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紫禁城养心殿为何常年阴冷潮湿?专家撬开地砖后,发现了其中奥秘
创始人
2025-07-17 06:02:24
0

600年紫禁城

,无论统治者如何变幻,无论朝代怎么更迭,它是不变的中心,它见过太多浩荡的历史,看过太多深宫里的凄凉。

它从历史的见证者,变成历史本身,

紫禁城的每一处草木砖石,雕梁画栋,都有自己的声音。

如今的我们,研究它,想要在它身上,找到前人的影子。

今天我们要去探索的,是其中一间宫殿,清朝先后有8位皇帝曾居住在这里。

养心莫善于寡欲

”,它就是

养心殿

,养心殿的秘密,不止在它的历史。

故宫古昔

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建造的,紫禁城历两朝三世600年,至今仍巍峨壮观,无限风光!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定都南京,他的第四子朱棣晋封燕王,封地恰好就是北京城。

朱元璋去世之后,朱棣以武力攻取了南京,成为新的皇帝,改年号为“

永乐

”。

朱棣登基之后,因为南京的气候,让他住的很不习惯,再加上有人频频刺杀他,于是他便有了

迁都北京

的想法。

在别人的建议下,他有了建造宫殿的想法,于是他让当时的工匠,绘制出了图纸,然后开始着手准备建造宫殿。

遗憾的是,故宫留下的资料中,并没有关于紫禁城设计师的资料。

朱棣多次派出官员,奔赴各地区购买所需的木材和石料,然后运到北京城。

如此浩大的工程,准备工作也不会太短,从朱棣下旨督办,再到这些材料运往北京,

足足花费了11年的时间

紫禁城采用的都是名贵的木料,为了凑齐这些木料,人们往往需要深入深山砍伐,还要开采石料,然后费时费力的运往北京城。

永乐十五年

,朱棣在全国各地召唤了一批能工巧匠,开始了紫禁城的建造。

故宫的建造是非常讲究的,每一个宫殿的布局,以及位置,都有着很大的学问。

故宫宫殿沿着一条南北纵向的中轴线,将北京城一分为二,

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在这条中轴线上

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左祖右神,中轴对称,前宫后苑,是故宫的布局特点

永乐十八年,紫禁城落成

,朱棣搬进了这座巍峨的皇宫,此后明朝所有的故事,就都在这方天地里展开。

故宫是世界上,迄今为止

保存最完好的木质建筑群

,它是历史瑰宝,是前人留给现代社会的礼物。

封建王朝时期,故宫是天子的行宫,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场所,普通老百姓是永远无法进入这里的。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故宫已经向人们敞开,它的真实面貌,也在人们面前展现。

故宫规模宏大,

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

,其中大大小小的

宫殿,共有70多座

,房

间也有9000多间

,每一个房间,都有它独特之处。

明朝的皇帝,没有什么固定的办公地点,

有的在乾清宫,有的在豹房,有的在西苑

,有的则不务正业,一心玩乐,不理朝政。

到了清朝之后,皇帝延续了明朝皇帝的习惯,

在乾清宫上班

,这里是皇帝的寝殿和办公室。

雍正皇帝在位时,搬到了养心殿居住,乾清宫也就不再这么重要,养心殿就成了皇帝办公休息,最重要的场所。

在紫禁城70多座宫殿中,养心殿是特殊的,这个宫殿处于

乾清宫西侧,面积达5000平方米。

在一段时间里,养心殿和其他宫殿有些不同,它常年阴冷潮湿,即便是在最炎热的三伏天里,也是这样的感觉。

但养心殿并不是一直如此的,刚开始建造完成时,并不是这样的感觉,和这阴冷潮湿的环境相反,

养心殿冬暖夏凉,是个居家办公的好去处

赤墙彩檐,雕栏玉砌,紫禁城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吸引人。

我们说起紫禁城,总会想到午门廷杖后的浩然正气,想到深宫后院的凄凉婉转,想到白雪皑皑,与红墙相得益彰的景象。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段历史,是一个景点,但对于曾经的他们而言,是全部的人生。

烟火六百年

养心殿的面积和其他宫殿相比,算是非常小的,但在清朝,它却成为最重要的一个场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养心殿就是这样的存在。

从雍正皇帝开始,养心殿才成了皇帝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场所。相传,当年雍正皇帝是

为了给康熙皇帝守孝,

才搬到了养心殿。

养心殿起初并不是什么正经的寝殿

,康熙年间,这里一度遍布着

专门为皇室造办宫廷活计的诸多作坊,统称为“养心殿造办处”。

作为

乾清宫旁边的一个偏殿

,雍正最初选择它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

从永乐年间开始,皇帝都是以乾清宫为主殿的,搬进养心殿,一开始,是为了守孝,得住在

“苫次”

