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焦书记焦跃进:焦裕禄次子,颇有父亲的风范,亲自进京推销大蒜
创始人
2025-07-15 13:03:33
0

2000年10月30日傍晚,焦跃进结束工作后,想起了那份邀请函,农产品产销见面会将于9天后在北京举办。

此时的他调任县长不到一年时间,自上任后他一直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可农作物就是增产不增收。

为了打开销路,他打算参加这次见面会,推广农民种植的产品。

当记者听说他是焦裕禄的后代,纷纷对他进行采访,报道他的事迹。

作为焦裕禄次子,小焦书记焦跃进颇有父亲的风范,亲自进京推销大蒜,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初识焦跃进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杞县却是荒沙满地,出门像走在沙窝上。

都说“春雨贵如油”,杞县也不例外。

作为农业大县,杞县一年四季见不到雨的身影。

三十多年前,兰考县出现了焦裕禄,他带领兰考人民谱写了一首首和自然灾害艰苦斗争的赞歌。

三十年后,焦裕禄的儿子也风尘仆仆来到杞县,他发誓要继承父亲的遗愿,带领百姓发家致富。

杞县百姓以种植粮食为主要收入,想要让他们富起来,就必须要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焦跃进对杞县进行深入调查后,提出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他提出要扩大花生和辣椒的种植面积。

杞县人也饱受瞎指挥、一哄而上的苦头,他们只看重眼前的利益。

听说别的县农民种什么发财,他们就跟着种植什么,丝毫不考虑杞县的地理因素。

听说焦跃进让种植大蒜后,百姓都半信半疑。

“焦书记,我们种植大蒜,卖不掉怎么办?”

“是啊,大蒜和粮食不能比,粮食卖不掉可以存起来。大蒜一到秋天会发芽、坏掉,万一砸在手里怎么办?”

“焦书记,你让我们如何信得过你?”

其实,焦跃进的压力比谁都大,当听说他是焦裕禄的儿子后,都不免拿他和父亲相提并论。

他总觉得父亲就在身边,一直看着他。

焦跃进觉得不止父亲看着他,杞县的一百多万双眼睛都在看着他,他一定要带领大家发家致富。

1999年,是他上任的第一年。

一个好的商品除了自身品质外,还需要推广和宣传。

杞县的大蒜再好,没有宣传渠道,依旧无法打开市场,无人问津。

百姓原本对种植大蒜就半信半疑,如今更多的是失望。

焦跃进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大蒜,仿佛透过它们看到杞县百姓唉声叹气的表情。

压力让他难以入眠。

杞县农业虽然做了调整,农作物产量也增加不少,可那又如何?卖不出去,一样改变不了他们的生活。

每次下基层、走访农民,总能看到他们的无奈和疲惫,听到他们不住的叹息声和对基层干部的埋怨声。

他苦苦思索,该如何打开大蒜销量。

看到桌子上那份传真电报,他想到一个好的主意。

顾不上休息,焦跃进让所有相关人员来开会,商议进京卖农产品的事。

“咱们一个小县城的东西,能在北京卖出去吗?”其中一个负责人担忧地问。

“我们做干部的,应该时刻心里装着百姓,为他们解决问题。这次北京的农产品见面会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焦跃进越想越兴奋,他告诉每一个参会人员:“这次去参会,就是到北京提高我们的知名度,做好宣传工作,让大家都知道我们县种植的东西好!”

但是这次去北京,不是去旅行,不能说走就走。

他准备了一个多星期,才带着三个乡党委书记和3个企业的厂长、经理登上北上的列车。

由于杞县到北京没有直通车,焦跃进他们一路上要转乘几次列车,才紧赶慢赶在8号晚上赶到北京。

顾不上路途的疲惫,他们马不停蹄赶到现场,准备推销杞县的农作物。

9号这天,全国各地的游客都赶到展厅参观,商家都有备而来,使出浑身解数推销自家产品。

焦跃进更是亲自上场,热情洋溢向展厅的百姓介绍、推销杞县种植的大蒜、香菇等产品。

他那酷似焦裕禄的长相,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他的叫卖声惊动了北京的众多市民,也吸引了北京三百多家新闻机构,让海内外众多大蒜客商前来咨询。

