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我国史官历史悠久,唐朝选任史官途径多样,它的史官特点是什么?
创始人
2025-07-17 01:02:47
0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封建社会之中,各种官员设置还是相当细化的,

在这其中史官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唐朝在各个封建王朝之中,绝对算得上是发展相当繁盛的了。

因此,在这一时期史官发展也呈现出一个独特的特征。

因为唐朝是实现大一统的王朝,自然有控制修史的需求

,按照不同的历史内容,设置了许多类别的史官。

这些史官职责不同,被任用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区别,呈现出的特点有着王朝独有的制度特点。

一、虽同为史官,但却分设不同类别

唐朝的史官被分为了多种类型,像

记注官,是专门负责记录皇帝的日常生活的史官

当然了,这一史官类型,并不是说到了唐朝时才首次出现,早在周朝时就已经出现了负责这一任务的史官。

《礼记》之中记载: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不过在唐朝时,记注官的设置,随着王朝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改变。像唐高宗时期,

起居舍人便改名为右史

。但是随后在咸亨元年,这一官职的名称又重新改了回去。

不少人认为,记注官不过是记录着皇帝的日常生活,更像是服侍统治者的奴才,根本就不配被称为史官。

但实际上,唐朝时之所以将记注官纳入史官队伍中,主要就是因为有了记注官的记录,才能够为之后的一系列史书编纂,提供真实的事例。

除了记注官外,

唐朝时期还有专门从事修史的官员

,这些也就是人们普遍认可的史官。

从西晋时期就设置了专门编撰史书的机构,自然就开始有相关的官员了,此后各个王朝就一直延续了这一传统。

《晋书》之中记载:

“武帝以秘书并中书省,其秘书著作局不废”。

唐朝在实现统一之后,迫切的想要编撰史书,为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给王朝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除此之外,

唐朝编撰史书,也是为了能够在思想上实现统一

,毕竟能够得到百姓观念上的认同,这才是根本上维护政权的途径。

在唐朝之前,虽说也有专门编撰史书的官方机构,但是占据主要地位的还是民间的私人修史,因此唐朝时就着重去改变这种境况

唐朝建立之初,负责修史的机构为秘书内省,隶属于中书省的管辖,像孔颖达编撰的

《隋史》

就是由这一机构负责的。

之后随着唐朝的不断发展,

负责编撰史书的机构又变成了史馆,直史馆等

。虽说名称不一样,但本质上职责都是一样的。

不过,虽然说唐朝时有专门负责编撰史书的机构,但还是属于小规模的。仅凭这一机构,根本不足以控制整个王朝的史书发展。因此,

唐朝还存在不少非专职的修史官员。

像唐朝的

著作郎

著作佐郎

,都是属于非专职进行修史的队伍的。一般来说,当王朝有需要时,这些群体都需要承担起修史的任务。

一旦修史任务完成之后,他们就不需要去专职负责修史。

这些史官因为身份不同,因此选任的方式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二、途径多样:通过多渠道来选任史官

因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是相当重视史书的编撰工作,所以统治者会专门去任命一些史官

,这算是当时比较普遍的一种选拔史官的方法。

唐朝有不少的记注官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像唐朝中期的吴兢,相当的勤于学习,各类经书史学都相当的擅长,这种情况下就被中宗任命为史官。

《旧唐书》之中记载:

“迁右补擢,与韦承庆,崔融,刘子玄撰《则天实录》成,转起居郎”。

不过唐朝时,虽说皇帝任命是比较普遍的一种选拔方式,但是

皇帝也并非是随意的去进行任命史官

,而是要相当看重官员的家世门风。

同时

官员个人的才能也是相当的重要,那些才华相当出众的人相比之下更能够得到官员的认可。

前面有提到过,除了那些专职的史官之外,唐朝还有不少非专职的史官。

这些史官一般都是兼任,这样一来就大大扩大了史书编撰的群体范围,

虽说是兼任,但是这些史官的才能并不逊色于专职的史官,反而具有极高的学识

唐朝有不少著作郎,或者是谏议大夫这种六品以上的官员,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兼任着史官。

像唐朝有一个记注官名叫崔融,相当擅长作文,虽说本身他已经是著作郎了,但同时还兼任着右史。

像唐朝史馆内,

除了亲自执笔编撰国史的史官之外,还有不少兼任国史

虽说是兼任,但是在史馆内的一切都与其他史官一样,并且如果说本身的职位越高,就会影响到其在史馆之中的身份。

除了有皇帝任命,和兼任这两种形式之外,唐朝的史官还有不少是通过其他官员推荐的

。虽说通过这种形式担任史官的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但同样不能忽视这一部分的史官。

