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失其鹿,群雄纷争。
满人能问鼎中原,蒙古人功不可没。所以,在清朝每一代皇帝的政治博弈中,维系好与蒙古人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重头戏。
如何维系两股政治力量微妙的平和?最主要还是要找到利益的制衡点。当然,利益不能赤裸裸地谈,必须给它找到一个漂亮的形式。
该是一种什么形式?结儿女亲家是最佳的选择。都希望生在帝王家,但又有谁知道生在帝王家的无奈和苦楚?
皇族的标签,已决定了你必是一颗政治博弈中的棋子。我们只在电视剧中看到了古代皇族子弟们的锦衣玉食,但这些人藏在史书深处的苦闷和恼怒,又有几人知道?
比如今天的主人公——清朝荣宪公主,此女是康熙皇帝的第三个闺女,自小就极受康熙宠爱。
看看,出生帝王家,还深得父皇喜爱,荣宪公主的此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吧?福气不福气的,还真不好说,咱还是继续讲故事。
康熙三十年,也就是公元1691年,这年的6月荣宪公主迎来了她人生中的最大的一件事——出嫁,嫁给了谁?漠南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这个小伙子当年19岁。
先不说二人有没有见过面,或者能不能培养起感情,荣宪公主虽是满人,但自幼在北京紫禁城长大,身为皇家千金,找个婆家还的远离故土,草原茫茫,等待这个金枝玉叶的将会是什么?恐怕没人能猜的清楚,苦楚的何止是荣宪公主?恐怕她的母亲更为难过。
她就不能在京城找个婆家吗?不能,因为茫茫的草原上有一股政治力量需要安抚。政治这么无情的事情,为什么要牺牲一个无辜的清纯少女呢?因为她是皇帝的女儿,注定承担着别人无法承载的使命。
按照清朝惯制,凡出嫁的公主一般不得返回皇宫,但这荣宪公主却是个例外。
荣宪公主曾在康熙四十七年,奉召由草原返回北京紫禁城。因为在这一年,康熙亲手废掉了太子,在康熙最为惆怅的时刻,想到了荣宪公主,足见她在康熙心中的分量之重。
雍正六年,荣宪公主逝世,终年56岁,葬于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荣宪公主墓葬规模宏伟,地面建有享殿,筑有地宫,刻碑立石。
墓中随葬品十分丰厚,头戴赤金凤冠,身着珍珠团龙袍服。缀满宝石、珍珠的凤冠,佩以金丝点翠和形状各异赤金孔雀步摇,衬以“岁寒三友”和“喜葛登梅”等金碧辉煌的金簪,富丽堂皇,光彩照人。
在众多陪葬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由十万余颗珍珠串乡成八团祥龙图案,四周间以祥云和海水江牙的珍珠团龙袍服。
先不说珍珠团龙袍究竟价值几何,身着龙袍下葬本身就是一件意义非常之事。
在封建社会,能穿龙袍的人只有权势滔天的皇帝,即使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也不敢穿着龙袍入殓。
穿着龙袍下葬的女人,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恐怕只有荣宪公主享受到这个待遇了。荣宪公主在清朝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1972年,荣宪公主墓被保护性挖掘,据当时参与挖掘的专家回忆,虽然已在地下埋葬了240多年,但荣宪公主尸体出土时皮肤仍具弹性,宛如生人一般。
后经测量,荣宪公主身长156厘米,发辫漆黑,辫子长75厘米,两股大辫垂至臀部,辫梢似有扎缠。
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一直保存完好的荣宪公主墓遭到严重破坏,尸体被毁坏,出土的大量文物珍宝流失,后追回文物百余件,最为珍贵的当属荣宪公主下葬时穿的那件黄缎珍珠团龙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