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经历了红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大时期,三期都任军长,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授衔,他手下的勤务兵被授予上将,他却被授予中将,有人替他抱不平,他说了一句话,让人感动和佩服。此人就是詹才芳。
詹才芳,1907年9月12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高桥区黑石咀村。他的童年非常悲惨,7岁丧母,12岁丧父,同年二姐因误食有毒野菜也弃他而去。此后,是大姐将他拉扯大。
16岁时,詹才芳来到湖北武昌,经姐夫介绍,他在武昌为一家饭馆当杂役,在这里,他认识了董必武,在董必武的关心下,詹才芳到武汉中学半工半读。后来在董必武的教导和影响下,他成功走出了革命的第一步。
詹才芳先是加入了黄陂县工农游击大队,后来编入红11军31师,詹才芳历任连长、营长、红1军第1师3团政委、红4军第10师30团政委。率部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在历次反“围剿”中,他立下赫赫战功。
詹才芳为人善良,是军中的老好人,他曾救过很多人。长征时期,因为尤太忠生了重病,他为了不影响部队行进速度,主动要求部队放弃他,这事被詹才芳知道后,硬是让警卫员把尤太忠放到担架上,然后把担架绑在马的尾巴上,走出了长征。后来的陈锡联、甘思和、谭知耕也都被他救下,当了自己的警卫员。
抗日战争时期,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任抗大第二分校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期间,率部参加了多场重大的战役,例如“百团大战”和北岳区秋季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的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他一份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他任冀东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军长。先后率部参加了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战役。在辽沈战役中,他率部歼敌1.5万人,并活捉国民党军东北"剿总"上将副司令范汉杰、兵团中将司令卢浚泉等。平津战役中,他俘虏国民党北宁路司令兼天津市长杜建时及白英杰等将领,共歼国民党军2.6万人。湘赣战役、衡宝战役中,他率46军独自解放衡阳、衡山等11座县城,歼国民党军4.7万余人,俘国民党将军14名。
新中国成立后,他当年身边的勤务兵陈锡联被授予上将,他却被授予中将,有许多人替他抱不平,他说“我干革命又不是为头上的军衔,战争年代死去了多少战友,他们有何头衔,比起他们,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这样的一句话,替他抱不平的战友非常感动和佩服。
1992年12月2日,詹才芳将军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