的地方。

而环境相对来说很一般的养心殿,就成了雍正皇帝的首选,但是守孝期满了之后,

雍正却决定长久地住下来。

他登基之后,命人将养心殿收拾出来,搬到了此处办公,养心殿不仅是皇帝处理国事的地方,还是他休息就寝的地方。

皇帝每天在后殿睡醒之后,会去

前殿和王公大臣们议政

,结束工作之后,再去

前殿西侧

单独召见官员,平时的奏折也会在这里批阅。

养心殿虽然没有乾清宫那么的豪华,但雍正搬到此处之后,发现在

养心殿办公非常的便利,旁边就是军机处和乾清宫,

想要商议重大的事情,传唤官员也十分方便。

乾清宫用来处理政务,召见大臣

,平时有什么重要的活动,也是在乾清宫开展的。

军机处是内部最重要的部门

,养心殿的位置,也最方便皇帝的统治。

紫禁城不仅豪华,而且非常大,以往的皇帝办公和就寝的地方相隔甚远,每天在路上都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但在养心殿办公,不仅可以极大的缩短时间,而且工作上也很便利,这也是为什么皇帝都喜欢在养心殿办公的原因。

从雍正皇帝开始,到末代皇帝溥仪出宫,

这期间200多年的时间

,后期的皇帝都选择在养心殿办公。

我们经常能在清宫剧中看到,养心殿的戏份很多,如果养心殿的环境阴冷潮湿,那么这些皇帝怎么会在这,居住长达200多年呢?

其实养心殿的环境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潮湿阴冷的,现实完全相反,养心殿温度宜人,又非常便利,所以皇帝才喜欢在这里办公。

养心殿环境极好,尤其是采光,进去之后,大厅十分亮堂,而且养心殿的窗户上都是从西域进口运过来的玻璃。

进门之后,就是正殿,

殿上挂着一幅

雍正亲手写的牌匾《中正仁和》

,这里就是

中正仁和殿,中正仁和殿的东边是东暖阁,西边是勤政亲贤殿。

东暖阁

相对而言,名声更响一点,这里就

是当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长达46年的地方

,也是最具政治色彩的地方。

勤政亲贤殿没什么特殊的,一般就是用于大臣们等候或者谈事的地方,

它的旁边是三希堂,这里存放着乾隆的藏品。

和三希堂相连的,是皇帝的御用小书房,这里藏书极多,皇帝平时也会到这里来消磨时光,

还有旁边的

小佛堂、梅坞,

是皇帝平时礼佛或者休闲的地方。

养心殿的最后面,就是皇帝和妃子们的寝殿了,

这些寝殿共

有5间

,分别居住着皇帝以及皇后以及其他的妃子。

从这里来看,养心殿已经具备了所有的功能,

从衣食住行,再到国家大事

,在养心殿里全都能解决了,也难怪皇帝会把这里当做权力的中心。

一梦繁华

但自清朝覆灭之后,养心殿就仿佛中了诅咒一般,突然变得阴冷,

在2015年之前,养心殿这样的状况,至少

维持了几十年

很多人在踏入养心殿之后,都会有一种温度骤变的感觉,如今的社会,可能很多游客不会注意到,以为是安装了空调,但实际上,却不是因为这个。

新中国成立之后,曾有专家组前来勘察故宫的情况,想要进行修缮,在进入养心殿之后,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养心殿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起初很多人认为,养心殿闹鬼,

是因为有不干净的东西,才导致整个宫殿都是阴冷的。

之所以这么猜测,是因为

清朝的顺治皇帝、乾隆皇帝、同治皇帝都是在养心殿驾崩的

,养心殿又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人们难免会浮想翩翩。

但这个说法也只是外行人臆测,专家们并不相信这种无稽之谈,但在对养心殿进行全面的检测之后,仍旧没有找到答案。

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人,很多人也有不少人不断的去研究这个问题,之后有人认为,养心殿潮湿的原因,是因为有人定期给他

补湿

补湿是近年来,故宫一直在保持的一个岁修项目

,因为现在的故宫安装了很多的空调,但长期开空调会使屋里的空气变得干燥,久而久之,会对建筑产生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作人员会定期进行补湿,

补湿的原理类似于现在的加湿器

,但养心殿的情况不同,如果补湿会导致养心殿更加的潮湿阴冷,所以这项工作在养心殿不适用。

而且养心殿潮湿的情况是一直有的,并不是因为补湿的原因,这样的情况,让专家再一次感到匪夷所思。

直到

2015年

,工作人员在对养心殿进行大规模的修缮时,把

养心殿的地板给掀开了

,这个困扰了专家几十年的问题,终于得到了答案。

原来在

养心殿的地板下,纵横着很多的管道,

这些管道的排列方式很规律,专家研究后发现,这些管道分为两种,

一种是用来升温的,一种是用来降温的

在皇宫大内中,地下有这样的管道并不奇怪,毕竟古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会享受。

为了应对严寒酷暑,古人也会研究怎么让室内降温或者升温,于是便有了这些管道。

关于皇宫中的生活,史书中也会有大量的记载,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得知,古人的“空调”和“暖气”比现代人的还要高明。

