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备临终前一再告诫:子龙不可重用!为何这么说?这才是帝王之心
创始人
2025-07-13 08:02:54
0

“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赵子龙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他在长坂坡之战、汉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尤其是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勇救刘备妻儿的故事,更是被后人传为佳话。

可以说,如果没有赵子龙的助力,也就不会有刘备的成功,说不定,刘备都活不到坐上皇位的那一天。

对于刘备而言,赵子龙是救命恩人,是从无到有的弟兄,也是助其登上皇位的功臣。

如此,刘备在登基后,自是要重用赵子龙的,而实际上,刘备也确实给予了他十足的信任。

但可惜的是,人一旦登上高位,对于身边人的猜忌也会随之而来,且随着登位时间越来越久,猜忌会越来越深。

尤其是对于身边那些战功赫赫的重臣,难免会觉得功高盖主。

也许是对赵子龙也生有如此猜忌,所以刘备在临终前,一再告诫自己的孩子:子龙不可重用。

那么在辅佐刘备时,赵子龙都做过哪些事,能让刘备在临终时说出这样忘恩的话?

赵子龙起初并不是跟在刘备身边为其效忠的,要知道刘备在“关羽温酒斩华雄”之前,都没被曹操袁绍等人看在眼里,群雄议事,他连个像样的椅子都没有。

赵云的第一任主公,是公孙瓒,因为公孙瓒和刘备有些交情,所以他才结识了刘备。

当时刘备的手下最是需要赵云这种精兵强将,可赵云并不是那背信弃主之人,所以即便刘备有心招揽其为自己做事,赵云也并没有接受。

一直到赵云的兄长离世,他才离开公孙瓒,而在此之后又历经了7年之久,赵云才应了刘备的招揽。

在跟随刘备期间,赵云履立战功,尤其是“长坂坡”一战,可封为三国时期最为经典的战役。

影视化后的《三国》中,赵子龙的这段长坂坡救主的片段,也是最为精彩的。

当时曹操和刘备两军交锋,刘备惨败,被打得落荒而逃。

刘备不会武,在张飞的庇护下,这才得以保全性命,当时的他根本顾不上妻儿的生命安危。

而被刘备抛下的妻儿,最终纷纷落入了曹操的手中,生死难料。

在这危急时刻,是赵云孤身一人,不畏惧危险,勇闯曹军军营,拼了命救下了刘备的甘夫人以及幼子刘禅。

刘备的数十万大军,被曹军打得溃败而逃,可想而知曹军的强大。

但就是在此艰难的处境下,赵云能单枪匹马的从曹操手中抢回刘备的妻儿,可见他本领之强,足以以一敌百,甚至可以以一敌千。

如果没有赵云冒死闯曹军,刘备免不了要家破人亡,也就不会有之后刘禅的继位。

不过,对于赵云能安然无恙地从曹军军营脱险,有人觉得并非完全是因为赵云有以一敌百的本领。

这其中也有曹操欣赏赵云才能,不忍杀他,所以才故意放水的原因。

对于曹操而言,刘备已然溃败,杀了他的妻儿也无大用,但若是借此机会,放过赵云,则是卖给了赵云一个人情,日后再招揽,则会容易一些。

也许在当时刘备也是如此想的,这算是日后他对赵云心有芥蒂埋下了一颗种子。

自帮刘备救回妻儿后,赵云在其手下依旧忠心效力,但相处时间久了,在政见上难免会有不和之处。

不过,赵云对刘备是毫无保留的付出,每每对其在政治上的决定有所顾虑时,都会竭力劝告,并耐心为其分析其中的利弊。

但就是直言不讳,触碰到了刘备的忌讳,毕竟当时的刘备已是手握大权的君主,有哪个帝王会愿意臣子屡次顶撞否定自己呢?

