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生共获得114枚勋章,勃列日涅夫为什么痴迷于给自己颁勋章?
创始人
2025-07-15 02:03:32
0

勃列日涅夫一生最喜欢做的两件事,一件是给他人颁发勋章,另一件是给自己佩戴勋章。

他的一生共获得了114枚勋章,史称「苏勋宗」。

在勃列日涅夫心中,他执政期间的苏联无疑是一个盛世。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纪念自己创造的这个盛世呢?

当然是勋章。

没有谁比勃总更懂勋章了:

「十月革命勋章、老职工纪念勋章、列宁勋章、红旗勋章、保卫敖德萨勋章、高加索保卫战勋章、纪念苏军建军40周年勋章、纪念基辅建城1500周年勋章、开荒勋章……」

没人知道他这辈子颁发了多少勋章,但人们知道他这辈子一共获得了114枚勋章。

这是个人勋章获得数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关于此,有个笑话在莫斯科广为流传:

有人说莫斯科经常会发生小规模地震,但专家表示莫斯科处于非地震带,不应该有地震。

最后经过反复研究,大家发现那不是地震,而是勃总佩戴勋章的衣服掉在了地上。

虽然只是个笑话,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勃总的勋章真的很多,不愧有「苏勋宗」之称。

那么勃列日涅夫为什么如此痴迷于给自己颁发勋章呢?

原因有两点。

一是营造形象,纪念盛世。

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第四任话事人后,共执掌了苏联权柄18年,仅次于斯大林。

上任之初的勃总志存高远,开始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在计划经济框架内,利用有限的市场机制,辅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这个被称为「新经济体制」的改革一度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让苏联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使得苏联的国力和影响力达到了顶峰。

特别是在军事实力方面,一度超过了美国。

而在国内人民生活方面,勃总不仅提高了人民的收入,还派发了大量社会福利,比如免费的医疗教育、免费的住房、免费的疗养中心等。

这样的苏联,在勃总心中无疑是达到空前的盛世局面。

因此为了纪念这番令人神往的盛世,为了表彰自己的功勋,勃列日涅夫选择给自己颁发大量勋章。

一方面是起到纪念意义,另一方面是营造自己伟大、光辉、积极的个人形象。

以此让所有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看见,我,你们的「勋章哥」,创造了一个何等伟大繁荣的盛世。

二是波浪式工作状态,靠虚荣心点燃工作热情。

1974年是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话事人的第十个年头。

他用了十年的时间把苏联带入鼎盛期,此后「新经济体制」改革中断,苏联经济发展陷入停滞,官僚主义和全面贪腐的飓风同时来袭。

此时的勃总不再是刚上任时志存高远、意气风发的四代话事人了,而是成了一个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带头贪腐的「第聂伯帮」老大。

特别是1974年的两次中风,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也大大降低了他工作的热情和兴趣。

因此在1974年后,勃总的工作状态是波浪式的。

但作为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勃总在每次授勋或者获得勋章后都会重新点燃工作热情。

虽然只能维持很短的一段时间,但聊胜于无。

有一个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那就是勃总给自己颁发勋章的高潮就是在1974年之后。

在七十年代之前,勃总获得的比较有分量的勋章有:

「一枚苏联英雄勋章、一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勋章、四枚列宁勋章。」

这相比于他的前任们也不算太过分。

可1974年之后,勃总开始了疯狂吉尼斯之路:

「三枚苏联英雄勋章、三枚列宁勋章、两枚十月革命勋章、一枚胜利勋章。」

此后晋升自己为苏联元帅军衔,还是全世界唯一通过代笔获得列宁文学奖的苏维埃文坛巨人。

这些都是重要的,拿的上台面的勋章,其余大大小小上不了台面的比如「开荒勋章」之类的,还有国外拍马屁的勋章就不提了。

其中勃总获得的那枚「胜利勋章」在1989年被取消了。

因为这个勋章只授予在二战中有卓越贡献的高级将领,那时候勃总还是个负责后勤的少将,仗着老大的地位强行给自己颁发只能沦为笑柄。

最后还是被戈尔巴乔夫给取消了。

总的来说,勋章和荣誉对1974年后的勃总来说就是增加工作动力的兴奋剂。

只有不断地给自己颁发勋章才能激活他波浪式的工作状态。

事实表明,最后几年的勃总不管是身体状态还是个人精力,都维持不了高强度的国务工作,一般契尔年科把文件准备好,他拿过来签个名。

至于一些重要的会议,也从之前几个小时的侃侃而谈缩短到了几十分钟。

结语

不管是为了营造个人形象,还是为了点燃工作热情,勃列日涅夫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

苏联在他手上走上巅峰,也在他手上走入死胡同。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勃总似乎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把本就不多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了较为轻松的礼仪性和娱乐性的活动中。

他开始频繁接见外国领导人,探讨太空武器,看冰球和芭蕾舞。

直到1982年的纪念十月革命阅兵式,那是勃总最后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1982年11月9日,「苏勋宗」勃列日涅夫在睡梦中死去。

几十年后的江湖依然有勃总的传说,比如「勋章哥」,比如「勃列日涅夫之吻」......

相关内容

侃爷演唱会被吐槽像去米其林...
侃爷的演唱会曾遭遇吐槽,说其像去米其林吃白粥。这一评价看似奇特,实...
2025-07-14 12:39:56
原创 ...
李三万 摘要:甲午海战期间,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的表现历来...
2025-07-14 12:33:53
原创 ...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2025-07-14 12:33:51
原创 ...
实际上,安禄山到底为何造反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的现在想法就是基于后...
2025-07-14 12:33:38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武将排名榜,所以一般大家都是根据他...
2025-07-14 12:33:33
原创 ...
孝道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们对于孝道文化有着独...
2025-07-14 12:33:15
原创 ...
毛主席和朱德共称为“朱毛组合”,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朱毛”离了任何...
2025-07-14 12:33:04
原创 ...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值得探讨,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
2025-07-14 12:32:59
原创 ...
导读: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这句代表对爱情忠诚且...
2025-07-14 12:32:59

热门资讯

原创 西... 因为它们吹得太远了……在普通人眼中,文明是有发展过程的,几千年来一步步走到今天。在洋奴眼中:洋大人是...
原创 直... 秦国本是穷困小国,因商鞅变法而变强,商鞅变法得到的成果六国君臣都看在眼里,然而他们为什么不学商鞅变法...
原创 顺... 顺治十年八月,顺治帝下旨将元后废黜,降为静妃,仅过了一年,坤宁宫便有了一位新的主人,这个女人虽然一生...
原创 “... 643年,为了纪念当年跟随李唐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唐太宗命画师阎立本,在唐皇宫三清殿旁,一座名为“凌烟...
原创 南... 画成烟景垂杨色,滴破春愁压酒声。——郑谷 在艺术品领域,中国古人一直对“死亡”较为避讳,即使是私人的...
原创 中... 中国最后一位太监的自传 当古代人物活在现代社会是什么感受呢? 很多人不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历史上最...
原创 四... 在罗马人眼里,阿尔卑斯山以北的人都属蛮族,三大蛮族是:日耳曼人、斯拉夫人,还有英国的凯尔特人。 当日...
原创 东... 司马懿临死前,将权力交给自己的长子,司马师。 司马师,字子元,河内温县人 少时与夏侯玄、何晏齐名,多...
原创 勤... 他经历了红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大时期,三期都任军长,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授衔,他手下的勤务兵被授予...
原创 朱... 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赵翼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一生共有26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