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商朝末年贤人多,为何上位的却是商纣王?
创始人
2025-07-15 04:32:44
0

一部封神榜,写尽了商纣王的荒淫残暴,终于被周武王打败,丢了商朝天下。乱世有忠臣,也有很多忠义之士,进谏直言,维护商朝的统治。

其中有三个人跟纣王的关系密切,被后世称为商末三贤。他们分别是纣王的大哥微子启,太师箕子和纣王的叔叔比干。

后世对箕子和比干尊崇极高,但是对微子启却有很多负面的看法,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 微子启是纣王的亲大哥

微子启是纣王的亲大哥,是上一任商王帝乙的长子,为何他没有继承王位呢?微子启共有兄弟三人,老大微子启,老二仲衍,老三受德,就是后来的纣王。

据说微子启出生时,他的母亲还是妃子,并不是王后。等到老三纣王出生时,他的母亲已成为了王后。

老商王帝乙原本是想,立自己的大儿子为太子,但是遭到太史官的否定。太史官认为立嫡不立长,微子启出生时母亲是庶妃,所以他就是庶子。

纣王出生时,他的母亲是王后,所以纣王才是嫡子。因为他的据理力争,纣王继承了王位。这个史官若知后来纣王成了亡国之君,会不会后悔加羞愧而死。

所以后世认为微子启有想当帝王的动机,不是没有根据的。同父同母,只因为自己生得早了几年,就变成庶子,弟弟就是嫡子,想不通是很正常的事。

史书记载,商纣王即位后横征暴敛,荒淫残暴。微子启几次想向纣王进谏,但是最终没有去,所以他和纣王应该没有正面冲突,所以纣王对这个大哥,应该没有防备之心。

微子启认为商朝终究会败在纣王的手里,他非常苦恼。他想以死明志,但是呢,他又去向太师询问办法。太师说: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

意思是如果国家能够得到治理国家太平,即使自己死了。也没有什么怨恨,如果寻死国家仍旧得不到治理,还不如走了。

于是,微子启真的走了。

2、 微子启逃往西周

微子启逃的不是其他地方,恰恰就是西周。后边还记载了微子启说的一段话。

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

意思是说,父子之间有骨肉亲情联系着,而君臣之间完全凭道义结合。所以说父亲有过失,子女劝三次仍然不听的话就算了。如果说君王有过失,作为臣子的劝三次,君王不听,那么从道义上讲,我们就可以离开了。

从这句话的记载来看,微子启已经想到要离开了。但是前面记载的,却是太师劝他离开,那么这其中就是矛盾。而且当时的太师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叔叔箕子。

周武王率大军攻打到英的都城商丘。此时纣王在宫中自焚而亡,微子启呢,拿着殷朝的祭器来到周武王的大营外。

微子启袒露双臂,背捆双手,带着左右随从,跪行求告周武王。

这种投降的姿势,也是妥妥的心诚无疑了。但是同时也被后人诟病,说微子启这是在向武王乞讨。

于是呢,周武王解开了微子启的双手,恢复了他的爵位。后来又经过一系列的变故,微子启被封在宋国。

商亡后裔建立宋国

宋国就在商朝的旧都商丘,让他继续统治前朝的遗民。周王允许他祭祀殷朝的祖先,宋国不向周天子纳贡,称为周朝的宾客。

这一系列的操作让后人不免联想。微子启就是周武王在商朝的内应。微子启也有了里通外国,卖国求荣的嫌疑。

3、 箕子不言纣王之恶

箕子是纣王的叔叔,是当时的太师。纣王刚开始用象牙制作筷子。箕子说,完了,奢靡之路就打开了。

他既然能想到用象牙做筷子,肯定还想用玉做杯子,把车马装饰豪华,然后想得到各种珍奇异宝。

箕子曾经去劝过纣王,但是纣王不听。有人劝箕子离开吧,但是箕子说,

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

箕子都不忍心弃国君而去,他怎么会劝微子启离开呢?这也是和前面矛盾的地方。

于是箕子就披头散发,在大街上唱歌,纣王把他贬为奴隶,后来又把他囚禁起来了。

后来周武王打败了商朝,然后释放囚禁的箕子。周武王问箕子,商朝为什么灭亡呢?箕子不忍心说商纣王的过失。就跟武王讲了一些国家兴亡大道理。

于是,周武王也不好意思再问下去了。把箕子封在朝鲜,允许商朝的遗民可以追随,这就是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是中国和朝鲜有交往的最早记录,所以说,中朝是一家,三千年前的就有来往了。

