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生在世总得有点进取心才行,碌碌无为,平平淡淡过日子去岂不是太没兴趣。在皇权至上的古代中国,若说那个岗位最有吸引力,那便是皇帝“宝座”,它引得无数枭雄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清朝时期,有一位名将,他战功赫赫,勇猛无敌,势力非常强大,曾经辅佐四位皇帝,也杀死一位皇帝,65岁时干脆自己当皇帝。如此看来,这位名将确实不一般,他的人生很开挂,也很精彩。
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辽宁绥中人,明清时期著名将领,镇守辽东多年,颇有战功,后升任辽东总兵,驻守山海关。由于父亲吴镶、舅舅祖大寿均是明军高级将领,吴三桂早年便投入军旅生活,在与满清八旗作战中一步步成长,后能独当一面。1642年,吴三桂追随洪承畴出兵锦州,其自领一军与清军在夹马山一带激战。在这场战斗中,吴三桂表现出超高的战斗技能,硬是能与八旗打成平手,双方伤亡均很大,这着实不易。后来,吴三桂在宁远孤城再次击退清军,牢牢守住前沿阵地。为此,崇祯皇帝很欣赏他,便让其节制辽东军务,驻守山海关,防备满清。
1644年3月,李自成大顺军抵达北京城下,崇祯皇帝急忙命令吴三桂从山海关回师勤王。可惜,吴三桂刚走到玉田就得知崇祯上吊自杀之消息,于是便率军返回山海关驻守,以观望局势变化。此时,李自成想拉拢吴三桂,于是便给他带去饷银,并约定归顺日期,吴三桂也表示同意,算是拥戴李自成。不过,李自成不是干大事的料,他连手下那帮兄弟都约束不了,刘宗敏更是不理闯王政令,强行霸占了吴三桂爱妾陈圆圆。对此,吴三桂非常恼火,想直接和李自成、刘宗敏拼命,可惜自己力量太小,单打独斗很吃亏,寻找合适的同盟者才是出路。那么,谁才是合适的同盟者呢?环顾当时局势,唯有关外的满清军队了。
1644年4月,吴三桂与睿亲王多尔衮达成约定,只要多尔衮出兵帮助自己击败李自成,并继续拥戴“明朝太子”,那就打开山海关,事成之后还可以让出黄河以北地区给满清。此时,吴三桂估计是想效仿唐朝大将郭子仪借回纥兵平定国内藩镇作乱之事迹,利用清军剿杀李自成、张献忠等各路农民军。很可惜,吴三桂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多尔衮入关后,他压根就管不了清军,也不再继续坚持拥戴明朝太子这一政治原则。不过,吴三桂管不了这么多了,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大军后,他堪愿充当清军前锋,先是与英亲王阿济格征讨西北,在潼关之战中奋勇争先,彻底击溃大顺军主力,李自成在逃往湖北途中被老农打死。不久,吴三桂与肃亲王豪格征讨四川,再次充当前锋,在南充之战中击毙张献忠,川省平定。
平定四川后,清政府开始提防吴三桂,于是将其调往辽东,实乃是削弱他手中兵权,防止汉人势力膨胀。可惜,满清入关之后很快就腐朽,孔有德、尼堪两位能征善战的王爷在桂林、常德两次大战中被明朝大将李定国击毙,西南各省纷纷表示拥戴永历皇帝,反清运动蓬勃高涨。为此,清朝再次起用吴三桂,让他追随洪承畴征讨西南,想方设法扑灭南明势力。此时,南明大将孙可望因不满李定国军功卓著,于是叛投清军,并出卖明军布防图,以致李定国在后来的磨盘山大战中损失了主力,永历皇帝吓得逃往缅甸。永历进入缅甸后,清政府觉得他已经构不成威胁,打算放他一马,可吴三桂不同意,坚持追杀到底。为此,他带兵进入缅甸将永历皇帝抓回来,而后用三尺白绫结束永历性命,明室已无正统。
处死永历皇帝后,清廷为了表彰吴三桂军功,于是封他为平西王,镇守云南,继续为大清效力。不过,清朝对吴三桂毕竟放心不下,康熙在解决鳌拜后就想着如何削弱他的权力,最好是能撤藩。对此,吴三桂心知肚明,他决定上书康熙,希望能够告老还乡,安享晚年,实则是以退为进,想让康熙挽留。谁知,康熙皇帝却不按常规出牌,直接表示同意,且立刻派人去云南接受军政要务。此时,吴三桂可不干了,直接率麾下3万兵马起兵反清,不到半年便控制了大清半壁江山,兵临长江,遥望武昌。不过,吴三桂格局毕竟太低,他就想当个“云南王”,压根没想过推翻满清,统一全国。
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吴三桂却屯兵长江以南,既不北上攻击武昌,更没有顺江东下截断大清漕运,从而给康熙重新部署兵力之时间,胜败就此逆转。随着相持阶段的到来,吴三桂身体开始吃不消了,为了过一把皇帝瘾,他在1678年,也就是自己65岁大寿时登基为帝,国号“大周”,年号“昭武”。不过,吴三桂这皇帝只干了5个多月便驾崩了。
不管怎么说,吴三桂一生也算是很传奇,很开挂,他曾经拥戴过崇祯、李自成、顺治、康熙(造反前拥戴)等四位皇帝,也杀死一位皇帝(永历帝),65岁那年则干脆自己当皇帝,过一把瘾,可谓颇具戏剧性。可惜,吴三桂格局太低,最终没能战胜康熙,否则历史对其他评价将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