当得知他是焦裕禄的儿子后,记者争先恐后采访,一时间“焦裕禄的儿子在北京卖大蒜”的消息震惊了北京的大街小巷。

杞县大蒜的知名度大涨,各省市的订单纷涌而来。

就连美国、加拿大、阿联酋等十几个国家都纷纷下订单,仓库里的大蒜一下子全部销售出去。

这样的结果是焦跃进自己都没想到的,他露出了久违的笑脸,仿佛看到那百万双充满希冀的眼睛。

销售战略

焦跃进把钱一一交到杞县蒜农手里后,针对杞县农业发展,提出以下几个措施:

1.扩大种植面积

农民得到实惠后,也打破惯性思维,在焦跃进的建议下,把大蒜种植面积扩大到45万亩。

有一次在山东召开的大蒜专业会上,焦跃进报出杞县种植大蒜的面积,当时很多人用怀疑的眼神看着他。

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一个小小的杞县会有这么大的大蒜种植面积。

一直到全国大蒜专业会在杞县召开,专家、厂家亲自到田间察看,这才心服口服。

2.抓产品质量,创建优质的品牌

焦跃进意识到,若没有优质农产品,仅仅扩大种植面积,产品依旧无法在国内外畅销。

他决定狠抓大蒜产品的质量,提高科技含量。

为了提高大蒜的质量,杞县建立2万亩优质品种的种植基地,为全县的蒜农提供优质种子。

县农业局的农艺师也发明创造“大蒜地膜栽培技术”,大大提高大蒜的产量,弥补国内的一项空缺。

在世界呼吁绿色食品的今天,是他率先号召杞县种植无公害大蒜,建立10万亩无公害大蒜生产基地。

经过他们不断培植和改良,杞县生产的大蒜个大、皮白、不散头,耐贮存、营养丰富。

他们在国家工商局确认了“金杞”牌商标,国家技术监督局也批准产品包装条码的使用权。

最让人激动的还是,国家有关部门把中国大蒜原产地定在杞县。

3.增加销售途径

除了保质保量外,焦跃进也想到了结合当下最潮流的引流方式:网上销售。

杞县为提高大蒜的知名度,把他们种植的大蒜产品放到网上销售。

焦跃进每天都要在网上查看全国农产品的供求信息,了解全国大蒜销售情况,制定销售方案。

自从国家把全国大蒜原产地定在杞县后,他和全国大蒜委员会商议建立大蒜网,由杞县承办。

4.大蒜深加工

大蒜深加工不仅能够解决大部分销量问题,还能让他们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最重要的是,还能带动社会再就业,给那些闲散人员提供一份稳定的工作。

原材料的售卖价格再高也是有天花板的,不如把它们做成蒜片、蒜粉、蒜油等。

当然,想要实现这些措施,需要赞助商和投资商。

焦跃进多次到北京,招商引资。

在他的努力下,引进投资一千多万,在杞县建立一个蒜蓉生产线。

经过他们的不断努力和发展,杞县一共有大蒜冷藏库286座,蒜片加工厂86家,从事大蒜和相关产业的经营者多达20多万人。

5.成立蒜业集团总公司

为了更好服务蒜农,搞好销售,焦跃进特地抽调精明能干的骨干成立总公司,为大蒜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环节提供服务。

6.政策扶持

每逢农产品销售的季节,焦跃进都会召集工商、税务等执法部门在一起开会。

召集他们开会也是为了传达一个精神:“农产品销售期间,不准对销售、采购农产品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惩罚、刁难等行为。”

焦跃进甚至还当着所有执法人员的面讲:“若是谁给他们开罚单,你们把罚单拿来,我来替他出钱。”

杞县要发展,必须要整顿环境,一切都要为农民让步。

2001年数据显示,杞县的大蒜直接收入将近7亿元,农民平均每人多增收500元。

扎根基层

焦跃进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想要把这份工作做到位,就必须和群众在一起。

时刻了解群众的需求,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只在办公室,不深入群众,你什么也不知道。”

焦跃进下基层从来不会听取报告,他会选择直接到村子里,一个一个询问。

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

遇到问题,当场解决,绝不拖延,这是他的准则。

在杞县这几年的时间里,他走遍了全县的乡村、企业车间,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群众都深有感触地说:“他真的很像当年的焦裕禄书记!”

