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山西有座古墓,只有一颗头颅,墓中竟是韩信,守墓人看守2000多年
创始人
2025-07-14 20:32:12
0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军事奇才,有他在的任何一场战役,都会毫无悬念地反败为胜,他是当之无愧的“战神”。他就是我们一直敬仰的英雄、也是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韩信。

我们都知道韩信的结局非常凄惨,戎马半生的他,最后被自己一直效忠的“主子”砍去了脑袋,身首异处。

这么多年来,大家对韩信墓地的好奇丝毫不亚于对秦始皇陵的好奇。而正好现在,山西省出现了一个地方自称埋葬着韩信的头,这到底是真是假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秦朝的暴虐统治,引得天下英雄纷纷揭竿起义。最后等到秦朝灭亡时,领头的英雄里只剩下了刘邦和项羽。

从两个人的实力上看,其实西楚霸王的项羽比刘邦更厉害,他不仅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还有一支从江东带出来、百战百胜的亲兵。而刘邦一不会打仗,二不会带兵,可最后他却夺得了这天下。

为什么呢?因为刘邦善于发现人才,发挥人才的价值。如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让他在营帐内也能决胜千里之外;再比如韩信,为刘邦打了不知多少场胜仗,还几次三番地救刘邦于危难之中。

可以说,如果没有韩信,刘邦这个天下能不能打下来,完全是一个未知数。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就用了三个“无不”来描写韩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事才能。

后来刘邦建立起大汉朝,韩信作为开疆拓土的肱骨之臣,被刘邦封为了楚王。刘邦曾亲自在众人面前表示,韩信是他五年的楚汉之争里功劳最大的将军,还赐了他一枚免死金牌。

可是免死金牌,到底还是没能保住韩信的命。随着刘邦把江山坐稳,汉朝也不再需要韩信外出打仗后,他也开始和任何开国皇帝一样,多疑而不分忠佞。

刘邦见识过韩信的实力,所以他很怕韩信谋反,因为以韩信的才能,想要推翻一个大汉朝,简直就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正好这时朝堂上有很多嫉妒韩信才能的奸佞纷纷上书弹劾韩信,说他有谋反之心,毫无证据的事被他们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这让刘邦对韩信渐渐起了疑心,

于是他先是将韩信贬为淮阴候,又暗示自己的妻子——吕后在自己出宫后找机会把韩信处死。

吕后果然没有让刘邦失望,不仅处死了韩信,还让他身首异处。

这下子,刘邦安心极了,能夺他江山的最大障碍已死,他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有传言说,当年吕后处死韩信后,先是将韩信的头颅送到了刘邦手里,而后自己将韩信的尸身埋在了陕西省的一个村子里。现在那个村子还为韩信建立了专门的墓地,以纪念这位英雄。

只是韩信的头在何处?这终究是一个迷。当然,也有传言说,韩信的头埋在山西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里。

因为相传刘邦是在这个村落附近的高壁岭上,接到了吕后送来的韩信首级,除掉了心腹大患的他当即就让下属将韩信首级就地掩埋了。

不管传言是真是假,山西省的这个小村落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有相关考古学家专门到访了此地,没想到还真的有所发现。

考古学家到这个传言中的埋葬着韩信的头颅的墓时,第一感觉是凄凉。通往墓地的道路旁满是肆意生长的杂草,让人见状忍不住眼眶湿润,一代名将,死后墓地竟是如此凄惨。

不过令考古学家惊奇的,还是墓地旁边一排排的房子,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些都是守墓人的房子。

要知道,在古代,只有皇亲贵族的陵墓边上才有守墓人,就算此地真的埋葬着韩信的头颅,也不一定能有守墓人。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是村民们敬仰韩信的英雄气概,自发在墓地边上建造房屋、担任守墓人。

考古学家没有进入墓地考察,因为时间过去太久了,里面说不定早就被盗墓贼洗劫一空了,但是据守墓人介绍,他们可以肯定这座陵墓里埋葬的是韩信的头颅。

据村民介绍,为了纪念英雄韩信,这个埋葬着韩信头颅的高壁岭,很早之前就被他们改名叫“韩信岭”了。

而且在1994年的时候,当地政府就颁发了一个牌子,把当地这个相传埋葬着韩信的头颅的墓地列入了“县级文化保护单位”。

以上信息都在告诉前来考古的学者们,这里真的是韩信的墓地。

当学者问守墓的人们,是如何在这么多年的王朝更替、社会变革中,坚定不移地守护这座陵墓时,守墓的人们只说自己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把这座陵墓守护好,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别人破坏陵墓或者担任英雄安眠。