赵云曾在平定益州的钱财分布以及对关羽报仇之事上给出了和刘备想法相左的建议。

在平定了益州之后,刘备有意将本地的一些农田以及缴上来的金银钱财分发给手下的士兵。

在刘备看来,人心是需要收买的,只有时不时地犒劳将士,他们才会对自己更忠心,也才会更卖力的效命。

然而赵云却认为,若想做一方之主,得民心要更为重要,所以应该将这些金银珠宝和田地分给当地的百姓,如此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对于赵云的建议,刘备接受了,但如此直言进谏,着实让刘备心有不悦,从此时起,他对赵云便多了一分忌惮。

关羽被杀时,刘备急于为兄弟报仇,想要即刻对吴国出兵。

这时也是赵云站出来极力反对,在赵云看来,当时曹操的势力实在太过强大,仅凭蜀国一国之力,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如果这时起兵与吴国开战,无论能否为关羽报仇,都一定会与吴国结下梁子,没有吴国的助力,蜀国早晚会被曹军吞并。

一而再再而三地否定自己的政见与决定,作为君主的刘备自然是不悦的。

所以在他临终之时,一再告诫刘禅和诸葛亮不可重用赵云。

刘备封了诸葛亮为相父,让诸葛辅佐刘禅,对其给予了十足的信任,却对赵云如此提防,不禁让人感到心寒。

虽然诸葛亮是大智之才,为刘备出谋划策,推动了蜀国的发展。

但是赵云的功劳不输于诸葛,如果长坂坡一战没有赵云拼死相救,可能刘备都活不到登位,刘禅在幼年便会夭折。

作为一起打下江山的弟兄,刘备此举未免忘恩,但作为一国君主,他的这番思虑自有深意。

赵云的确是个忠心为主的人,但他对刘备忠心,却未必会对刘禅忠心。

刘备在位时,赵云便屡屡与他唱反调,当无才无能的刘禅上位,他又怎能事事顺从圣意。

想来刘备是担忧自己去世后,刘禅和诸葛亮搞不定赵云,担心会给蜀国带去麻烦,所以才叮嘱不可重用赵云。

如此来看,刘备此番思虑也并非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只可惜,他为儿子费尽心血筹谋,刘禅却实在是不中用,整日沉迷酒色,沦为世人笑柄。

即便到如今已过千年之久,刘禅依旧为世人所笑,“扶不起的阿斗”甚至还成为了贬低他人的形容词。

对于刘备而言,没有将儿子培养成才,恐怕是他此生最大的遗憾,又有谁能想到,刘备拥有开国之才,却能养成一个如此不争气的儿子。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飞夺泸定桥”是关键一役。1935年5月29日...
2025-07-13 04:33:34
原创 ...
当殷商的历史传承到帝辛时,商朝初年的鼎盛早已不复往昔。尽管我们不知...
2025-07-13 04:33:32
原创 ...
孙绍祖,是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府门下,乞求...
2025-07-13 04:33:27
原创 ...
《史记》中有记载一段孔子所说的话:“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
2025-07-13 04:33:18
原创 ...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上海沪宁火车站出现一声枪响,被誉为“...
2025-07-13 04:33:06
原创 ...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四十三)支道林 谈到中国传统的宗教问题,无非就...
2025-07-13 04:32:55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是一句民间谚语,最初的解释是黄河改道,...
2025-07-13 04:32:51
原创 ...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地维...
2025-07-13 04:32:45
原创 ...
文 ┃文化三家店 一说起赵普,人们立马想到 “半部论语治天下” ,...
2025-07-13 04:32:41

热门资讯

廖国被灭 其后以国为氏 寻根溯源 1.出自己姓。据《左传·昭公二九年》及《风俗通》等资料所载,颛顼帝后裔叔安夏朝受封于廖国(...
原创 清... 清入关后,将八旗军队分为两个部分,一半驻防在京师称为“京营八旗”或“京旗”;另一半分驻京畿与各省,称...
原创 南... 南北一统:高颎用计困陈人,杨坚发兵下江南 先是隋主杨坚有意图陈,尝向高颎问计,高颎答道:“江北地寒...
原创 七... 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这是我们常用来嘲讽贪官污吏的用语。知县在朝中位于七品,我们都说“七品芝麻官”...
原创 建... 文 影中纪实 编辑 影中纪实 前言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名的重要性和神圣性可谓是不言而喻。 它是国家...
原创 毛... 毛主席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也是十分具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性的新中国引路人。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一些话...
原创 在... 嘉靖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位皇帝,史书称他是“中材之主”, 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
原创 清... 1960年1月26日,正是除夕。在北京东城区就任区政协委员的金蕊秀,接到了一个通知:前往载涛家里集合...
原创 清... 清朝时期附属国,请求改名不料皇帝大怒,把国名倒过来并沿用至今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