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80年,陈云原警卫员张季敏前去探望首长:您还是用老三样啊
创始人
2025-07-16 09:32:40
0

前言

张季敏在陈云首长的身边工作了8年多,真正感受到了伟人的风采。后来,他在回忆录中记载:“陈云同志作为一代伟人,他的丰功伟绩,以及卓越的领导艺术,已是有目共睹并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扬与爱戴。”

张季敏第一次见陈云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张季敏跟随时任东北挺进支队司令员万毅率领的大军,前往东北。到了东北局以后,不久,陈云、彭真等同志从延安只身飞往了东北。

这天,伍修权参谋长找到万毅,向他提出要一名警卫员。万毅想起,自己身边有个学过武艺的小青年——张季敏,正好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就这样,张季敏就来到了陈云的身边。

第一次见到陈云首长,张季敏感到既紧张又兴奋。在来之前,陈云已经看过他的简历了,问他愿不愿意在这里工作?张季敏感到很新奇,让他感到意外的是,首长在用商量的口吻问他。

张季敏看着文质彬彬,态度亲和的首长,心里很高兴,连忙说道:“我愿意来这里工作。”

陈云听后,点点头。张季敏刚要离开时,陈云告诉他:“这里的工作没有前线那么繁忙,你抽空要学习点文化。”

陈云很关心身边人的学习情况,这给张季敏后来去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做了铺垫。

1946年初,在北满军区驻地宾县,陈云的工作进入了一段紧凑时期。张季敏记得,“当时从关内来了大批的干部,陈云首长每次都亲自找他们谈话,交代任务。一批一批地到来,又一批一批地离去。”

那时,宾县县城里,卖副食的店面很少。看着一天天消瘦的陈云,张季敏想着必须给首长调剂一下生活。紧张、繁重的工作,让本就身体虚弱的陈云,状态更加不好了。

这天,张季敏费了好大劲儿买回了一只鸡,放在铁锅里炖了。没想到的是,这只鸡连汤带骨头,陈云吃了整整一个星期。有的首长来找陈云商量事情的时候,无意中会碰到这个场景,他们就找到张季敏,对他责怪道:“一只鸡吃了这么长的时间,让首长吃坏了肚子怎么办呢?”

但陈云却吃得津津有味。

在张季敏的印象里,陈云首长在生活上是很简朴的。即使到了北京,他每顿饭也只吃一荤三素、一小碗米饭、一个汤。张季敏记得,50年代初,周总理有一次到陈云的住处谈工作,看到陈云的身体不太好,就当面向陈云的夫人于若木讲:“陈云同志的身体要是出了问题,我要找你算账啊!”

张季敏回忆说,当时,于若木说:“我让他吃好一点,他不赞成。”

陈云这时笑着说:“我是老保守。”

话说回来,当时在东北工作,环境非常的恶劣,土匪极其嚣张。这种情况之下,陈云从容有序地指导干部们,整顿和扩大队伍,进行剿匪,并发动农民“搞土改,斗恶霸”。

在陈云的领导下,农民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各地纷纷成立了农会。农民踊跃地报名参军。

张季敏记得,那段时期,陈云首长屋里的灯火,一直持续到很晚都不曾熄灭。

张季敏警卫生涯中,发生的一起特务事件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进攻解放区,侵犯哈尔滨。但每一次进攻,都被我军一一击退。从全局战略规划上,东北局转到了佳木斯,指挥部暂留在哈尔滨。

那时南满的形势是这样的:所有大城市,除了长白山里的临江、抚松等4个县外,已全部被国民党军队侵占,10多万人全部被国民党军队挤到了长白山脚下。

这种情形之下,陈云提出到南满去。张季敏等人接到命令后,从哈尔滨出发前往佳木斯,家属也随行一同去。不得不说,陈云首长的魄力不一般啊。这次,与陈云等人同行的还有肖劲光司令员。

经过1个月的时间,大家抵达了临江。张季敏记得,从牡丹江发车到老爷岭(斗沟子车站)附近时,发生了一件特务搞破坏的事件。

原来,这一段铁路的坡度很大,又是单线。这天下午,陈云的专列停在牡丹江车站,另外有一列拉着粮食的专列,在陈云专列进站后发车,张季敏当时还看到,那列车顶上还坐着很多的朝鲜族老百姓。

图 | 单线铁路

半夜时分,陈云专列到达了斗沟子车站,在他们等信号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前一站调度传来的电话,说可以发车。不过,还没等车启动,电话那头慌张地叫喊道:跑车了!

没过几分钟,张季敏就看到一道火光从陡坡上向他们的方向冲了过来。在这生死关头,张季敏下意识地把陈云首长护在怀中。随后,只听到了一声巨大的响动!

