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央视播出的重大革命题材剧《破晓东方》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共鸣,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故事以1949年上海解放前后的历史为叙事中心,从“解放上海”到“建设上海”,完整的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后接管上海、稳定上海、保护上海等一系列决定性的历史事件,展示了老一辈革命党人的战略胆识、政治智慧、和家国情怀,让观众感受那段惊天泣地的峥嵘岁月。
那么真实的解放上海过程中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其中邓小平在解放上海前后有哪些伟大功绩呢?本文为你深度解读!
进军上海
建国之初,毛泽东主席在一次会议上,对当年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这个通俗、生动的比喻,热情地赞扬了淮海战役总前委的伟大功绩。
”在淮海战役中,中央军委组成的以邓小平为书记,包括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的五人总前委,统一领导中野和华野,在党中央、毛泽东主席英明领导下,极大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组织指挥第二、第三野战军进行了淮海、沪宁杭两大战役,渡江后的第三天,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即宣告灭亡。
渡江战役后,二野指挥部在南京,主力在浙赣线,防备美国干涉;三野指挥部在武进,主力逼近上海;总前委陈毅、邓小平4月28日乘汽车,由合肥到达南京,刘伯承率二野指挥部于次日到达南京。与二野、三野同志一起研究组织接管南京工作。刘伯承留在南京担任市长,主持南京市工作,陈毅和邓小平带着总前委机关,于5月2日进驻丹阳,准备解放上海。
国民党在上海虽然有20万兵力,构筑了大量钢筋水泥碉堡,但是,这些国民党军大多是残兵败将,担负解放上海的三野部队有16个军,如果用武力解放上海是易如反掌。
让上海完整回到人民手中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为了使上海完整地回到人民手里,党中央指示,解放上海要做到既要消灭敌人,又要保留上海市的完整。
陈毅形象地比喻说:“解放上海好比瓷器店里捉老鼠,老鼠要抓住,瓷器不能打烂。投鼠忌器嘛!”
作为总前委书记兼华东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这时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因为上海是举世瞩目的大城市,解放上海有着特殊的意义。
政治上,上海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是帝国主义冒险家的乐园,是蒋介石赖以起家之地,我军解放上海,标志着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在中国的统治彻底破产;经济上,上海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口岸城市,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600万人口,工业产值和贸易额均占全国的一半。
上海解放,表明蒋家王朝赖以支撑局面的经济基地回到人民怀抱,将对发展新中国经济产生巨大作用;此役在军事上,我军能歼灭国民党军20万兵力,进一步削弱国民党力量,为我军向福建、西南地区进军和解放全中国创造条件。
因此,在解放上海前夕,邓小平和陈毅呕心沥血,精心运筹,日夜紧张地工作,经过与粟裕、张震、唐亮、钟期光多次研究,决定采取以下五点措施,争取上海作战军政全胜。
1、稳住汤恩伯,不使其逃离上海。
2、作战部署上以第九、第十两个兵团八个军,首先采取两翼迂回,钳击吴淞,切断敌人海上退路,防止敌人提前逃走,并迫敌投降;待接管准备工作完成后,如敌继续顽抗,即向市区总攻。为尽量保护居民和财产,规定部门进入市区作战,力争不使用炮兵。
3、加强对部队的纪律教育。
4、调集各方力量做好接管准备工作。
5、充分发挥上海地下党的作用,积极进行里应外合的斗争。
尽管有了这五条措施,邓小平、陈毅心里还不踏实,5月12日上海战役打响后,他俩一直坐在电话机旁边,不断询问前线战况,随时处理来自前线的请求报告。
战役开始三天,部队在月浦、刘行、杨行地区激战,伤亡较大。邓小平接到张震的报告后,立即指示不要轻敌,不要心急,上海之敌插翅难逃,要讲究战术,要进行近迫作业和单兵爆破。这样改善了战况,达到了减少伤亡、逐次歼敌的目的,4天就扫清了外围。稍事准备后,23日两兵团发起总攻,27日15时,解放全上海。