不仅如此,据说村民世世代代守护陵墓,也守了很长时间。爷爷守后儿子守,儿子守完孙子守,男人守完女人守,就这样一代接着一代,村民们已经守了这座陵墓整整2000多年。

而支撑他们一直坚定不移地守护陵墓的只有他们心中对韩信这位英雄人物的敬仰和信念。

同时在跟守墓老人的聊天中,学者们得知近年来也经常有人来陵墓祭拜,前来祭拜的人中,有的是慕名而来,有的则说是韩信的后代。

当被问道如果后人不想守墓了怎么办时,老人笑了笑说,这不行的,守墓是他们的传承,他们守墓不仅仅是保护陵墓完好,更重要的是传承精神,传承韩信的精神,这种是无论如何都要传承下来的。

尽管韩信跟着刘邦打天下,最后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凄凉结局,但人们永远没有忘记他的英雄事迹,就算是埋葬了几千年的头颅,也依然有人自发地为其守墓、护其完好,这也算得上大家对韩信的英雄事迹的肯定吧。

从古至今,对韩信的英雄事迹的评价从来都不在少数。曹操说他“声著千载”,苏轼说他“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萧何说他是“国士无双”。虽然他结局凄惨,可也不妨碍千百年后,我们敬仰、爱戴他!英雄之人,永垂不朽!

相关内容

侃爷演唱会被吐槽像去米其林...
侃爷的演唱会曾遭遇吐槽,说其像去米其林吃白粥。这一评价看似奇特,实...
2025-07-14 12:39:56
原创 ...
李三万 摘要:甲午海战期间,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的表现历来...
2025-07-14 12:33:53
原创 ...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2025-07-14 12:33:51
原创 ...
实际上,安禄山到底为何造反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的现在想法就是基于后...
2025-07-14 12:33:38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武将排名榜,所以一般大家都是根据他...
2025-07-14 12:33:33
原创 ...
孝道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们对于孝道文化有着独...
2025-07-14 12:33:15
原创 ...
毛主席和朱德共称为“朱毛组合”,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朱毛”离了任何...
2025-07-14 12:33:04
原创 ...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值得探讨,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
2025-07-14 12:32:59
原创 ...
导读: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这句代表对爱情忠诚且...
2025-07-14 12:32:59

热门资讯

原创 女... 在民国的舞台上,有着一个个乱世枭雄,他们在这个乱世中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而除去战争与枭雄之外,还有着一...
原创 1... 1990年9月21日,89岁的徐向前病情恶化,尽管医生全力抢救也没能把他从死神手里夺回来。 这个曾立...
为什么非嫡非长的7岁刘彻,能取... 公元前150年,汉景帝刘启的宫廷内发生了一场震动朝野的太子更迭事件。年仅20岁的太子刘荣被废黜,取而...
原创 因... 最近小编特别喜欢一个人物呢,好几次的文章都是关于他,因为小编实在是太佩服他了。这个人呢,他本来有机会...
原创 清... 提到清朝第一美人,你能想到的是谁?有人说是孝庄秘史里风情万种的大玉儿,有人说是叶赫老女东哥,也有人说...
原创 近... 引言 正当从东海岸进行的探险展开的时候,斯坦利到达大洋海岸的消息开辟了崭新的、广阔的前景。曾经徒步走...
原创 时... 提到车臣,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车臣战争、车臣叛军和恐怖袭击,在俄罗斯最动荡的那段时间里,车臣就像俄罗斯联...
原创 成... 成吉思汗到底有多强?曾经有个东亚人打得西方世界瑟瑟发抖,他就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通过三次...
原创 清...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王朝,皇族的生活方式一如既往的奢侈!清朝皇帝对于吃饭非常的在意,不仅他们的饮食质...
原创 陈...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八岁的陈独秀从安徽来到南京参加江南乡试,当年考试的地点就在今天南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