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感叹:无人可用!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在1955年授衔时,涌现出了一大批将领,可谓将星云集,人才辈出。他们一个个能征善战,威风八面。他们的能力是天生的吗?不是,他们的能力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他们才产生了的,人才众多也是用出来的。
人有用出来的可能性,同样也有用毁了的可能性。
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主要原因是诸葛亮事事亲为,不给下属机会,不允许他们有试错的机会。典型的例子是,每当打仗时总是密受一个锦囊,到了地方再打开。那么这种情况下,他们还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吗?没有试错的机会,怎么成长?人才怎么可能不会逐渐凋零?
教员用人方法却很独特,不但让下属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允许他们犯错,还能团结犯错的同志,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久而久之,人才就会得到锻炼成长,人才也会不断涌现。那么,现在就为大家揭秘一下教员的用人秘诀。
秘诀一:给出自己的正确意见,等待对方验证
在井冈山反围剿时,左倾冒险主义者的策略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分散使用兵力,造成红军的大撤退,失去了根据地。湘江战役之后,我军指战员才明白,左倾军事路线是错误的。由此,等到了遵义会议时,基本上都认同教员的军事路线,明白教员的用兵智慧。
经过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教员的意见是正确的。
经过实践的检验,犯错误的同志深刻认识到教员的领导智慧,也才能更加支持教员的决策。人们自己想通了,那么他们在下次执行任务时,消极,怀疑就会少了很多。这样既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自己也得到了成长。
秘诀二:打击错误来源,不进行人身攻击
这种做法很大程度地减少了误伤。因为人的错误是受环境和价值观的影响,并不一定是有意识的犯错误。这就为犯错误的同志保留了面子,也会在寻找错误的过程,找到成功的有利条件。
这就像战略战术里面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个敌人不是自己的同志,而是同志犯的错误。从众多错误中寻找薄弱的一点,猛烈的攻击之,从务期必克。得手后,迅速扩张战果,各个歼灭错误。
通过分析来源,既保护了同志,也更容易说服人、并且使当事人醒悟。
秘诀三: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和谐气氛
五次反围剿,并且跳出敌人包围圈之后,党内存在多种不好的作风,不是左倾冒险主义,就是右倾机会主义。这些都是主观主义,都和具体实践相脱节。
怎么办呢?不团结,不统一思想,军队的战斗力会受严重影响。为此,我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改正活动。
通过自我批评和批评,促使人自我反省和他人警醒,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空气和气氛——大家不再相互敌视,营造了一种平等的、纠正不正之风的气氛。
这种活动,大大的提高了纠错的意愿和成功率。
秘诀四:树立典型,带动更多人
教员树立的典型都是普通人,比如:张思德、雷锋、王进喜等。这些做出非凡成绩的普通人的号召力是巨大的。普通人能做到的,其他人还能做不到吗?
这就和古代专门宣扬文臣武将的做法,大不相同。文臣武将是高高在上的,普通人难以企及,也就缺少了向典型靠拢的动力。
在开展向优秀看齐达到了一个程度的时候,就应将各地典型的好人好事继续表扬,使全党都向这些好的典型看齐,发扬正气,形成强大的向心力。
秘诀五:去除心理包袱,激发潜力
什么是包袱?坛坛罐罐是包袱,城池武器是包袱,心理压力是包袱,名利是包袱。只有甩掉包袱才能轻装前进。
为了战争的胜利,要有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因此,教员主张力求主动,不计一城一地得失,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1948年,张家口这个地方,敌人集中了那么多兵力,我们的力量又弱于敌人,是守不住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张家口就变成一个包袱,而放弃张家口就摆脱了被动,争取了主动,取得了行动自由。
有了这种政策,前线指挥员,就可以甩掉沉重的包袱,灵活的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从而使人发挥出自己的强大潜力。
秘诀六:有缺点的人要团结
教员:对于任何有缺点的人,犯过错误的人,不仅要看他改不改,而且要帮助他改,一为看,二为帮。
通过团结犯错误的同志,不是抛掉他们,那就使下属没有心理包袱,从而大踏步地前进,也就不会出现躺平。
秘诀七:等待下属的进步
矛盾是发展变化的,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的,都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变化的。下属的进步也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给他们进步、成长的时间。
教员对粟裕的任用是他不拘一格、量才用人的典范。30多岁的粟裕已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教员相信:这位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将领,有能力指挥四五十万人的军队。1945年以后,粟裕成为解放军百战百胜的优秀将领,显示了教员不拘一格、重用后起之秀的成功典范。
秘诀八:用人之长,人尽其才
教员知人之长,也善于用人之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937年以后,山东地区敌人、匪患成灾,严重地阻碍着山东局面的开展。教员决然点将,命许上将横刀齐鲁,打开山东局面。许上将以他独有的威猛凌厉,迅速荡平了山东。
教员派深谙经济规律和经济斗争策略的陈耘到上海,协助陈老总指挥了经济战线的“淞沪大战”,几个回合下来,将资本家和不法商人打得一败涂地。
秘诀九: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选准了,就要信任他,放手地使用他,这样才能使人才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1947敌人围剿我军,教员对汪大总管说:“汪总管,你敢不敢留下来等敌人?”
“怎么不敢?随即向教员保证,说:“给一个加强排就够了。”而汪总管的这支小分队也顺利完成教员“替我看到敌人再走”的任务,为我军领导顺利转移赢得了时间。
教员的识人之智,用人之术,容人之量,堪称一绝。这就是我军战将如云,人才辈出的原因,也是教员的用人秘诀。
你学会后这些用人秘诀,也能成为用人高手。我们互相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