养心殿中,升温的管道,就是现代社会的地暖,明清时期的冬天处于地球寒冷期,最冷的时候,气温达到-30℃,所以皇帝居住的养心殿,必须得供暖。

和现在的水地暖或者电地暖不同,那时候采用的就是

烧火供暖

,集中烧火的地方,有点像以前的土炕。

因为紫禁城是不允许有明火的,所以宫内不允许用柴火和煤,

只能用烟雾较小的炭

宫人们通过地下操作口来生火,将炭倒进底下室的地下炉腔。

宫廷人员把炭扔进炉腔内,

炭火产生的热量会通过火道扩散,管道的热量能够加热地面,利用地砖自身的蓄热功能向上辐射热量,从而达到供暖的效果。

在管道的尽头,还有专门的排烟口,炭火燃烧产生的烟,都会由地下的出烟口排出,每个环节都会有专门的宫人看守,确保不会发生火灾。

而降温的管道,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

夏天时,只需要在管道口倒入凉水,这些凉水能够流向管道里,在管道里能够迅速吸收热量,让养心殿的温度降下来。

养心殿之所以能够冬暖夏凉,最大的功臣就是这两种管道,而养心殿多年来之所以这么阴冷潮湿,

是因为当年城破之时,管道里的水没有及时处理掉

这么多年来,

管道里的水一直吸收着养心殿的热量,

而到了冬天,也没有供暖系统,长此以往,便导致养心殿成了如今阴冷潮湿的样子。

之后专家找人修缮了管道,

将管道中的积水排出

,地下管道在被修缮之后,

养心殿的温度也恢复了正常,不再像以前那样阴冷潮湿。

地下的这些管道虽然不再启用,但却给专家提供了很多的灵感。

古人在日常生活方面,非常有智慧,甚至很多的精巧机关,现代人都无法破解,养心殿地下的这些管道,就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相关内容

墨加两国加强贸易合作应对美...
墨加两国深知美国关税带来的挑战,积极加强贸易合作以应对。双方意识到...
2025-07-17 12:39:08
某科技公司未落实网安保护义...
某科技公司因未落实网安保护义务而遭受重罚。该公司在网络运营过程中,...
2025-07-17 12:38:55
央视关注福州:高温酷暑持续...
近期,央视将目光聚焦于福州。在这高温酷暑持续的时节,福州的亲海游却...
2025-07-17 12:37:37
原创 ...
中国几千年来,英雄辈出,却唯独项羽一人独占鳌头?在历史上,他是唯一...
2025-07-17 12:33:49
原创 ...
文|a龙景生 编辑|a龙景生 前言 英帝国是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强大的...
2025-07-17 12:33:47
原创 ...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
2025-07-17 12:33:44
原创 ...
1398年6月24日,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就在那年的5月13日,一...
2025-07-17 12:33:44
原创 ...
齐国做为春秋五霸的首霸之国,其崛起之势如火箭,陨落之势也如流星。强...
2025-07-17 12:33:34
原创 ...
清朝末年的人民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真的像宫斗剧里演的那样吗?电影...
2025-07-17 12:33:26

热门资讯

原创 赵... 人物志:千古罪人——赵构 可以这么说,宋高宗赵构的继位是完全出乎意料的。身为徽宗第九子的他,既不是嫡...
原创 李... 尉迟敬德是李世民的虎将,他曾有三救李世民的壮举。尤其是玄武门事变中,他是表现最优秀,是立功最大的一个...
此国被日本炸死四百人,发誓要血... 建国以来,澳大利亚从未受到世界战争的波及,国内风平浪静,一度安稳过着自己的小日子。然而,尝到胜利果实...
原创 曹... 曹操有一个养子叫做秦朗,秦朗这个名字在后人看来可能不太响亮,但是在三国时期可以说是曹魏政坛上的一个重...
原创 岳... 岳飞抗金的故事一直是千古传唱,从青龙山八百破十万到爱华山大败金兀术,从牛头山到小商桥之战,众多的岳家...
原创 浅... #历史开讲# 文|木木 编辑|观星 这里的非熟练和半熟练工人群体主要包括三类职业,一类是日工,一类是...
原创 历... 灾难就像刀子,握住刀柄就可以为我们服务,拿住刀刃会割破手——洛威尔 如今常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原创 以... 初识梁启超是源于他的 《少年中国说》 ,“少年强则中国强”至今言犹在耳,再识梁启超,则是叹服于他在?...
原创 黄... 2015年,一条令民众们感到十分惊讶的消息传了出来: 曾经在去世后葬入八宝山的优秀干部同志黄菊,在去...
原创 天...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病入膏肓的明熹宗朱由校强撑病体,命人将皇五弟信王朱由检召至乾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