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时期,几个四川农民凿了口千米深井,直接影响了世界史的发展
创始人
2025-07-14 02:32:24
0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世界历史的推动者,那么劳动人民就是世界历史的见证者和影响者。从古时的手工业到如今的重工业,哪里都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身影。古代劳动人民更是掌握着许多精妙的技术。

比如,清朝时有几个四川农民合力凿了一口千米深井,这口井直接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它便是大名鼎鼎的燊海盐井。

那么这口井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这四个农民又为什么能够挖出这样的井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盐的制造历史

说到盐,就不得不提起盐的制造历史了,我国古代无论是海盐、湖盐还是井盐,大多都是用盐卤作为原料,使用火焰、或是阳光将卤水蒸发,而后剩下的才是盐。

宋代以前的朝代相较于井盐的开挖,人们还是喜欢采取海盐和湖盐的制作方法,一方面是因为井盐的开挖实在困难,钻井技术未开发出来之前,只能采取盐井表面几米的卤水制盐,海盐和湖盐则不同。

像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因为湖水长时间的冲刷,盐矿已经凝结成了晶体,既不需要挖土取卤,也不需要煎炼烘烤,开采后经过过滤便可以直接使用。

但这也有不好的地方,那便是细盐的产量过低,古代想要吃上一口细盐是很难的。尤其是在东汉以前,当时并没有细盐的制作方法,只能靠手工研磨提出湖盐中的杂质,因为人工投入高、成本大,老百姓们一般吃不上细盐。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盐井技术并不完善,诸多盐井深度不高,所投入的成本和获得的收益往往不成正比。湖盐和海盐开采简易,两相对比之下,盐井技术渐渐离开了历史舞台。

东汉时期之后,盐井技术找到了新的方向,才让细盐逐渐能够被普通人买到。

盐井技术一直因为开挖太浅,出盐量少而被人们所诟病,东汉之后四川盐井工人首次提出开挖盐井深度,以确保盐井的开采量。

到了两晋时,盐井的深度已经达到了100米,唐朝之时盐井的深度更是直达266米,四川盐井逐渐占据了盐市场,成为了盐产量的主力军。

尤其是北宋时期,钻井技术的研发,更是让盐井得到了质的飞跃,到朝咸丰、同治时期,四川自贡的盐井产量已经足以供给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食用了。

燊海井影响世界

自从四川井盐逐渐在我国古代打出名号后,四川也成了当时的制盐大省,当时自贡被称为四川省第三的产盐城市,自贡盐的更是畅销内陆。

不过,盐作为矿藏毕竟有挖完的一天,清朝时期自贡盐的产量逐年下降,虽说依旧可以供给大部分人的食用,但因为常年的向外销售和盐井的逐渐减产。

自贡盐产业陷入了危局,于是自贡制盐人自发地寻找新的盐矿,不让自贡盐自此绝迹,这其中有四个农民还真找到了新的盐矿。四个农民并不是普通人,他们的祖上便是制盐专家,更是制盐的一把好手。

通过多方的勘测寻找,他们找到了一处“风水宝地”并在此处开挖,整整用时十二年之久,终于开挖出了一口深度达千米的盐井,它便是四川自贡的燊海井。

燊海井全深1001.42米,是世界上第一口超过千米的大井,盐产量更是惊人,根据现在专家们推测,燊海井的盐产量足够人们使用长达百年之久。

对于当时盐产量宣告枯竭的自贡而言,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此外燊海井中不仅有矿藏丰富的盐矿,还有天然气的存在,时至今日,燊海井每日还能开采出1500立方米的天然气,其产量可见一斑。

自贡也因为燊海井的出现逐渐繁荣,当时自贡仅仅是四川所在的一个小城市,倘若没有着四川第三产盐城市的名号,恐怕自贡的经济早已崩坏。

因燊海井的出现,自贡出现了以往没有的繁荣景象。燊海井的产盐量巨大,无数的豪绅商人纷纷来到自贡开办盐场,学习燊海井的开采技术。

尤其是燊海井周边,仅仅一公里的土地上便开挖了整整198口井,每口井都是产量惊人,自此以后自贡成了各地盐商向往之地。不过,现在的燊海井因设备老旧和多年开采的原因,盐产量早已下降。

