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二世纪,正是古罗马共和制鼎盛时期,也大约是汉武帝执政时期。这两个当时地球上的庞然大物都在做同一件事:领土不断向四周扩展。分析比较古罗马与西汉的对外征服特点,有助于我们了解,为何罗马广袤的疆土后来分崩离析,而汉朝奠定的疆域基本延续到了现代。
一、战争的原因
古罗马扩张的原因是在发展中遇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罗马统一意大利本土后,在对地中海岛屿西西里的争夺中遇到了强大的海洋势力迦太基。这是罗马农业文明第一次向海洋拓展,而迦太基作为海洋商业文明代表,在西地中海的霸权已经持续多个世纪。
罗马与马其顿发生战争的原因,也是因为罗马想染指大希腊地区的霸权,与希腊北部传统强国马其顿发生了冲突,罗马插手马其顿与大希腊地区的纠纷,把自己扮演成希腊的救世主,与马其顿爆发了四次战争。
汉朝扩张的原因,相对而言更加复杂多样,其重要原因是汉武帝的主观意志。
比如匈奴问题,原本汉朝主要选择和亲,一味忍让。而汉武帝时期决心消灭匈奴,成为农业文明跟游牧文明的殊死较量,双方的战争是一场争夺生存空间的大战。
汉朝对于卫氏朝鲜、南越国的战争,是这些中原先民建立的殖民王国不服从汉朝的号令,汉朝想将其强制收回。
对于略定西南夷,是汉人发现西南夷后,汉武帝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观主导下,运用软硬兼施的手段,推动其归化。
对于西域大宛等国的战争,则是汉武帝个人的心血来潮,为了取得几匹汗血宝马。
二、战争的目的
罗马人对外战争的目的主要是为掠夺财富,包括获得更多的奴隶,在地中海取得更大的霸权。罗马攻占撒丁岛,将8万岛民全部卖为奴隶;征服迦太基,将剩下5万民众全部变为奴隶。罗马进行战争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比其本土更加富庶,征服战争可以带来更大的利益。
罗马通过对迦太基、马其顿和安条克的战争,攫取了大量财富,取得了大笔赔款。总的来说,罗马对外战争主要是掠夺和奴役,掠夺取得财富对于罗马士兵来说是作战的动力。罗马的对外战争,就是罗马国库和私人财富迅速积累的过程。
汉朝对外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掠夺财富。相反,汉朝为了支撑对外战争,汉武帝多次掏空国库,还费尽心思、想方设法搞钱,为外战提供军费保障。
汉朝对匈奴人的战争,主要是为了消灭匈奴这个敌对民族,消除来自草原的威胁。对于朝鲜、南越国等,则是为了收回汉人先民占据的土地。对于西南夷地区,是为了将这些化外之地纳入汉朝的统一版图。对于西域大宛等国,是为了宣扬汉朝的影响力,令其臣服。
三、战争的结果
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布匿战争直到公元前二世纪才分出了胜负,以迦太基被征服、消灭而告终,迦太基故地变成了罗马的阿非利加行省;罗马占领的西班牙地区也变成了两个行省。罗马跟马其顿的四次战争,罗马也笑到了最后,将马其顿变成了行省,控制了大希腊地区。罗马进而越过大希腊地区,进攻更为富庶的中亚和埃及。经过一系列征服战争,罗马征服了沿地中海富庶地区,这些地区变成行省后,罗马委派的总督继续对行省进行压榨。
汉朝通过多次对匈奴大规模作战,将匈奴主力打残或消灭,将匈奴逐出较为富饶的河套、河西、阴山等地区,使得匈奴人畜锐减,无力进犯华夏。汉朝驱除匈奴后占领的土地,迁移内地人口屯守;还逐次收复了南越、朝鲜等地,略定了西南夷,控制了西域各国。总的来说,汉朝的这些作战功耗巨大、牺牲也很大,除了扩展土地,汉军很少有掠夺现象,汉朝对新拓展地区也不科以苛捐杂税,而是通过文化上同化、经济上扶植等做法增强其认同感、向心力。
罗马、汉朝在地理环境上的差异巨大,加上罗马行省实施自治性较强的法律,而汉朝实行全国统一的律令,实行郡县制,汉朝扩展区域奠定了后世中国的版图;而盛极一时的罗马后来分裂成了多个国家,再也没有重新统一。
对此,您有何看法?
(完)
文:
@青史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