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布雷区”,迄今为止非洲仍有3700万颗地雷未被发掘,如若凭借非洲的科技水平,排雷工作至少要延续1000年。
然而,谁也未曾想到,非洲人竟发明出了一项前所未有的“笨办法”,硬生生的将排雷工作的进程速度提高了十倍。
非洲人所依靠的排雷方法,究竟是什么?他们又为何会想出这样的方法?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 【中工网】 【华夏经纬网】 发布。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世界雷场——非洲
二战期间,非洲大陆成为了英德两军战争的主要战场。当时,德国纳粹军队和英国盟军在北非大地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为了阻挡对方的坦克部队,双方在非洲的土地上疯狂埋设地雷。
因此短短的几年时间,英德两军便在非洲的土地上,埋设了近达3000万颗地雷。
战争结束后,所有的参战国都陆续撤出了非洲,可他们却将大量未爆地雷遗留在非洲土地上。这些地雷随即成为了非洲土地上的“隐形杀手”,给当地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而除了二战遗留的地雷,非洲内陆国家本身也是重灾区。据统计,非洲前后有19个国家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埋下了地雷。而其中情况最为严重的,便是是安哥拉以及莫桑比克。
这两个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都经历了长期内战,期间不同派别的武装力量为了阻击对方,在战场及国土内,疯狂的布设地雷。
据粗略估计,安哥拉至少埋设了900万枚地雷,而莫桑比克大约有120万枚,几乎到了人均一枚地雷的地步。
这些遗留在当地的地雷,时刻威胁着非洲民众的生命安全。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爆炸,进而造成人员伤亡。
而除了直接威胁生命安全,地雷还极大阻碍了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到处是雷区,农民们不敢大面积外出耕种,渔民不敢到河边捕鱼,大片原本肥沃的土地被迫荒芜。
有些地区本可以借助自然资源发展农牧业和观光业,却因为这些隐藏的"杀手",不得不荒置了下来。
并且地雷不仅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灾难,也给野生动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扰。威力巨大的冲击波以及爆炸时飞溅的碎片,时常会给野外生存的动物带来伤害
除此之外,地雷本身和分解后的有毒物质,还会污染当地环境,导致土壤退化、森林凋零,加速生态环境恶化。
面对如此严重的地雷困扰,非洲国家可谓是进行了顽强而艰难的排雷行动。但由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等原因,进展十分缓慢。
按照当时非洲的人力及财力投入,起码需要近千年的时间,才能彻底铲除这些遗留在非洲土地上的"定时炸弹"。
“老鼠排雷法”
由于非洲国家经费和技术装备严重匮乏,很难采用现代化的探测设备以及先进排雷手段,以至于非洲的“排列工作”曾一度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然而,顽强的非洲人并没有被重重困难所击垮。相反的,他们借助古老的智慧,创造性地想出了一种巧妙且实用的"老鼠排雷法"。
早在很久之前,科学家们就通过实验发现,老鼠有着超乎寻常的嗅觉,对气味反应极为敏锐和专注。甚至能够依靠训练,老鼠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嗅出地雷中的炸药气味。
基于这一发现,非洲人民着手开始训练一支"老鼠排雷大军",希望依靠老鼠出众的嗅觉能力进行“排雷”。
在系统的训练过程中,教官们往往会用美味的食物诱导老鼠,让它们逐渐习惯于嗅探和追踪炸药特有的气味。
通过不断的正负反馈,老鼠们很快掌握了嗅探气味的窍门。而等到这些"老鼠兵"顺利通过培训,就可以带它们去疑似雷区实地识别。
这些经过训练的老鼠,一旦嗅到异常的炸药气味,就会立即做出特有的反馈,比如停下来抓挠地面、摇晃鼻子等动作,从而准确的向排雷员标识地雷的位置。
虽然听起来有些离奇和滑稽,但"老鼠排雷法"在非洲这种特殊的环境下,的确发挥了独特且宝贵的作用。
无须昂贵笨重的探测设备,只需简单的食物激励,"老鼠排雷法"的成本可谓是十分低廉。并且由于老鼠体型小巧,不易引爆地雷,因此相对来言也更为安全。
但更重要的是,相较于人类地毯式的排雷方法,它能精准探测出雷区的范围,可谓是事半功倍。
对于那些曾被战火蹂躏的非洲国家而言,能以如此聪明巧妙且负担得起的方式解决燃眉之急,无疑是一剂及时的"强心剂"。
或许这种方法看似简陋,却是当地人的一项创新之举,同时充分展现了非洲人民谋生智慧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
只不过"老鼠排雷法"同样也存在着部分局限性,就比如这种方法只能应用于干燥地区,遇到雨雪天老鼠的嗅觉就会受到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方法的确减轻了非洲人民的排雷负担,同时也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
面对重重困难,非洲没有沮丧绝望,而是发挥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地利用现有资源和科技成果。可以说,"老鼠排雷法"就是非洲人民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一个生动写照。
这些年来,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不断给予非洲排雷事业支持,提供专业的教育培训和先进设备。但"老鼠排雷法"依然在一些偏远地区发挥着独特作用,成为了当地人的一大助力。
如何解决非洲“困境”
虽然国际社会有意识地为非洲提供了部分资金和技术支援,但效果却是十分有限。主要原因在于资源投入严重不足,因此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地雷泛滥的困境。
虽然非洲国家自身也在积极推动全球禁雷进程,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履行《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地雷及销毁公约》。
但要彻底铲除“地雷”这一祸患,仅仅只靠那些非洲国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球化的协作。
首先,国际可以给予非洲部分资源补助,为非洲提供足够的资金和先进的排雷技术装备,扩大排雷力量和范围。
其次,要切实惩治那些继续生产和使用地雷的国家和武装团伙。国际社会应出台严厉制裁措施,对违规者无一幸免地予以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借此遏制“地雷”势力的蔓延。
同时,也需要国际社会加大对非洲排雷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排雷专业水平。可以在当地建立排雷训练基地,聘请外国排雷专家进行系统培训,同时也要重视排雷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
此外,国际社会还应积极参与非洲的战后重建,帮助遭受地雷袭击的地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比如在已排雷完毕的区域修建公路、学校、医院等民生设施,扶持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结语
世界地雷祸患的存在,根源于国家间缺乏互相尊重、和平共处的意识。只有当各国真正放下成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才能消弭战争的根源,从而避免新的地雷祸患产生。
因此,我们应该在清除存量地雷的同时,树立起和平共处的理念,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通过对话协商等和平方式化解分歧,共同营造一个没有地雷、和谐安全的国际环境。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 【中工网】 【华夏经纬网】 发布。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中工网—19个非洲国家境内埋设着约3700万颗地雷!告别雷患路漫漫
华夏经纬网—19个非洲国家境内埋设着约3700万颗地雷!告别雷患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