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3年前,湖北县城政府领导发现一位老人是特等功臣,给他什么待遇
创始人
2025-07-14 11:04:07
0

在秭归县茅坪镇九里村,有一栋墙皮斑驳的6层公租房,在公租房的第4层,住着一位90多岁的老人——韩启钦。

在所有人的眼中,韩启钦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然而,让大家想不到的是,韩启钦还有着另一重特殊的身份,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两年前,韩启钦的身份曝光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他竟然是一名抗美援朝时期的志愿军“特等功臣”。

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媒体的记者们都打算前往湖北秭归,探访韩启钦老人背后的故事,奈何由于疫情的原因,记者们一直未能成行。

直到第二年的1月,湖北的一家媒体发布了一遍专门的报道,详细讲述了关于韩启钦当年的英勇事迹。

那么,韩启钦老人在五十余年的时间里,是因为什么原因,要选择深藏自己的功和名?

这个老人身份不简单

2019年的下半年,秭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主任胡峰,开始带领着局里的工作人员下乡通知、调查、采集、核实,给在世的、去世的退伍老兵建立完整的档案。

由于这是一件十分繁杂的工作,所以针对村、企业机构,事务局的工作人员都会提前通知,要求相关机构申报已知的退伍老兵信息。

其中,秭归县农业银行在查阅历年员工信息的时候,发现早已退休的银行员工韩启钦,曾经在就职简历的工作一栏,写着“退伍军人”四个字。于是,农行就将韩启钦申报了上去。

不久之后,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主任胡峰,带人来到了秭归县茅坪镇九里村,找到了住在这里的韩启钦老人。

见到韩启钦老人时,胡峰做了一个自我介绍:

“老人家,我是县里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我是代表国家来给退伍老兵采集信息的,听说您也是一位老兵,所以就过来了!”

韩启钦老人感到有些意外,政府怎么会知道自己当过兵呢?但是人家都说了,是代表国家来的,作为一个兵,国家的事情就一定要配合,国家的命令就一定要执行。

随后,韩启钦老人将胡峰一行人引进了客厅,吩咐老伴给客人准备一些茶水,双方就在桌子四周坐下了。

“同志,我确实当过兵,但那是60多年前的事情了,不知道你们这次过来,是想了解些什么?”

韩启钦老人问道。

胡峰回答道:

“老人家,这次我们过来,主要就是核实一下情况的。不知道您以前当兵时候的证明材料还在吗?”

其实说这句话的时候,胡峰心里也没抱什么希望,毕竟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材料保存下来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之前就曾经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给整个老兵信息核实的工作,带来了很多难处。

不料,韩启钦老人却说道:

“留着呢!你等一下,我这就去给你拿过来!”

说完这些,韩启钦老人拄着拐杖,慢慢地走进了卧室,在床头的一个木箱子里面,拿出来了一个破旧的包裹。

“同志,你看看这个吧!这里面都是我的老伙计了!”

老人一边说着,一边把包裹递了过去。

胡峰接过来以后,从包裹外面摸到了一个圆圆的东西,他也很好奇这里面装着什么?于是,将包裹打开来一看:

嚯……这是?胡峰倒吸了一口凉气,眼前这老爷子……他到底是什么人?

原来,在这个小小的包裹里面,装着两枚军功章,一枚是三等功军功章,还有一枚竟然是“特等功臣”军功章。

除此之外,还有韩启钦老人的复员证明,一张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颁发的立功奖状,以及一本立功证书,上面的“人民功臣”四个字显得十分的耀眼。

胡峰又仔细地看了看,确定自己并没有看错后,他从长凳上站了起来,激动地说道:

“韩老,我真想不到,您竟然是一名志愿军特等功臣!”

“什么功臣不功臣的,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不过我确实当过兵!”

韩启钦老人轻描淡写地回答道。

虽然老人这样说,但是胡峰却不这样觉得,别人可能不知道,他却深深地明白这些军勋代表了什么?它们是足以让老人流传百世、光耀子孙后代的!

“韩老,您看,我们能不能好好聊聊?”

胡峰客气地对老人说道。

韩启钦老人点了点头,在后来的聊天中,胡峰得知老人如今过得很清贫,于是问道:

“韩老,我看您生活条件并不是太好,作为一名特等功臣,是可以享受国家的待遇和补贴的,这么多年了,为何不找政府帮帮您呢?”

韩启钦老人在听到这句话以后,突然沉默了下来,好一会才用略带哽咽的声音说道:

“我算什么功臣?真正的功臣早就倒下了。我能活着回来,过了这么多年好日子,这就是国家给我的最好的待遇。你说,如果因为这么点小事就去麻烦国家,那我以后有什么脸面下去找我的战友?”