像唐朝的张荐,年少时就相当精通于各类史转,也凭借着这一能力,被浙江观察史李涵所赏识。于是就向皇帝推荐其担任史官。然而,当时张荐因为母亲患疾需要人侍奉,就拒绝了。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李涵始终十分赏识张荐的个人能力,于是张荐在母亲的丧礼结束之后,就欣然接受了李涵的推荐,进入史馆,承担起了编撰史书的责任。

不过,虽说被人举荐也是做官的一个途径,但

像监修国史这种身份地位高的史官,是不能通过这种形式来确定的

而且,举荐的官员必须要是内朝的重臣,这对于唐朝修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唐朝时的史官数量并不算少,而且

这些史官所负责的内容也有所区别,修撰的内容并不是完全相同

但不管修撰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

这些史官都为王朝历史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职责多样:不同类别史官负责内容不同

前面已经有提到过,在唐朝的各类史官之中,

记注史官算是最为庞大的一个群体的了

。这一史官主要负责的,就是记录皇帝每日的起居。

这一记录基本上是不间断的,

这一官职也是从汉朝时就已经长期存在了。

《汉书》之中记载: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糜不同之”。

在唐朝前期,记注史所记录的日常都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从高宗开始,

因为统治者怕被官员揭露自己日常的丑恶行径,因此起居注所记录的内容,就不再像之前那样完备且真实了

,更多的成为了一种形式化的东西。

在唐朝,国史是本朝史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就包括着两种类型,

一种就是历代帝王的实录,下一个就是本朝的史著录

最先开始对于国史的编撰是以纪传体的形式,等到了唐朝中期开始,就以编年体的形式去记录了。

在国史之中,

实录是与王朝联系最为密切的内容了

实录同样是一种极具权威性的官方资料,这不管是对当朝来说,还是对后世来说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在历朝历代的记录之中,唐朝算得上是记载皇帝实录最多的一个王朝。

除此之外,

唐朝相当注重对于前代史的编撰

。当然了,之所以开始关注对于前代史的编撰,原因自然是多样的。

一方面,

是王朝为了证明自己的一统性,毕竟封建社会还是相当注重正统身份的。

再一个,

是因为通过对于前朝历史的编撰,可以为本朝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太宗贞观三年

,皇帝下令修史,这时候主要就是对此前梁,陈,齐,隋几个王朝的历史进行编撰。

每一个王朝的发展,实际上本质上也是一个家族的兴盛。

为了能够壮大自己的家族,同时也为了能抑制此前的旧贵族发展,这个时候就会专门的去编撰属于本家族的谱牒书,这也被纳入到王朝史书之中。

唐朝被写入谱牒书的家族,就算是被统治阶层所培养的士族集团。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从本质上看,

这一史书的编撰是维护政治统治的一个工具。

唐朝时因为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因此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了繁荣。

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表现王朝的繁荣,于是统治者会下令去编撰地理书

,对于王朝之中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进行一系列的研究。

《西域国志》之中记载:

“高宗遣使分往康国,吐火罗,访其风俗物产,画图以闻。诏史官撰此,许敬宗领之,显庆三年上”。

不管是上面提到的哪一类书籍,在唐朝都被纳入了史书的范围之中

。这足以看出唐朝的史书类型有多么丰富。

不管是与前朝,还是之后的各个王朝相比,唐朝的史官制度都呈现出了,独属于当时时代的特点。

四、与时代联系密切:呈现出唐朝的独有特点

唐朝时

设置了专门的修史机构

,虽说在此前就已经存在修史机构,但是

到了唐朝时却在去原先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

而且最初修史机构是由门下省负责管辖,等到了唐高宗之后就转移到了中书省管辖。

因为修史机构之中,涉及了大量了统治者和朝廷的内幕。所以说必须要加强修史机构的保密性,这种情况下,

统治者就将机构设置在了禁中。

并且严禁修史机构与其他朝廷机构相联,为的就是避免发生祸乱政治的事情。

《旧唐书》之中记载:

“近代史局,皆通籍禁门,幽居九重,欲人不见,寻其义者,由杜彼颜面,防诸请谒故也”。

同时,

唐朝之前各种史籍资料都并不是统一管理的

。有的是由朝廷管理,有的是由私人管理。

等到了唐朝的时候,所有的材料都统一由修史机构,换句话说,就是由朝廷进行管理

。关于史籍资料的收录手段也丰富了不少,大部分都是由史官真实记录的。

再就是各个朝廷部门,同样需要将各类必须要的资料送呈给修史机构。

虽说唐朝的时候,史官选拔的途径增加了,但实际上严密程度丝毫没有减弱。

尤其是像主要的一些监修史官,必须要由皇帝亲自任命

,不能通过其他的途径被选拔。即便是推荐或者说是兼任,这些官员大都是重臣的亲信,都是统治者信得过的。

在唐朝之前,像记注和修撰大都是联系在一起的,由同一个官员来负责,等到了唐朝的时候却将史官的职责给细化了

,这样一来记注和修撰也就是被分离开了。

再就是史官的修史重点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转变,在前期的时候,因为需要为王朝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因此主要的重点就在于前代史的编撰,但是到了后期,重心就转移到了国史的编撰上。

唐朝时期关于史书的编撰,出现了一些

此前未曾有过的特点。一个就是时政记与日记,还有就是官修地理书。

这些都是从唐王朝开创而来的,同样对于后世王朝的史官制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结语

正是因为唐朝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些都为史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条件。

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史学,唐朝的统治者通过各种形式,选拔出了一批才能出众的史官。

这些史官编撰了大量的史书,推动了中国史学的发展。

毫不夸张的说,唐朝可以看成是史学发展的繁荣阶段,尤其是这一时期设置了完备的史官制度。

史官的设置可以看出唐王朝对于史学的重视,同样可以看作是唐朝以及此后历代王朝发展的一个引导,正是在这种发展基础之上,中国的史学发展才逐步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礼记》

《汉书》

《旧唐书》

《西域国志》

相关内容

“首发”“首秀”“首展”落...
贝特瑞发布行业首款硅负极专用石墨材料、朗新科技集团发布AI能源大模...
2025-07-17 00:39:49
两大板块短期销售承压,新疫...
7月14日,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泰生物”)发布公...
2025-07-17 00:38:57
机构席位卖出469.57万...
每经讯,2025年7月16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方盛股份(832662...
2025-07-17 00:38:35
原创 ...
7月12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荒漠见证了中国核工业史上最硬核的时刻...
2025-07-17 00:37:48
聚焦主业 紫江企业筹划转让...
7月15日晚,紫江企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上海威尔泰工业自动化股份...
2025-07-17 00:37:48
供应链里看共赢丨从滚烫炉火...
链博会的“链”,是全球伙伴手拉手的纽带。这条看不见的“链”,一头扎...
2025-07-17 00:37:14
原创 ...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经历过一个 经济过热 的时期,彼时豪横...
2025-07-17 00:33:55
原创 ...
文|嘉生 编辑| 木易历史 ?——【·前言·】——? 缅甸殖民时期...
2025-07-17 00:33:50
原创 ...
引言 衣冠南渡的历史背景包括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2025-07-17 00:33:46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历史开讲# 三国风云,千年传说,诸葛亮可谓是其中的关键人物。后世之中,杜甫曾如此作诗,“功盖三分国...
原创 一... 冷战结束后,两份非常令人难以置信的,二战时期的军事计划,被先后公诸于世。 第一份军事计划是“大雷雨计...
原创 一...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地球上的国家,那可是结果了长期的演化才形成的。历史上许多的大国小国都未能免于战争的...
原创 齐... 说到齐桓公,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春秋时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朝堂发生变故,急于继位,从莒返齐...
原创 被... 自古以来,中国人用香的历史就非常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以前。而古人用香大多都用于在寺庙祈福或者是宗...
原创 唐... 唐朝的外乱起于内乱,这和太宗得位以力牟取不无关系。之后武后干政,太平公主,韦后,武三思,都想靠阴谋、...
原创 凌... 1946年的3月,在广东东北部蕉岭县的乡下,有个农村妇女卖掉了家里的田地,一个人孤零零地带着四个孩子...
原创 站... 文/陈刚 1948年4月,张闻天到鹤岗视察工作。图为他同在那里的东北电影制片厂文艺工作者的合影。左...
原创 混... 最近在刷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刚好刷到魏晋南北朝期间,这个在历史课本上一笔带过的时期,最多也就只是...
原创 探... 西安的文物古迹很多,级别高的当然也不在少数,目前单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近60个,而且不断有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