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击毙,其实他本有机会突围而去,因为手下一位军长要坚守待援,导致整个军团被解放军包围,此人被解放军俘虏后改造了27年才特赦。他的名叫刘镇湘。
黄百韬是标准杂牌出身,先在江苏督军李纯手下当传令兵,后投张宗昌,后又随张部下徐源泉投蒋介石,升师长。他先后在冯玉祥第六战区、鹿钟麟冀察战区做过参谋长,因获顾祝同的信任,任25军军长。
豫东大战后,因黄部卓越战功,在顾祝同的极力推荐下,广东军63、64军与25军合编为第七兵团,黄百韬任司令,64军由刘镇湘出任军长。刘镇湘被俘后曾承认自己狂妄自大,骄傲轻敌,害了第七兵团。
黄百韬兵团从新安镇开始撤退的时候,本身已经耽误了时间,结果63军军长陈章刚上任不久,反应太慢,一开始就被华野追上包围,和黄百韬兵团分割开来。其他部队边打边撤,渡过运河时损失都较大。
整个黄百韬兵团撤退过了运河并且构筑了坚固阵地的,只有64军一个军比较完整。渡过运河之后,黄百韬召集各军军长开会,表示要继续向更加靠近徐州的大许家撤退,这样就更安全一些。
其他军长都没有意见,同意撤退,只有64军军长刘镇湘站出来表示反对,他牛气冲天地说:“要打就打,快些决战,到处黄土可埋白骨”。 按说,黄百韬作为兵团司令,可以当机立断,继续向大许家撤退。
但黄百韬这时却犯了严重的错误,听了刘镇湘的话,加上蒋介石来电要求黄百韬就地坚守待援,和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这样,黄百韬兵团就在碾庄彻底失去突围的机会。死守的结果是,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黄百韬本人也中弹身亡。
在黄百韬兵团阵地已经无法坚守,准备突围时,刘镇湘又表示反对。他穿上国民党将军大礼服,佩戴勋章,换上新帽新靴,大放豪言,表示要死就死在这里,不突围。黄百韬只好继续留下坚守,最后战死,而刘镇湘却没有战死,而是被俘后在功德林进行改造。从1948年期间一直到1975年,刘镇湘被关押在功德林整整27年,1975年3月19日他才获得特赦,1986年他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