,希特勒的德国要求将奥地利并入德国,冯·舒士尼格被迫辞职。1938年3月12日,德国军队进军奥地利,该国于次日并入德国。吞并被称为德奥合并,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因为许多奥地利人认为这是避免与德国开战的一种方式。然而,吞并对奥地利及其人民造成了可怕的后果。
在德国占领下,奥地利由纳粹政权统治。该国的犹太人人口遭到系统性迫害和谋杀,许多其他群体,包括罗姆人、同性恋者和持不同政见者,也成为目标。经济以战争为导向,许多奥地利人被征召入伍。
随着战争转向德国,盟军开始轰炸奥地利城市,造成广泛的破坏和人员伤亡。战争的最后几个月特别残酷,因为德国人将奥地利作为对抗前进的苏联军队的战场。许多奥地利人在战斗中丧生,这个国家变成了一片废墟。
战后,奥地利被盟军占领,全国被划分为四个占领区,与德国类似。包括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在内的盟国建立了一个临时政府来监督该国向民主的过渡。
战后初期,政治和经济不稳定。奥地利经济一团糟,负债累累。该国的政治格局也四分五裂,各政党争夺权力。1945年,奥地利人民党(?VP)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并与社会党(SP?)组成联合政府。
新政府实施了多项改革以重建该国的经济和社会。马歇尔计划提供了帮助重建奥地利的援助,政府实施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的政策。该国还开始处理其纳粹历史,包括起诉战犯和赔偿纳粹迫害的受害者。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奥地利成为一个繁荣和民主的国家。该国于1955年加入联合国,并于1995年加入欧盟。奥地利在国际事务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解决冲突领域。该国参与了巴尔干地区的维和行动,并在旨在解决中东冲突的谈判中发挥了作用。
地利的当代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地利被盟军占领并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不同的国家控制: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该国年久失修,大部分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盟军实施了一项去纳粹化和民主化计划,旨在将奥地利重建为一个民主国家。政治版图由奥地利社会民主党(SP?)和奥地利人民党(?VP)主导,至今仍是奥地利的主要政党。
1955年,奥地利成为中立国,这一地位一直保持至今。这使得奥地利在冷战期间与东欧和西欧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奥地利的中立也使其能够于1955年加入联合国,并于1995年成为欧盟成员国。
二战结束后,奥地利的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最初,该国专注于重建基础设施和工业,重点是重工业和制造业。在1960年代和70年代,奥地利经历了一段现代化时期,更加注重技术和创新。80年代和90年代,奥地利的经济转向服务业,重点是金融、旅游和信息技术。如今,奥地利经济高度发达,是欧盟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奥地利在社会福利和人权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世纪70年代,奥地利成为世界上最早提供带薪产假的国家之一。在80年代和90年代,奥地利引入了全面的医疗保险,并实施了旨在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的政策。奥地利还以其对LGBTQ+权利的进步态度而闻名,并且是世界上最早在2010年将同性伴侣关系合法化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奥地利在移民和融合方面面临一些挑战。该国经历了主要来自叙利亚和阿富汗的难民和移民的涌入,这对其资源造成了压力,并导致了一些社会紧张局势。政府实施了旨在限制移民和促进移民融入奥地利社会的政策。然而,这些政策被一些人批评为过度限制和歧视。
结语
奥地利近年来也面临政治动荡。2019年,前副总理海因茨-克里斯蒂安·斯特拉赫(Heinz-ChristianStrache)的丑闻导致社会党和欧洲民主党的执政联盟瓦解。这导致提前选举,?VP赢得压倒性胜利,并与绿党组成新的联盟。新政府承诺优先考虑环境问题、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
自二战结束以来,奥地利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和发展。从中立国地位到高度发达的经济和进步的社会政策,奥地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尽管面临着与移民和政治不稳定有关的一些挑战,奥地利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活力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一、中立国奥地利在中奥外交活动中的几次沉默.
二、奥地利纸企MM旗下三家纸厂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三、奥地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性及其局限——兼谈列宁、斯大林对鲍威尔民族理论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