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八岁的陈独秀从安徽来到南京参加江南乡试,当年考试的地点就在今天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
此前,17岁的陈独秀已参加过以府为单位的院考,中了头名秀才,可是他并未以此为荣,因为考试时他故意对八股文作了嘲弄。
试题截自《孟子·梁惠王》的句子,出了一个“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的截答题,他便将《昭明文选》中所有鸟兽草木的难字连同《康熙字典》里一些荒谬的古文随意乱写一通,未料这篇文章却把那昏庸的考官蒙住了,居然赐予头名秀才。
从这件事里陈独秀已看出科举的弊端,因而对即将到来的江南乡试抱有鄙视的态度。按照他的性格,他是不愿意去南京应试的,只因母命难违,只好前往,考个举人以遂母愿。
坐落在南京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是明清时期江苏安徽两省乡试的考场,清代以来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等先后在这里主持过考务,郑板桥、张謇曾在此中榜,也有吴承恩、吴敬梓以及陈独秀等文学家、政治家曾在此落第。
陈独秀来南京应试时先在上江考棚参加预试,因为当时规定安徽来的考生都要先去那里参加三天三场的测试,及格后再领取佳试文凭,才能正式参加乡试。
江苏的考生则去下江考棚参加预试。陈独秀预试及格后便进入江南贡院,被关人叫作“矮屋”的考场里。所谓“矮屋”,就是考场里的单人“号舍”,陈独秀在他的《自传》中曾作如下叙述:
“号舍的大小仿佛现时警察的岗棚,然而要低得多,长个子站在里面是要低头弯腰的,这就是那时科举出身的大老以尝过'矮屋’滋味自豪的'矮屋’。”
如今在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陈列馆里已经复建了当年“矮屋”的模型,对外开放,供旅游者参观。
陈独秀在那年应试时,曾经遇到过这样一桩怪事--考生中有一个徐州来的大胖子,他全身脱得光光的,将大辫子盘在头顶上,脚上穿一双破鞋。
他摇晃着脑袋,手捧试卷,怪声怪气地念他的文章,念到得意时突然一拍大腿,跷起大拇指一声怪叫:“好!今科必中!”
陈独秀当时面对这个徐州大胖子呆看了一两个钟头,他将这类人比作动物,清廷搞的这些所谓“抢才大典”犹如猴子、狗熊展览会,并由此引申到清廷的各项制度无不同出一辙!那次乡试陈独秀落第了,但他的思想却从此转向了康梁的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