在众多兄弟姐妹里,他是最像焦裕禄的孩子。

焦跃进清楚地记得,他刚到杞县不久,就遇上百年难见的大雪灾。

由于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百姓辛苦种植的农作物受到很大影响,几十万亩庄稼被冻死。

看着外面雪花飞舞的场景,焦跃进想到父亲常说的那句话:“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身为共产党员的我们,要站在他们的最前面,替他们遮风挡雨。”

在最冷的那段时间,他带着其他几位工作人员迎着大雪来到雪灾最严重的村子探望百姓。

有一次,在杞县工作的焦跃进回兰考看望母亲,他刚坐到椅子上,还没开口和母亲说话,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徐俊雅知道儿子公务繁忙,不想影响儿子,她不停催促儿子赶紧回杞县。

焦跃进一再告诉母亲,他可以电话远程操控,不影响。

因为他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望母亲了。

徐俊雅告诉他:“用电话远程工作,是不行的!你看不到群众,没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与其在电话里描述,还不如到现场去。

你要以你的父亲为榜样,把时间都花在百姓身上,这样才能真正帮他们解决困难。”

后来,焦跃进凭他的努力成为杞县县委书记、开封市常委,他的职位越来越高,地位也变了,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始终不变。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用最严格的要求对待自己,这是一个党员的基本素养。

父亲的传承

父亲焦裕禄的光环是他的一个优势,也是他的一个压力。

焦跃进要时时刻刻维持这个光环,一旦出现任何纰漏,就会对父亲造成不利的影响。

他有一句座右铭:“我是焦裕禄的血脉传人,一定要接好父亲的接力棒!”

焦裕禄去世时,他年纪不大,对于父亲,焦跃进没什么太大印象。

只是依稀记得,父亲是一个很严肃的人,没时间陪在家人身边。

对于父亲是什么样的人,大多是从母亲和别人的讲述而来。

母亲徐俊雅是一个不善言辞的女子,但她经常会教育焦跃进:“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你的身份,不要利用职权搞特殊!”

那一年,毛主席号召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焦跃进并不想去,他知道只要母亲愿意求情,他就可以不用响应号召。

谁知一向温声细语的母亲竟然一改常态,疾言厉色地说:“既然别人都能去,为什么你这么特殊?

别忘了你是焦裕禄的儿子!干得好,别人会说你父亲有个好儿子,干得不好,别人会骂你父亲。”

在她的坚持下,焦跃进最终来到农村,扎根农村的发展。

在这里,他听说很多父亲的事,也更加深入理解为什么父亲当初会呕心沥血发展农业。

自从担任杞县的干部后,他满脑子都是大蒜的生产、加工和销售问题。

他经常带着农业、科技、财政部门的负责人到农民家里进行访问,和他们讨论种植什么最赚钱。

群众经常看到焦跃进把西装扛在肩膀上,大步流星走到田间地头,仔细察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焦跃进说:“我和父亲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不同点在于时代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一样;

共同点在于他们都为群众服务,为百姓谋福祉,他们都是心中装着百姓的人。

他们把百姓放在心中,却唯独没有把自己放在心里。

在众多县官里,焦跃进恐怕是最穷的一个,他的住房还不如普通干部的家庭。

家里只有破沙发、破家具,没有一点现代气息,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需要救济的贫穷百姓。

唯有让人振奋的是,房间里挂着一张焦裕禄的照片。

他的办公室里唯一一个现代的家具便是小电炉,因为他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所以办公室常备方便面,电炉也是为了方便煮面用的。

有一次,一位局长来向他汇报,他们一直聊到中午,焦跃进看时间不早,提出请他吃饭。

两人来到楼下一个小饭馆,每人点了一大碗米线。

看着面前的米线,局长不禁疑惑道:“请客吃饭就吃这个?”

