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少将中,能在抗战初期指挥一支数万部队并不多。抗战之初,很多将领还只是营、连级干部,但他已经成为了军职干部,他是谁?
此人是孟庆山。
孟庆山,早年是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1931年参加了宁都起义而走上革命道路。红军时期,他担任最高职位是副团长。
抗战爆发后,他被上级派往河北武装斗争,此时的河北处于敌后,战斗形势也相当严峻。他到河北后联系到当地党组织,并迅速展开工作。
他的首要目的就是拉起一支武装队伍,学习和展开游击战运动。于是,在当地组织的配合下,一支几千人的武装力量担任了。当时孟庆山开办了学习班,培训部队打游击战。
孟庆山为了扩大抗日队伍,还与各方抗日势力联合起来,组建了河北游击军。这支队伍十分庞大,下辖三个师,外加三个独立团以及12路势力,号称十万大军。虽然实际人生没有这么多,但也有好几万之纵。
孟庆山一个红军时期的团级干部,到了抗战初期已经成为了河北游击军司令。这个职务显然拉高很多。孟庆山率部在冀中给日伪军沉痛打击,让日军也十分头大。此时的孟庆山在冀中名气十分响亮。
1938年,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与吕正操领导的人民自治军合编为了八路军第三纵队,孟庆山担任副司令。后来冀中军区成立后,他兼任军分区司令。抗战时期一直在冀中领导抗战。
解放时,他依然担任在冀中继续武装斗争,只是他军区副司令变成了军分区司令,职务降级了。在长期的斗争中,他再次升为冀中军区副司令。冀中军区是晋察冀军区下属的二级军区,解放时相当于兵团级,原本是副兵团级,到解放后,又称为了军分区司令,相当于军级干部。
在起起落落的解放时期,他的名气已经没有抗战时期那么响亮了。新中国成立后,他按照当时职务被评为了副军级,由于长期在冀中,参加大规模战斗部队,战绩少,最终被授予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