大上海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上海作战取得了军政全胜,既歼灭了国民党守军,又完整地保全了这座世界闻名的大城市,很多中外人士齐声称赞:上海之战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稳定上海、建设上海
邓小平、陈毅率领总前委、华东局机关和5000名干部,于5月26日、27日接管上海。整个接管工作分成接收、管理、改造三大步骤。
在邓小平的指导下,接管工作分成四大部门:粟裕负责接管军事部门,周林负责接管政务部门,曾山负责接管财经部门,夏衍负责接管文教部门。
顾名思义,接管就是接过来管理。可是,接过来容易,管理就不那么容易了。上海600万人口,仅25万旧职员发薪金每月就要开支100亿元,几百万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样样要管,而且要管得比旧上海时期好,才能体现共产党管理的水平和优越性。
肃清残敌,维护治安,这是百废待兴的第一件事。刚解放,上海还有不少土匪流氓,散兵游勇,国民党特务,妓女及无赖之徒。邓小平、陈毅要有关部门抓紧整顿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及城市交通。
邓小平对中共中央上海局副书记刘长胜说:“上海这么大,秩序这么乱,光靠我们少数人抓不行,一定要靠群众,依靠工人阶级,很多复杂问题,只要我们取得群众支持,办起来就比较顺手。”
刘长胜组织工人纠察队,协助公安部门、警备部队,在6月、7月两个月内就逮捕特务土匪2560人,扫除市区近郊地雷2.49万个,收容散兵游勇2.2万和妓女2万,疏散难民30多万,清除积存垃圾3.3万吨。修复公共汽车2万辆,恢复了交通。8月份已市容大变,秩序井然。
邓小平在上海的丰功伟绩
上海解放,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不甘心他们的失败。6月23日竟然公开宣布对上海口岸实行武装封锁,企图阻止我内外交通,断绝物资供给,破坏上海的生产建设。而且不断派飞机轰炸上海,致使发电厂受损。
邓小平在干部大会上,提出反封锁,反轰炸,为建设新上海而斗争的口号。他在会上说:“帝国主义各种花样直到封锁,其目的在于迫我就范,我们的斗争也在于迫使帝国主义就范。我们绝不会就帝国主义之范。我们坚持自力更生就是打破封锁之道。坚持自力更生不但可以立于坚固的基础之上,而且才有可能迫使帝国主义就我之范。”
为解放上海的经济问题,邓小平专程到北京,向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汇报,中央立即决定,派陈云到上海召开财经会议,指挥解决重大经济工作问题。这一系列措施实施后,上海经济发展很快,煤、粮和棉花都保证充分供应。
1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稳定上海、建设上海,邓小平根据西安、太原等地的做法,提出了四种形式与党外人士合作:
第一是人民代表大会,把共产党的政策交给人民讨论执行,有成就大家有功,出了岔子大家有责任,也不会埋怨。
第二是经常召开各党派各界人士的干部会议,提出执行政策促进生产的办法,使共产党干部由外行变内行。
第三是军政委员会形式。
第四是顾问团形式。
在邓小平的建议下,8月3日召开了上海市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主要议题是《粉碎敌人封锁,为建设新上海而斗争》,广泛进行民主讨,提出贯彻实施意见。不久又成立了政协、总工会、工商联筹委会、农会、妇联等各种组织,把各界人士紧密团结在党和人民政府周围,为实现各项任务而奋斗。
由于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制度,对重大决策充分进行民主协商和有效的监督,上海的政权得到巩固,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结语
1949年5月,中央任命谭震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浙江军区政委;7月粟裕到南京主持三野工作;陈毅则在5月27日进上海时就被任命为上海市市长。
1949年11月,中共中央任命邓小平为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同刘伯承率领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邓小平任总前委书记虽然不到一年时间,但他却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为解放上海、恢复上海、保护上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邓小平的历史功勋将彪炳千秋,高超的指挥艺术将永具魅力吸引着后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