据悉每年仅能采取两万吨的盐矿,相比于燊海井刚刚开挖时每天十吨盐的产量,这样的产量自然是不值一提,但自贡燊海井的开挖技术则改变了整个世界。

领先世界的开挖技术

如今燊海井已经成为了一个纪念景点,但它对世界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燊海井开挖时,采用的卓筒井技术是在宋朝创造出来的,随着常年的完善清朝时期此技术已经领先当时世界上其它国家。

大家都知道杠杆原理,卓筒井技术便是巧妙的运用了杠杆原理,开挖时不需耗费多大的人力,便可以轻易的凿石挖山,这项技术也逐渐被世界所熟知。

要知道当时世界挖井技术并不先进,作为量子力学的奠基者,鼎鼎有名的物理学家狄拉克,在1898年钻出的井才仅仅21米深,所开采的石油也仅仅1.8吨左右。

因此卓筒井技术的出现,让世界钻井工作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很快这门技术便在海外流传开来,许多资深的钻井工人慕名前来,就为了一观卓筒井技术的原理、增长见识。

现在卓筒井技术已经活跃在世界各国的石油矿藏之中,诸多油田中所使用的开挖机,其借鉴的便是卓筒井技术,比如我国大庆油田所使用的开挖机,便是通过改良卓筒井技术而产生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卓筒井技术改变了世界,石油能够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卓筒井技术功不可没,这也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匠人们技术的精妙绝伦。

作为从宋代便出现的技术,卓筒井技术领先了世界钻井术千年之久,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人聪明才智的最好见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相关内容

南京图书馆赵瑞蕻杨苡专藏室...
南京图书馆赵瑞蕻杨苡专藏室落成 江南时报讯(记者 钱海盈) 194...
2025-07-14 00:33:41
原创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那个刀光剑影、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
2025-07-14 00:33:28
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
今天,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湖南长沙召开 将...
2025-07-14 00:33:24
原创 ...
在诸葛亮去东吴与孙权商讨联合抗曹的时候,专门提到了自己手中还有一支...
2025-07-14 00:33:09
罕见的三位名将同框合影,左...
这张比较罕见的珍贵老照片,是在淮海战役爆发时留下的。照片中的三人,...
2025-07-14 00:33:09
原创 ...
纵观历史来看,有一些神秘事件的发生,至今依然还是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
2025-07-14 00:33:01
原创 ...
文| 夜谈 编辑| 古往奇事说 毛人凤逃到宝岛后,竟然密谋绑架蒋经...
2025-07-14 00:32:56
原创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内斗。 三国时期,由于内部的激...
2025-07-14 00:32:53
原创 ...
晚清1907年的初秋之际,一位名叫沙畹的法国学家来到清朝进行建筑考...
2025-07-14 00:32:44

热门资讯

原创 世... 导语:历史分为真实的历史和野史,针对部分历史,大家只听说过野史,并且会相信所谓的“真相”。例如杨贵妃...
原创 顺... 说起清朝历史上名气最大、最有成就的皇帝,人们一般都会提到“康乾盛世”,也就是康熙与乾隆两位皇帝。 其...
原创 清...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中说: “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
传真机 | 湖南博物院的辛追夫... 谣 言湖南博物院的辛追夫人曲裾式素纱单衣被盗? 真相:今年是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湖南博物...
原创 慈... 导语:作为晚清最关键的人物,慈禧是众人憎恶的对象。慈禧的所作所为令百姓唾弃,而她也因此处于危险的境地...
陆贾:科学养老第一人之数见不鲜 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笔者喜欢法制故事,曾不止一次在热线里听老头老...
原创 朱... 圣旨,在宫廷剧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这东西其实很贵,文物价值也比较高,如今要是谁家收藏了某位皇帝的圣旨...
原创 经... 康熙皇帝一生征战四方,少年擒鳌拜,之后更是平准格尔,收台湾,立下战功无数,是以被封为“千古一帝”。俗...
寻访红城百色 赓续红色血脉 7月18日至7月20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红途百色寻迹”实践队赴广西百色市红色基地寻访红色地标“百...
原创 他... 在新中国的将领中,不少少将在上将和中将之后担任了大军区司令员,像李德生、江拥辉、向守志、张铚秀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