箕子把朝鲜治理得非常好,后来在朝拜周天子的途中,经过了商朝的旧都商丘。看见豪华的宫殿都毁坏了,禾苗和杂草丛生。于是就做了一首诗《麦秀》。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意思是说麦芒尖尖,田地也绿油油的,那个狡猾的小孩子,他不跟我亲近呀。那个狡童,指的就是纣王。商朝的遗民,听了这首诗无不流泪感伤。

所以说箕子没有做过伤害商朝的事,无论是在商纣王还是在周武王,还是后世,都赢得了人们绝对的尊重。后人称为商末的三贤之一。

4、 王子比干被剖心

商末三贤之一,另外一个人就是王子比干。比干是纣王的叔父,辅佐两代帝王,是当时的少师。

他也向纣王进谏,但是纣王不听他的话,然后比干就再三的进谏。纣王发怒了,说,圣人心有七窍,我看看你的心有几窍。

于是纣王就杀死了比干,并且剖开他的胸膛,挖出了心脏。

比干是商末三贤中,死得最惨烈的一位。但是他的忠心直谏,被后世君王十分推崇,唐太宗李世民,追谥为“忠烈公”。

比干被杀时,他的儿子跟随母亲逃出朝哥,后来周武王褒扬比干的精神,封比干墓,找到比干的儿子,赐姓林。比干的儿子林坚称为林氏的祖先。

5、 伯阳叔齐饿死在首阳山

商朝末年还有两个人,一直被后人尊为忠义之士,就是伯夷和叔齐两兄弟。他们是商朝的诸侯国,孤竹国的两位王子,因为谦让王位,逃到山林。

路上遇到武王伐纣,于是两人拦在大军前,希望武王遵守君臣之礼,不要攻打纣王,被大将们差点杀死。

此时,姜子牙认为两人是忠义之士,只是比较迂腐。不忍心杀害,于是拉开两人,大军继续前进。

后来商朝灭亡,两人因不食周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司马迁为他们立传,成为史记中列传的第一人。

6、 后记

综上所及,商末三贤加上后边的伯夷叔齐,微子启确实不如他们的记载,清清白白光明磊落。因为他的主动投降武王,并且袒露双肩、背捆双手,跪地前行。确实让后人觉得他的投降,就像预谋了好久,而且缺了点英雄的气节,至于他是不是商朝的叛徒,还要靠个人的认知和细细品味吧。

相关内容

侃爷演唱会被吐槽像去米其林...
侃爷的演唱会曾遭遇吐槽,说其像去米其林吃白粥。这一评价看似奇特,实...
2025-07-14 12:39:56
原创 ...
李三万 摘要:甲午海战期间,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的表现历来...
2025-07-14 12:33:53
原创 ...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2025-07-14 12:33:51
原创 ...
实际上,安禄山到底为何造反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的现在想法就是基于后...
2025-07-14 12:33:38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武将排名榜,所以一般大家都是根据他...
2025-07-14 12:33:33
原创 ...
孝道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们对于孝道文化有着独...
2025-07-14 12:33:15
原创 ...
毛主席和朱德共称为“朱毛组合”,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朱毛”离了任何...
2025-07-14 12:33:04
原创 ...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值得探讨,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
2025-07-14 12:32:59
原创 ...
导读: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这句代表对爱情忠诚且...
2025-07-14 12:32:59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读者好,我是原创作者幽默的李雪,每天带你一起走进三国!欢迎...
原创 远... 1942年5月26日晚,在激烈的缅甸战场上,当一位身中两枪、奄奄一息的将军被人抬着,来到了一个叫做茅...
原创 兰... 在现如今的社会当中,人们常常爱说“场面话”,而谁说着场面话就一定不是反映着真心呢?不论从各种论坛还是...
原创 清... 在清朝的末期,随着近代海军的重要性逐渐的被人们所认知。清政府也是看到了近代海军的重要性,决定建立自己...
原创 公... 公主和驸马发生口角,驸马:我父亲不稀罕当皇帝,皇帝:他说得对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个动人的故事...
原创 印... 1 纵观世界文明历史,我们不由得感慨: 很多存在过的古老文明后来都不知去向,你也无从查找他们的子孙后...
原创 1... 为应对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在1933年6月进行改编,取消了军的建制,改小师小团为大师大团,由军团...
原创 清... “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每个时代对于美的标准都不同,这与当时人们的...
原创 古... 人们在影视剧种常能看到仙风道骨,两鬓斑白,头上顶着发髻的仙人隐居在山林之中,在小说中也总能看到这样的...
原创 汉... 如果能穿越到过去,相信很多人都愿意穿越到汉朝,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老百姓生活幸福程度的硬指标。汉朝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