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临终前感叹:我一死,大清必然灭亡,结果去世10天后大清就亡了
创始人
2025-07-14 05:33:10
0

在清朝末年,有这样一个人,

他死前留下了一句“我一死,大清必然灭亡!”。

然而,在他死后的10天,清朝真的就此灭亡。

说这个预言的是谁?难道他真的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吗?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1

1877年,清朝光绪三年,良弼出生于成都。

作为清朝宗室子弟,他姓爱新觉罗,却未能享受皇族的荣华富贵。

其太祖伊里布曾是《南京条约》签订者之一,但因依附多尔衮而遭罢黜,后虽恢复宗籍,家族地位已大不如前。

正因如此,良弼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

父亲早逝,他与母亲相依为命,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良弼体会到了与普通百姓无异的生活困苦。

然而,清贫的生活环境并未磨灭良弼的斗志,相反,艰难的处境激发了他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1899年,年仅22岁的良弼踏上了前往日本留学的征程。

他先后就读于成城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刻苦学习,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尽管身在异国他乡,他始终不忘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日常生活中依然坚持佩戴象征着他宗室身份的黄带子。

每次签名时,他总是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全名——"爱新觉罗良弼",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对家族的自豪。

然而,这样的生活方式却给良弼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些麻烦。

一些革命派学生在杂志上虚构了他的一些不当言论,引发了部分学生对他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面对这样的困境,良弼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消弭满汉仇恨、促进民族融合的理念。

他认为,只有消除满汉之间的隔阂和偏见,才能避免加深华夏的危机。

所以,尽管与革命派学生存在分歧,良弼仍然与他们保持着友好的往来。

日常生活中,他与吴禄贞等革命派人士交往甚密,常常就时局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良弼在日本的留学生涯,不仅让他学到了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也让他对民族融合、爱国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1903年,良弼刚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

就接到了他的首个任务——担任练兵处军学司监督。

在这里,良弼将西方先进的军事理论与中国传统兵法相结合,为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启发,于是年仅27岁的他就凭借出色的能力,成为保定军校的校长。

1907年,霍山地区爆发了一场叛乱,良弼临危受命,率部前往平叛。

面对复杂的地形和顽强的敌人,他灵活运用现代军事战术和传统游击战略,迅速控制了局势,平定了叛乱。

这次胜利让良弼的名声如日中天,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广泛认可。

然而,作为一名满族将领,良弼面临着来自汉族同僚的质疑和排挤。

有人认为他的晋升是靠着宗室身份,而非真正的能力。

面对这样的质疑,良弼没有气馁,而是提出了"军中无满汉之分"的理念。

他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在军中树立了威信。

在这个过程中,良弼发现清军存在许多问题,如训练不足、军制陈旧、军事教育落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开始推行一系列全面改革。

他引入西式训练方法,改革军队编制,建立新的军事教育体系。这些改革措施,大大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和效率。

然而,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守旧派官员对良弼的改革持怀疑态度,认为他的做法过于激进,有悖传统。

面对质疑和阻力,良弼没有退缩,而是以改革的实际成效来回应质疑。

他领导的部队在各种演习和实战中表现出色,逐渐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和信任。

光绪三十四年,良弼凭借卓越的改革成果,成功当上了禁卫军第一协统领,还被朝廷上的人们视为禁卫军的"谋主"。

然而,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局势急转直下,在讨论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时,

良弼明确表示反对起用袁世凯,也反对革命。

他认为,袁世凯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起用他可能会给朝廷带来更大的危险,同时,他也认为,革命只会带来动荡和混乱,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只是,良弼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朝廷最终还是起用了袁世凯,并与革命党进行谈判。

3

随着袁世凯的上台,良弼被夺去了禁卫军的实权,冯国璋接任了禁卫军统制的职位,即便如此良弼仍然没有放弃。

1912年1月,良弼与其他皇族成员组建了"君主立宪维持会",

并被推举为首领。

他们反对与革命军议和,反对清帝退位,主张罢黜袁世凯,组建"战时皇族内阁",以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清江山。