事发后,经过调查得知,前一列专车上的司炉和司机竟然是国民党潜伏的特务。

这两个特务看到陈云专列上有部队和装甲车,认定车上一定有解放军的高级领导人,因此,决定搞破坏。敌特把车开到老爷岭车站,司炉就把第二节与第一节车厢之间的挂钩摘掉,导致陈云专列的车头撞向了已经脱节的敌专列,造成了严重的事故。

由于板道员采取了果断措施,才避免了这次两车相撞、车毁人亡的事故。

这样一来,陈云等人只好在车站里待了一天的时间。大约半年以后,张季敏才知道,这个地区有国民党潜伏的两个支部,被我军挖出来以后,这段铁路就变得安全多了。

抵达临江以后,很多事情就由陈云亲自负责了,看着首长又要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张季敏也心疼不已。

当时,部队的各级干部来自各个解放区,军队主要来自关内的山东、河北等地,在思想上、指挥上比较混乱。为了消除这一问题,中央决定首先成立东北局辽东分局。陈云任书记、肖劲光、肖华任副书记。

辽东军区也随后成立,司令员为肖劲光,政委为陈云,副政委副司令员为肖华,副司令员为程世才,参谋长为罗舜初,副参谋长为吴克华。这样就为“四保临江”,在思想上、组织上,以及指挥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季敏印象中,陈云首长是个“工作狂”

张季敏记得,1946年12月初,南满下了大雪,解放军主力部队还穿着单衣。为何会如此呢?原来,前两个月新开岭战役中,为了消灭不可一世的敌25师,部队轻装前进,待全歼包括敌上校师长在内的5000多人后,敌人的增援部队已经占领了通化,我方的物资便来不及运走,只能一把大火烧掉,所以,部队的战士们没有棉衣穿。

此外,十几万人的吃饭也是个大问题。当时,部队需要的全部粮食都要从北满途径朝鲜运到辽东,机关半年才吃上三顿细粮。张季敏记得,陈云每天的伙食由延安来的张师傅负责,早餐是烤馒头,两个鸡蛋;中晚餐一小碗米饭、两个小菜。

当时,临江只有萝卜、白菜外加豆腐,大家的主食是玉米大茬子和高粱米。陈云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以上,休息时间极少,工作累了就在房间里走走转转,房间外就是鸭绿江边,非常冷,无法在户外活动。

陈云因营养差,工作时间长,身体劳累,所以,他常常患感冒。即便如此,但只要前方送回的伤员经过临江时,陈云都要张季敏陪同,前去看望伤病员。为此,伤病员们都非常感动。

张季敏记忆中,前方战斗很紧张,陈云生病了,便在床上围着棉被召开会议。陈云在临江住了5个多月,到城里就洗过一次澡。由于环境恶劣,劳累过度,陈云的身体搞垮了。

当中央让陈云去旅大或苏联疗养时,他都一一谢绝了。陈云在张季敏的护送下,回到了东北局驻地哈尔滨休息。

在哈尔滨休养的4个月中,因为条件的改善,陈云的身体也逐步得到了康复,精神状态也很好。张季敏回忆说:“那段日子里,有时我还能听到陈云首长拉二胡的声音,这也是他的唯一爱好。”后来,陈云又接到了新的任务,着手准备中华全国第六届劳动大会。

看着首长重新回归忙碌的身影,张季敏不由得感叹道:“陈云同志真是个‘工作狂’。”

陈云的廉洁作风,令张季敏记忆深刻

1948年11月,沈阳刚刚解放,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差。陈云被任命为沈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陈云上任以后,下达的第一条命令就是,接管后的一切财物、家具等等都要留在原处,没有命令任何人不得挪用。

张季敏随同陈云刚到沈阳时,是住在东北宾馆的。后来,一批民主人士包括郭沫若、李济深等从哈尔滨要来沈阳。陈云为了让他们居住环境好一点,主动让出宾馆,安排张季敏收拾东西搬到了比较简陋的辽宁省政府内。

图 | 郭沫若

这时张季敏发现,首长的住处只有一张小铁床,床上只铺了一个草垫子,又硬又凉。那时,沈阳的12月已经下雪了,天气很冷,而陈云的铺盖还是从延安带来的,仅仅是一被一褥。

张季敏实在看不下去了,当晚,他就背着陈云自作主张,回到宾馆,从首长以前住的床上,私自拆下了一个沙发垫子,偷偷地铺在了首长的床上。

陈云半夜开完会,回到宾馆原来的住处,发现床上的沙发垫子少了一个,便把张季敏叫到身边。

了解了情况以后,陈云严厉地说:“我下的命令,自己不执行,叫谁执行?”然后,陈云抬起右手,向上指了指自己已经白了的头发,语重心长地对张季敏说:“我20多年的党龄了,怎么能带这样的头呢?”

张季敏听后,只好把垫子还原了。陈云见状,也露出了笑容。

沈阳解放之后不久,陈云出行时,乘坐的是一部比较旧的车,当时,仓库里还有很多辆崭新的车。于是,张季敏就向陈云建议换一辆。陈云不同意,对他说:“我们现在的这部车,比哈尔滨时的那部好得多。另外,还有很多首长呢,高岗啊、李富春、张闻天等等。我来这,我先用好的,影响好吗?”

