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清三朝都是从白山黑水里走出来的政权。契丹的“龙兴之地”是大兴安岭与医巫闾山之间的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传为鲜卑别部。女真则源于3000多年前的肃慎,大致在长白山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契丹“分而治之”,把强势部落撵到辽东半岛“圈养”(编户管理)称“熟女真”;留在长白山、混同江(松花江)继续“散养”则称“生女真”。生女真出了个牛人叫完颜阿骨打,立金灭辽灭宋,不过没挺多久就灭于蒙元。其部众经汉化融合,民族特色渐失。熟女真抗元不成一度沉寂,直至明置“建州三卫”又出一牛人叫努尔哈赤。
有朋友说,金、清本是一家。也对也不对,一是二者历史上确存血缘关系,但清来自几乎被世界遗忘的建州部落,民族成分更复杂,社会也更落后;二是女真本无文字,金文创制参照汉文、契丹文而貌似方块字,满文创制仿照蒙古文故更像蒙古文;三是服饰,以女装为例,金直领左衽谓之团衫,满大襟右衽谓之袍服;四是女真以萨满为传统信仰,金时佛、道、全真都发达,清则独宠密藏教派等等,不一而足。
中国有四座故宫。按时间顺序先是南京故宫,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打造,可惜只剩下了残垣断壁;再是北京故宫,明第三任皇帝朱棣打造;三是沈阳故宫,作为清初皇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四是台北,你懂得吧?爱新觉罗很狡猾,说这大明长城是李自成给毁了,俺入关可是替天行道哦。一屁股坐进紫禁城,还假惺惺地拜谒明孝陵,好像出差归来,朱掌柜只是给他家看门。这些伟大的建筑留存至今,是否我们的幸运?不过今天单说沈阳。
作为清初皇家宫苑,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1625)。时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定都沈阳,建大政殿和十王亭,以为议政之所,是为沈阳故宫之肇始。1644年迁都北京,沈阳故宫就成了陪都宫殿。康熙、乾隆、嘉庆、道光10次东巡在此驻跸,多有重修、重建和扩建。道光后,沙俄霸宫暴掠于前,倭寇窥盗金匱于后,更有英酋闯宫索宝。1926年顺应世界文化潮流,在故宫内设东三省博物馆演变至今。
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存世完好。无论建筑风格、装饰纹样还是室内装置、珍藏把玩,都以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尤其十王亭的布局及“宫高殿低”诸多规制,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它以崇政殿为核心,从大清门到清宁宫为中轴线,分东、中、西三路。
中路为建筑群中心,前后三院。南端有照壁、东西朝房、奏乐亭;前院有大清门、崇政殿、飞龙阁、翔凤阁;中院有师善斋、协中斋、凤凰楼;后院有清宁、关睢、衍庆、永福、鳞趾五宫。中、后二院两侧各有跨院称东、西宫,东宫有颐和殿、介祉宫、敬典阁;西宫有迪光殿、保极宫、继思斋和崇谟阁。皇家建筑中规中矩,从布局、名称大致可识其用途。大清门为故宫正门,官员候朝之处,五间硬山顶覆彩色琉璃。
崇政殿为故宫正殿,建于后金天聪年间,为清初朝会之所。五间九檩硬山式,俱辟隔扇门。前后有出廊,围以石雕栏杆。黄琉璃瓦镶绿剪边覆顶,殿内彻上明造,梁架遍饰和玺彩绘。殿前东置日晷,西置嘉量。皇太极作为办公室时所能显示的等级、尊贵等等,只是殿下有一米多高的砖石台基,以及加饰了石雕望柱的殿阶和檐廊,以示有别于民居。至于金銮宝座、九龙屏风等“皇家威仪”,则是乾隆以后的事了。
东路以大政殿为主体,俗称八角殿,为故宫早期建筑,更是盛京皇宫最庄严最神圣的大典之所。须弥座台基之上八面出廊,八角重檐攒尖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顶尖有相轮火焰珠顶,檐下一对盘龙明柱,殿内有梵文天花、降龙藻井以及宝座。1644年,顺治帝就在此登基继位。殿前广场开阔,两侧十王亭排如雁阵,为左右翼王亭和八旗亭。乍看好似游牧狩猎民族的帐幄,体现了八旗制度等满族政权特色。
西路为乾隆时增建,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仰熙斋等,最前面是轿马场。文溯阁是大清收藏《四库全书》的七阁之一,建筑结构仿宁波天一阁。据说乾隆爷四次驻跸沈阳故宫,最后一次已是73岁高龄,时逢此阁落成、浩卷入库,“古稀天子”惬意无比,自当告慰列祖列宗,少不了著文立碑。四库分藏紫禁城文渊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离宫文津阁“北四阁”和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南三阁”等七阁。之所以均仿天一阁形制,因其为此盛事贡献了638部珍本。
我头一回逛沈阳故宫当在2014年秋。记得公务在身,临行前也没做功课,只是走马观花,感觉如同三十多年前走在北京的紫禁城里。转到东路看到十王亭,以为皇太极在大政殿升了中军大帐,黄、白、红、蓝加镶黄、白、红、蓝的八旗统领们各就各位捧了酒碗山呼海应,有一种“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慷慨。可彼时尚无扩音设备,这让眉清目秀的洪太主岂不喊破了喉咙?或许古人自有智慧,北京天坛不仅有回音壁,我曾站在圜丘的中心圆点自说自话,瞬间听到自己殿堂般厚重的声音,神秘感与神圣感油然而生。
最接地气的则在崇政殿背后,高台上有凤凰楼面对四合院般的清宁五宫,为皇太极与博尔济吉特皇后及辰、淑、贵、庄四大妃居所。所谓宫,外表尚有硬山顶和黄琉璃瓦镶绿剪边,从东次间开门而入,室内几无雕饰,进门处有大锅灶台,沿了支摘窗转到西山墙有大通铺,小炕桌铺素锦台布,有铜油灯和青花茶盏。东北有半年光景猫冬,估计火炕一定烧得熨帖,不下炕就能开吃刚出锅的狍子肉。尤其大雪封门,可以抱着被子欣赏“二人转”。不过永福宫让我更好奇,其主人即后来的孝庄文皇后。小福临就诞生在这里,少不了玩尿泥,可他为啥要出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