多么朴实的一席话,屋里的人全部都感觉眼睛湿润润的。因为它真正体现了一个老兵的初心,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

临行之际,胡峰整理了一下衣服,举起右手,对韩启钦老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韩启钦老人也从长凳上站了起来,他左手扶着桌子,努力挺直了腰板,抬起自己颤颤巍巍的右手,回敬了一个并不十分标准的军礼。

回到局里以后,胡峰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他调取到了韩启钦60年前留在部队的原始资料,发现和老人所说的基本一致,于是立即上报了这件事。

那么,韩启钦老人当年到底经历了什么?他又是因何荣立特等功的?其实,这一切的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被抓壮丁的补铜匠,弃暗投明立大功

1925年10月10日,韩启钦出生在秭归县香溪河村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是一名走街串巷,靠修补铜器、首饰谋生的补铜匠。

由于战乱和贫困,韩启钦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助母亲捡拾柴火、打猪草。长大一点之后,他就开始给大户人家放牛,以此来减轻一点家庭的负担。

等到了上学的年纪,韩启钦的母亲变卖掉了自己的嫁妆,换取到了给韩启钦读书的机会。父母都希望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儿子以后的命运。

只在私塾读了三年,就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韩启钦被迫辍学了,他开始踏上了跟随父母逃难的道路。一边流浪,一边修铜,父亲把修铜的手艺也教给了儿子。

所以,韩启钦在成年以后,他开始像父辈一样,开始四处吆喝:

“补缸补甏……补铁锅哦……补铜茶壶……补碗钉碟哦……”

1949年2月的某一天,韩启钦正在巴东农村里吆喝,一队国民党士兵闻声而至,铸铜的工具被他们一脚踢翻,强迫韩启钦跟他们回到了兵营。

国民党抓的壮丁在干活

其实,这些都是国民党征兵处的士兵,专门负责在大街上抓壮丁。之后,韩启钦穿上了军装,被分配到了国民党118军162团3连。

1949年的11月,解放军入驻巴东地区。驻守该处的国民党军队反戈起义,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韩啟钦也从一名国民党的兵,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加入了:

解放军第12军31师91团。

由于韩启钦读过私塾,能算术识字,部队把他安排到了炮兵连学习。在此期间,他刻苦学习炮兵知识,很快就成长为了连队里的优秀炮兵。

1950年初,韩启钦跟随着大部队进军贵州,参与剿匪任务。在每次的战斗中,韩启钦总是不畏艰险,勇敢和敌人浴血奋战,为解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51年3月25日,剿匪的任务刚刚完成,韩启钦所在的部队就收到了紧急命令,奉命前往朝鲜战场保家卫国。

1951年,正值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时期,韩启钦这位

志愿军12军31师91团重炮连

的战士,也跟随着大部队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

进入朝鲜战场前沿阵地以后,部队根本就没有来得及休整,很快就投入到了上甘岭战役中。而且这个时期,正是整场战役最紧张,最关键的时刻。

根据作战指令,韩启钦所在的炮兵连实行穿插作战,要在敌人很难注意到的地方,进行炮火的精准打击。

为了找到这样的阵地,炮兵连的连长、排长、侦查排长、以及多名通讯员,全部在勘察的时候,先后壮烈牺牲了。

此时的韩启钦作为炮兵连副排长,他临危受命,带领着战士们继续指挥上甘岭炮兵战斗。

时间匆匆,上甘岭战役已经过去了近70年,但是老人在回忆起这段战役的时候,依然无比地激动。

韩启钦老人对记者说道:

“最危险的时候,敌人的轰炸机直接从树梢掠过,炮火就在我们的耳边炸响!”

志愿军炮兵

敌人疯狂轰炸,四面合围,我军已经出现败局之势。就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韩启钦沉着应战,利用打几炮就挪个地的打法,成功阻止了敌人包围圈的缩小,为大部队突围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后来,在保护运输迫击炮的骡马时,韩启钦被炸弹爆炸的余波掀翻在地,当场就昏迷了。直到几个小时之后,他才苏醒了过来,但是左耳也从此听不见声音了。

对于自己左耳失聪这件事,韩启钦老人看得很开,他说:

“虽然耳朵听不见了,但是我不后悔,毕竟和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能活着就很幸运了!”