张季敏听后,不由得低下了头,内心再一次受到了震撼。

1949年,进驻北京后。一次,商贸部的同志送给陈云一块自动手表,说是给陈云“看看”,因为陈云事务一直很繁忙,这件事就暂时耽搁下了。

两三天后,陈云突然想起来,就对张季敏说:“我已经看好了,让他们拿回去吧。”那个部门的同志,只好原封不动地又拿了回去。

此后每次外出回来,陈云都会亲自问张季敏:他们给我送东西没有?送了都要退回去。

1951年,在中南海勤政殿与西藏和平谈判签字仪式上,陈云仍然穿着延安自制的粗呢子衣服。事后,张季敏对陈云说:“现在您的国事事务多了,您应该再做一套衣服了。”

陈云听后,摇了摇头说:“这套衣服不是挺好嘛,现在我们国家还很穷,节省些钱好搞经济建设。”

陈云一直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始终保持着一个老共产党员艰苦朴素的崇高精神。

陈云不仅对自己严格,对孩子的要求也是蛮多的。张季敏记得,像孩子的吃饭问题,陈云就对张季敏说过,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做:第一,是让他们克服依赖思想;第二,这样也能够锻炼他们自己。

此外,陈云的夫人于若木也从来不坐汽车,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都是自己骑着自行车上下班。陈云首长用自己的行动,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做了标准示范。

陪伴陈云8年的警卫员张季敏要离开了

1953年,张季敏在一次检查身体中,发现了一些病症。为了不拖累老首长,他要求调离。

这天,张季敏怀揣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撬开了老首长的办公室门。进去之后,陈云已经了解了这件事。他当面又问了张季敏是怎么想的?张季敏没有说自己生病的缘故,而是编造了一个特别的理由。

陈云见状,也没有挽留他了。陈云语重心长地对张季敏说:“现在,战争基本打完了,要搞经济建设了。搞建设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让你去领导一个单位。你没有知识怎么能行?光靠勇敢是不行的。”

陈云走到张季敏的旁边,拍拍他的肩膀,说:“你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就更应该努力学习,你想想你还有什么困难?”

张季敏连忙说道:“谢谢首长的关心,没有什么困难。”

陈云的这一番教诲以及关怀,让张季敏非常感动。他听从陈云首长意见,从这里离开以后,便进入人民大学读书。再次期间,他收获了知识,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

每次有进步时,他都要写信给陈云汇报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情况。

1980年,张季敏前去看望老首长。正值吃饭时分,他看着桌子上的饭菜,依旧是战争年代的老三样——小碗饭、一碗汤,一荤三素,不由得说:“您还用老三样啊?”

陈云点点头,赶紧招呼他一起坐下来吃。

随后,他们的谈话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又充满温情的年代。后来,陈云逝世了。张季敏回忆说:“陈云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和他的谆谆教导,却一直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他对党的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对同志的关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2025-07-16 04:33:43
原创 ...
#历史开讲# 古代史研读:唐朝史料记载中,皇室儿童的夭折情况——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民贵君轻的思想虽然是由孟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虽然是一个乱世,但也为众多英雄提供了用武...
2025-07-16 04:33:19
原创 ...
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和徐学功一样对新疆有重大贡献的悲情人物-巴里坤镇总...
2025-07-16 04:33:12
原创 ...
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土地上战火纷飞,物质匮乏,在这个年代...
2025-07-16 04:33:07
织“网”汇聚“声光电”,承...
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传统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
2025-07-16 04:32:53
原创 ...
“关东”含义是山海关以东。苏军参战后,关东军尚有70万军队,这70...
2025-07-16 04:32:52
原创 ...
人类是从地球上诞生的吗?人类的起源是在哪里?大约是在400万年前,...
2025-07-16 04:32:51

热门资讯

文物里的国潮|欲知彭城千古事 ... 9月1日,“文物里的国潮”创意策划项目(江苏站)探源团在徐州开启了中国运河千年文脉传承之路的探访之旅...
原创 历... #历史开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
《尚书:古代政治智慧的源泉》 自古以来,“尚书”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古代政府行政的文献记录,更是华夏民...
原创 朱... 在历史上的众多帝王中,最有争议的可能就是朱元璋了。作为一个开国帝王,他前半生四处征战,历经艰辛,才开...
原创 大... 俄国最开始叫莫斯科公国,领土只有68万平方公里,今天的面积是1700万平方公里。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国...
原创 一...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什...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又要过年了,“过年能不能放烟花”显然已经成为互联网的热点,有的说支持,有的说不支持...
原创 兵... “国士无双”,这是一个极高的评价,只有为国家跟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有资格获得这个评价,那么大家知道...
原创 假... 三国后期的夷陵之战,被称为三国的“三大战役”之一。但是很奇怪的是,夷陵之战在老百姓中的知名度,远远无...
原创 没... 犹太民族一直以人才辈出而闻名于世界。伟大的政治思想家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