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抗战英雄事迹#
?
#八路军抗战故事#
?
从博野民军到津南自卫军(九)
在1938年8月的时候,原陌南义勇军改编为津南自卫军第一团第一营
。他们在营长苑进忠的带领下,来到了献县东部一带,在离津浦铁路很近的村庄活动。
经过事前的缜密侦察,指战员们发现敌人的砖河车站防备松懈,决定进行化装偷袭,准备一举拿下这个据点。
一、化装偷袭日军哨兵
那时候的指战员都是说干就干的,经过一番的研究后,苑进忠亲自挑选了装备短枪的四十多名战士,分成两个小分队,分别由李西白政委,和尹庆槐队长、赵树仁小队长带领。而另有四五名最精干的战士,则由苑进忠本人亲自带领,他们全部装备队伍里最好的驳壳枪,准备担任最艰巨的干掉敌人哨兵、夺取日军机枪的任务。
万事俱备之后,在一个砖河的赶集日,40多名指战员就行动了起来,他们化装成了周围村庄前去赶集的农民或小商贩,把武器藏在了米袋或钱衩中,和赶集的群众一起混进了砖河车站。
当时车站内里的日本兵防备非常松懈,因为作威作福惯了,又深入敌占区的大后方,离着重兵囤积的沧州又只有十多公里,因此他们毫无警惕性,对来来往往的人也并不盘查。当天又是正在赶集的时候,砖河车站前面大街上赶集的人群很多,日军据点门口也有许多人经过。
驳壳枪的大小机头
借着这个良机,苑进忠就带着手枪队的几个战士,隐蔽地向据点门口的日本哨兵靠拢过去,从四面八方把日军哨兵围了起来!
与此同时,他们也将手伸向怀里,把怀里的驳壳枪的大小机头打开,让手枪处在了待发状态——那时候的德国毛瑟C96型驳壳枪,因为多数采用7.63*25手枪弹,又有10-20发的容弹量,和140毫米的长枪管,是那个年代近战威力最大的武器。而在驳壳枪的枪尾后部,又有大小两个机头。
其中大的那一个是击锤,小的那一个是保险,当大小两个机头全部打开之后,那是一拔枪立刻就可以击发的。
二、关键时刻“瞎火”的驳壳枪
当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苑进忠又悄悄地打手势,与其它战士用约定好的暗号进行了联系。在确认战士们都已进入战斗位置以后,苑进忠猛地抽出手枪,一个箭步冲到日本哨兵侧面,对准这个日军的脑袋就扣动了板机!
按理说这么近的距离,以苑进忠那百发百中的身手,和驳壳枪7.63毛瑟弹的大威力,这个鬼子兵的唯一下场,那就是当场被爆头。但是意外的是,扣下扳机之后,苑进忠是既没有听到枪响,也没有看见日本兵倒下。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猛然意识到——自己手枪中的子弹是“瞎火”!
要知道当时的驳壳枪,可是公认的最好的近战武器,而苑进忠手里的“快慢机驳壳枪”,更是当年首屈一指的神器——这种速射型毛瑟手枪一般被称为毛瑟M1932型,在毛瑟公司的代理销售商GECO(GustaveGenschow)公司的商品目录中,则被标注为M711/M712型。
这种武器和普通驳壳枪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加装了能够连发的快慢机,如果配合上盒托和20发插梭,其实就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小冲锋枪。如果能够将其全部的实力发挥出来,那确实是款非常好的武器。但是很可惜的是,这种武器也有不少缺点。
其最大的问题,就是零件太多了。驳壳枪零件
几乎比一般的手枪高出一倍,而且因为零件之间不用销钉,纯靠精密的加工咬合,因此拆解起来非常费力,维护也就特别的麻烦。如果在战场上因为环境差和作战频繁,让枪身内部有了污垢没有清理,或者是没清理干净,那就会出现瞎火的情况。
而除此之外,当时维护时枪油的使用不当,也有可能导致驳壳枪的瞎火。
著名的侦察英雄杨子荣,就是因为在维护驳壳枪的时候,使用的是猪油而非专用枪油,导致在东北的夜里埋伏的时候,被过低的温度冻住了枪机。这样一来,就在杨子荣一马当先突入匪徒巢穴时,这手里的驳壳枪就没有击发,最后这威名赫赫的侦察英雄、著名神枪手,却饮恨在一个不知名的土匪枪下。
而除了维护问题和枪油问题之外,导致驳壳枪瞎火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子弹!
这种枪很挑子弹,要是所用的子弹质量不好、或者是使用过的复装子弹,那也是很有可能打不响的!当时苑进忠的快慢机驳壳枪虽然保养良好,但是这子弹却是四方征集来的,而这其中最关键的第一发子弹,却恰恰是个臭子!
三、干掉哨兵冲进车站
按理说呢,这手枪出现子弹瞎火也不是稀奇事,这时候只需要拉动枪机,将瞎火的子弹退出,那就可以再次正常击发的。可是敌人又不是干挨打的稻草人,又怎么会给你这个机会?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这种几步之内的近距离交手,那可是顷刻之间见分晓的。
就在苑进忠的驳壳枪没有打响的同时,他的异常举动也引起了日本哨兵的警觉。在听到声响之后,这个鬼子迅速转过身来,当看到苑进忠举枪正打的时候,他也毫不迟疑的端起“三八大盖”,将雪亮的刺刀指向了苑进忠的胸膛!
要知道这日本鬼子执勤的时候,这三八步枪上面是必上刺刀的,这种三零式刺刀极长,装上枪身后整个枪加刺刀长达1.67米,再加上鬼子们的臂长,在三四米之内一个突刺,立刻就可以把刺刀送进人的胸膛!这传说中的“七步之内枪不如刀”,就是指的这种近战环境。而眼看着形势非常危急,周围手枪队的战士们也按耐不住,他们立刻拔出手枪,从四面八方朝日军哨兵围了上来,只是因为周围群众太多,由于怕误伤群众,一时都没有找到开枪的机会。
这段话说来话长,但其实发生在电石火化之间,总共也没用几秒钟时间。而这正准备捅刺的日军哨兵反应也很快,他一见四周的游击队枪手太多,即使刺倒面前的这个也无济于事。他立刻改变策略,只以刺刀威胁不让人靠近,而是直接拉动枪栓顶上了子弹,准备鸣枪向据点里的日伪军示警,然后饲机退进大门逃命!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险时刻,苑进忠身后的一个手枪队战士已经靠近,他手疾眼快而且艺高人胆大,抢在日本兵扣动枪机之前的一瞬间,直接抬枪就打——这子弹不偏不倚,恰好从苑进忠举枪手臂的腋下穿过,又避过了日军的步枪和防护胸膛的双臂,直接打中了这个日本兵的胸膛要害!这高手出招就是一击毙命,这名日军哨兵当即中弹倒地!
写到这里,小编陈天刑自己也不禁心潮澎湃,当年的抗日战场真的是精彩纷呈,英雄们更是各有绝活,就这短暂的几秒钟双方不停攻防转换,难道不精彩吗?历史上真实战场如此的跌宕起伏,拍出来难道不好看吗?又何必胡编乱造、费劲去拍什么抗日神剧啊?
致敬英雄,治史铭记!
参考资料:
《冀中人民抗日斗争资料》
《孟庆山在白洋淀》
《无衔将军张仲瀚》
《文化献县》
《关于民军的一些历史情况》肖泽西
《王长江军事生涯资料集》
《王平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