虽然焦跃进是一县之长,掌握财政大权,但他一直以节约为主,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花。

有一次他和农业局长到上海出差,焦跃进以节约为主,提出订个经济适用房。

可农业局长觉得这次是和国外的客商洽谈商业,有些场面不得不过,把三人间换成套间。

送走外商后,焦跃进立即把套间换成三人间,为了谈生意,他们一天都没顾得上吃饭。

局长想着晚上好好庆祝一下,谁知道焦跃进径直走向街边小贩,只要了一碗米饭,一个小菜,一杯白开水。

之所以他会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是因为父亲焦裕禄的精神传承。

焦裕禄曾给徐俊雅留下遗言:“我离开后,你一个人要照顾六个孩子,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熬过去,希望你们能自食其力,千万不要凭借我的身份,向国家领取补助。”

焦裕禄在世时,一个月工资80多块钱,徐俊雅的工资是57块钱,家里虽人多,但还勉强够用。

焦裕禄去世后,只剩下徐俊雅50多块钱的工资和13元的抚恤金养活六个孩子。

徐俊雅最害怕的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没有钱给孩子添置衣服。

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的焦跃进,自然养成了艰苦朴素、拒绝铺张浪费的习惯。

他从来不收百姓的礼物。

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焦跃进总是待在家里,无论谁来他家敲门,他都不开门。

有一个局长为了感谢焦跃进为他们处理这么多事,想要通过司机小李去送礼。

司机小李告诉他:“没用的,我自从给他当司机到现在,从来没有人能给他送去任何东西。”

当他被调离杞县时,群众都哭着拉着他的手,不想让他离开。

唯有把群众放在心里,才会得到百姓的爱戴和尊敬,他真的做到把焦裕禄的精神传承下来。

相关内容

暑期研学热潮涌 闽清景区活...
暑期来临,研学热潮在闽清涌动。这里的景区活动丰富多彩,吸引着众多学...
2025-07-15 08:39:24
连江杉塘110千伏变电站投...
连江杉塘 110 千伏变电站顺利投产送电,这一重要事件为当地电力供...
2025-07-15 08:37:04
原创 ...
分裂性质均为统一民族的分裂 应当讲,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分裂都是由...
2025-07-15 08:33:45
原创 ...
1965年7月,李宗仁夫妇在秘书程思远的陪同下,从美国回到了中国大...
2025-07-15 08:33:41
原创 ...
一、冉闵:说到冉闵,可能很多人对他并不陌生,他是一员绝世猛将,勇武...
2025-07-15 08:33:37
原创 ...
自汉武帝元光年间,胡人就开始不断向中原内迁,而且势力逐渐扩大。 “...
2025-07-15 08:33:31
原创 ...
唐朝时候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界线划分不严格,唐朝之前,北方各民族大融合...
2025-07-15 08:33:31
原创 ...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025-07-15 08:33:21
科技助力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
记者8月25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柳本立研...
2025-07-15 08:33:13

热门资讯

原创 男... 特朗普、拜登现在天天打骂战。 他们却都干过一件让人看起来有些意外的事: 追韩国男团。 一方是七八十岁...
原创 霍...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一代战神,纵横大漠,勇冠三军,封冠军侯,却在23岁最美好的年纪,突然...
原创 原... 开创了“弘治中兴”的盛世,却第一个实行一夫一妻制度,明孝宗朱佑樘有着怎样悲惨的身世呢?他后来独宠一人...
原创 诸... 诸葛亮一生算无遗策,对蜀汉忠心耿耿。哪怕在预感自己大限将至时,想的依旧保全蜀汉。 在病逝前,诸葛亮...
原创 左... 左都御史这个职位,最早诞生于明朝时期,当时专门用来行使监督权,清朝沿用了明朝这项制度,早在皇太极还未...
原创 三...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这个名将颇多的名著中,涌现出很多能人。这其中,有一些人被称为名将终结者...
原创 项... 纵观千古成败兴亡,是非成败转头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定律一直作用在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之中。王朝更...
原创 原... “此子姓马,马年马月马日马时生人五马俱全,此后必成大器,大富大贵长命百岁!”。这是马寅初幼年时一位算...
死法最惨的,应该是被别人亲手勒... 三位被他人亲手勒死的皇帝:权力游戏的悲剧 引言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你可能听过,但绝对想不到...
原创 高... 提起犹太人,可能许多人都会想起精明的犹太商人。确实,犹太人是一个典型的商业民族,无论是史书上还是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