战后,志愿军总部经过商议后决定:

记韩启钦特等功一次,授予他一枚“特等人民功臣”军功章。

韩启钦年轻时期照片

记者看到,在志愿军第31师颁发的嘉奖令中,明确地写了这样一段话:

韩启钦同志,在参加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第五次战役中,一贯工作积极负责,维护纪律,应予立特等功。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韩启钦回到了国内,继续在部队里面深造。1960年,担任解放军第12军步兵第91团炮兵营重迫击炮连连长,授上尉头衔。

隐姓埋名50年

1963年,韩启钦响应国家的号召,主动提出回到家乡发展,他在自己的申请报告上是这样写的:

现在是和平了,但我的家乡还是贫困县,我是一名党员,理应把下半生奉献给山区老家。

要知道,当时作为上尉连长的韩启钦,不仅能够留在军队发展,即便是转业,也能在城里找到一份好工作。

组织上考虑到韩启钦是军队干部,于是安排他回到了秭归县香溪公社,担任公社的财务书记。

这个事情当时在所有人的眼中,就是一个富得流油的肥差,因为它总管着供销社、食品、银行、财政等单位。

然而,韩启钦从来都没有利用职能,做过任何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就连他的子女们,也没有任何一个在这些单位里面工作。

就连他的大女儿,都被安排到了远离县城的宜昌棉纺厂,和所有普通工人们一样干着体力活。

晚年的韩启钦,由于战争时期受过很多伤,除了左耳失聪以外,他的身体还有很多毛病,常年需服药治疗。

然而,韩启钦很少选择住院治疗,甚至没有找单位报销过任何一笔医药费,全部是用他个人的退休工资支付的药费。

这也就导致了,老人常年的省吃俭用,穿了几十年的旧衣服、鞋子都舍不得扔掉,吃喝方面更是十分随意,从来不追求任何物质上的享受。

用韩启钦老人的话来说:

“国家还在发展,还需要钱建设,我为国家省一分省一毫,也是我尽了自己的心意!”

记者看到,韩启钦老人住在公租房的4楼,没有电梯。客厅里面唯一的摆设就是一张木柜子和一张桌子,上面的斑驳痕迹,可以看出来这都是几十年前的老家具了。

如今,韩启钦和老伴庄德美都已年事已高,上楼下楼十分的不方便,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也从来没有说过任何一句怨言,更没有向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

安享晚年

韩启钦的事迹被发现以后,政府就进行了紧急安排。落实了关于老人是特等功臣的相关待遇问题:

目前,韩启钦老人已经开始享受到在乡复员军人定期抚恤金、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紧急医疗救助等待遇。

与此同时,只要是“八一”、“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当地政府的领导和一些企业机构负责人,都会派人或者亲自去慰问和探望老人。

宜昌秭归消防指战员走访慰问抗美援朝老兵韩启钦

另外,政府也十分关心老人的老伴庄德美老人,在对于照顾老人饮食起居的子女们,政府在生活和护理都给予了一定的帮助。

相关内容

侃爷演唱会被吐槽像去米其林...
侃爷的演唱会曾遭遇吐槽,说其像去米其林吃白粥。这一评价看似奇特,实...
2025-07-14 12:39:56
原创 ...
李三万 摘要:甲午海战期间,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的表现历来...
2025-07-14 12:33:53
原创 ...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 “关注”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2025-07-14 12:33:51
原创 ...
实际上,安禄山到底为何造反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的现在想法就是基于后...
2025-07-14 12:33:38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武将排名榜,所以一般大家都是根据他...
2025-07-14 12:33:33
原创 ...
孝道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们对于孝道文化有着独...
2025-07-14 12:33:15
原创 ...
毛主席和朱德共称为“朱毛组合”,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朱毛”离了任何...
2025-07-14 12:33:04
原创 ...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值得探讨,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
2025-07-14 12:32:59
原创 ...
导读: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这句代表对爱情忠诚且...
2025-07-14 12:32:59

热门资讯

原创 《... 魏东亭选择自杀以博取同情赢得康熙的帮助,而不是直接去求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不好求。 康熙...
原创 1... 1960年,毛主席来到北戴河游泳,在游得正起劲时,突然看到一个小伙子。 这个小伙子面很生,但他却很亲...
原创 诸...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扶不起的阿斗”,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始终无法成气候的人;阿斗就是刘备的儿子刘禅,刘备死...
原创 王... 於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史记·七十列传·白起王翦列传》...
原创 三... 在三国历史中,创立蜀汉的刘备的起点可以说是最低的。孙权出生于世家大族,曹操出身虽不高,但是在东汉官场...
原创 宋... 蒙受不白之冤的岳飞 岳飞是南宋保家卫国的柱石,文武双全,忠肝义胆,宋高宗赵构为何一定要杀死他? 赵构...
原创 项... 项羽在楚汉战争中被刘邦所败,按照他的说法不是自己的战斗能力不行,是老天爷都不想让他赢,都在嫉妒他的能...
原创 7...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不幸往往会突然降临。 当父亲罹患癌症离世,母亲中风且患上抑郁症,而你遭遇...
原创 李... 四百七十六年前,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自此,明朝宣告灭亡。 原以为苦难在...
原创 曹... 曹操是三国时期不得不说的人物,作为魏蜀吴三国中,国力最强的魏国,曹操将魏国发展到了鼎盛,为曹丕称帝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