但革命党人却认为,只有消灭良弼这个满清皇族的中坚力量,才能彻底推翻满清的统治。

于是,一场针对良弼的斗争悄然展开。

这次的主要行动人彭家珍在行动前写下了一封慷慨激昂的绝命书,

表达了他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决心。

并在1912年1月26日,于良弼府门前引爆了一枚炸弹。

爆炸发生后,彭家珍壮烈牺牲,而良弼则重伤倒下。

消息传来,良弼府上一片混乱,仆人们手忙脚乱地将良弼抬进屋内,急召日本医生进行紧急治疗。

尽管伤势严重,良弼却拒绝使用麻醉药,他要保持清醒,直面这个艰难时刻。

医生们无奈之下,只能在良弼完全清醒的状态下,锯掉了他的一条腿。

整个过程中,良弼咬紧牙关,忍受着剧烈的疼痛,一声未吭。

然而,伤势实在过于严重,即便是良弼这样的铮铮铁骨,也难以承受,在经历了几个小时的痛苦挣扎后,他最终因疼痛过度而死亡。

临终前,良弼却显得出奇的平静,他称刺杀者彭家珍为"英雄",认为他是为了崇高的理想而牺牲。

良弼还预言,自己死后,大清王朝将不久于人世,这个预言,在之后的历史中得到了印证。

4

良弼的死,标志着满清统治走向终结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他以自己的生命,为这个古老的王朝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

作为一个满族贵族,良弼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他自幼接受良好教育,留学日本,学习先进军事理念,回国后,他力图改革清军,振兴国势。

然而,面对革命浪潮的冲击,面对朝廷内部的腐败和无能,他的努力最终难以挽回大清的衰败。

良弼的一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身上体现了那个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他们怀着报国之心,却无力阻挡历史的车轮;他们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改变国家的命运,却最终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各位读者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跟笔者一同交流讨论,最后大家也不要忘了点赞转发哦。

参考资料

【1】-凤凰网视频2021年5月4日(“炸死我者,英雄也!”清末宗社党良弼遇刺,却对刺客不吝赞美)

【2】-新京报2011年6月22日(宗社领袖良弼遇刺伤重而亡(图))

相关内容

南京图书馆赵瑞蕻杨苡专藏室...
南京图书馆赵瑞蕻杨苡专藏室落成 江南时报讯(记者 钱海盈) 194...
2025-07-14 00:33:41
原创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那个刀光剑影、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
2025-07-14 00:33:28
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
今天,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湖南长沙召开 将...
2025-07-14 00:33:24
原创 ...
在诸葛亮去东吴与孙权商讨联合抗曹的时候,专门提到了自己手中还有一支...
2025-07-14 00:33:09
罕见的三位名将同框合影,左...
这张比较罕见的珍贵老照片,是在淮海战役爆发时留下的。照片中的三人,...
2025-07-14 00:33:09
原创 ...
纵观历史来看,有一些神秘事件的发生,至今依然还是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
2025-07-14 00:33:01
原创 ...
文| 夜谈 编辑| 古往奇事说 毛人凤逃到宝岛后,竟然密谋绑架蒋经...
2025-07-14 00:32:56
原创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内斗。 三国时期,由于内部的激...
2025-07-14 00:32:53
原创 ...
晚清1907年的初秋之际,一位名叫沙畹的法国学家来到清朝进行建筑考...
2025-07-14 00:32:44

热门资讯

2025年全国田径大奖赛(第6... 7月13日下午,随着女子4x400米接力决赛的结束,“文昌地产·临江阅杯”2025年全国田径大奖赛(...
模拟正赛“练兵”!十五运会射箭... 南都讯 记者王睦广 7月12日,深圳市体育中心迎来一场重要的“热身赛”,2025年深圳市青少年(儿童...
原创 从... 【先秦战略地理系列终章】先秦时期的华夏,一切都和谜一样,有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有战士人头筑起的血腥京...
浙江教育观察:档案馆里“研学”... 中新网杭州8月19日电(林波)在历史的长河中,档案不仅是过往岁月的忠实记录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
原创 朱... 一、导言 其实,那些开国帝王者中有个性者,占据了绝大多数,甚至可称之为:无个性不帝王!如刘邦,一说就...
原创 抗...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时期,在这段历史时期里,无数的中国军民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
《江右文库》出版成果“上新” ... 中新网南昌8月20日电 (记者 李韵涵)20日,《江右文库》第二批出版成果暨首批数字化成果新闻发布会...
原创 雍... 引子:康熙驾崩当晚这一段再加上八王议政那一段,可以说是整个《雍正王朝》中最紧张最刺激的画面了,在《雍...
原创 他... 在《三国演义》数以百计的人物当中,有两个人物是完全按照完人来塑造的,文臣是诸葛亮,武将是赵云。俗话说...
原创 在...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严格意义上说,三国演义当中即便是吕布,也没有扛住关羽和张飞的进攻。所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