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雍正连续收到7封奏折,内容一模一样,雍正:快给他升官
创始人
2025-07-13 02:33:31
0

正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越是在危急时刻越能够看清一个人的本性。

康熙帝驾崩之后,名不见经传的四皇子犹如一匹黑马,在九子夺嫡当中杀出重围,成为了皇帝。

雍正帝虽然得以登基,但是朝廷内部却暗流涌动,

内有诸皇子虎视眈眈,外有反清复明起义不断。

后来曾静案爆发之后,威胁到了雍正帝统治的合法性,在此危急时刻,雍正连续收到7封奏折,内容一模一样,雍正:快给他升官。

一:郁不得志,偶遇贵人

鄂尔泰的先祖早年间就投靠了努尔哈赤,在后金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当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被封为世管佐领。

据《清史稿》当中记载称:

"事太宗,从战大凌河,击明将张理,阵没,授备御世职。"

由此可见,在清朝的建立当中,鄂尔泰一族也是出力颇多。

到了鄂尔泰这一代,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官场人脉。

鄂尔泰在二十岁就考上了举人,步入了仕途当中。

这在当时看来,鄂尔泰出生、才学兼优,前途不可限量,出将入相指日可待。

但是命运似乎给鄂尔泰开了一个玩笑,

在此后的二十年间,鄂尔泰一直在佐领、内务府员外郎这样的职位上徘徊。

康熙六十年,四十二岁的鄂尔泰在元旦宴会上作诗"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来表达自己对前途的悲观。

康熙末年,各皇子之间的夺嫡之争愈演愈烈,韬光养晦的雍正帝感觉鄂尔泰是一个有才能有报复的人,便去暗中拉拢鄂尔泰。

不料一开始,鄂尔泰对雍正帝表现得十分的冷漠。

当雍正屈尊来邀请他共谋大事之时,鄂尔泰却干脆地拒绝雍正的请求,不想掺和到夺嫡斗争当中去。

雍正帝也没有太过在意,毕竟多一个或者少一个鄂尔泰并不影响大局。

雍正帝最终在夺嫡当中胜出,而对于鄂尔泰,雍正帝非但没有冷落他,反而还重用他。

雍正元年,鄂尔泰被提拔为云南乡试副主考。

同年五月,鄂尔泰更是被雍正帝越级提拔成为江苏布政使

,在短时间内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成为地方大员。

鄂尔泰为何会如此受雍正宠爱呢?不仅仅是因为鄂尔泰有能力,更重要的是,鄂尔泰明白雍正帝需要什么,始终和雍正帝站在一条战线上。

二:反清复明,力挺雍正

在清朝入关之间,虽然总体上建立起了统一的政权,但是各地还时常有反清复明的斗争。

吕留良就是反清复明运动的坚定支持者之一,

他的一生当中都在为反清复明而奔波。

但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吕留良便蛰伏起来,等待时机。

在此期间,吕留良开办书局,大肆地宣扬反清复明的思想。

恰好在康熙末年有一个秀才叫做曾静,

意外读得了吕留良的一些反清复明的作品

,三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反清复明斗士。

恰好又逢雍正帝继位,大肆地打击其他皇子的支持者,软禁了八皇子,并且将其同党发配到广西。

这些人在发配的过程当中路过了湖南,到处传播雍正帝阴谋夺位,下毒杀害康熙等事迹。

曾静听说过这件事后信以为真,

认为这是清朝将要灭亡的预兆,便开始谋划推翻清朝。

愚蠢的曾静找到了当时的川陕总督岳钟琪,邀请他"共谋大事",岳钟琪里面派人将其抓了起来,火速上报给雍正帝。

但是因为此前曾静等人在各地大肆传播雍正帝杀害君父、谋权篡位的事迹,加上一些反对势力在暗中推动,雍正帝统治的合法性遭到了巨大的冲击。

就在雍正帝为曾静案一事焦头烂额之际,

远在云南的鄂尔泰听说了之间事情之后,二话不说马上给雍正帝写了一封报祥瑞的奏折

,说是在云南当地出现了百年未有的卿云,古人十分的相信天人感应。

而卿云又是一种祥云,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十分的奇妙,传言只有圣君在位时才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雍正帝接到鄂尔泰的奏折之后十分的开心,虽然内心不相信所谓的祥瑞,但是用来平息曾静案给自己带来的统治危机确是足够了。

不料鄂尔泰觉得写了一封奏报似乎还不够,于是乎每隔几天就会写一封奏折让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在一个月内连续写了七封一模一样的奏折,

雍正帝收到后内心十分的感动。

鄂尔泰如果写一封可能就是向雍正表达忠心,但是连续写了七封,就让雍正帝感受到了鄂尔泰对自己的维护之情。

三:改土归流,功勋卓著

鄂尔泰在雍正三年的时候就被雍正帝任命为云南巡抚,

兼管云南、贵州、广西三省。

在西南地区居住着大量的少数民族,且当地交通闭塞,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自成体系。

在清朝初年西南地区广泛地实行土司制度,各地大小的土司犹如皇帝,居民则是他们的奴隶和士卒,土地、山林、水源全部被土司所占有,土司和土民之间保持着时代不变的主仆关系。

这些土司在当地无恶不作,肆意地杀害当地的居民,甚至还拥兵自重,一个个土司就像大小王国一般,对中央统治形成威胁。

数百年来,

历朝历代虽然有过想法,但是都没有成功地实现改土归流。

鄂尔泰就肩负着在西南三省改土归流的重任,不料鄂尔泰的军队刚刚抵达西南地区,就遭到了来着当地土司军队的袭击,军营都被烧毁。

鄂尔泰并没有发怒剿灭这些土司,而是先经过一番实地的调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

武力征服只能暂时的平息土司之乱,要从根本上改变西南地区的局面,就必须要实习改土归流,剿抚并用。

对于负隅顽抗者坚决的剿灭,肯悔改者给予宽免

,甚至还可以让他们出任流官。

雍正四年,鄂尔泰正式出任云贵总督,鄂尔泰上任后,立马对负隅顽抗的广顺寨土司发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在绝对的优势面前,广顺寨土司瞬间瓦解,土司全族被剿灭。

鄂尔泰在此设立长寨厅,并且上报雍正帝批复当地的流官设置。

广顺寨的胜利为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开了一个好头,雍正帝全权让鄂尔泰负责西南改土归流

事物,总督云、贵、广三省。当地的土司态度十分的坚定,坚决地抵制改土归流。

鄂尔泰对于这些土司,给予了坚决的镇压,率领大军攻陷了一个又一个的寨子,很快就征服了永宁、安顺等地的两千个寨子。

改土归流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个边境官制改革当中,鄂尔泰充当了关键的角色。

在西南地区历时多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后,最终完成了改土归流,稳定了清朝的统治。

四:君臣相得,位极人臣

由于鄂尔泰在西南出色的功绩,加上此外在曾静案当中力挺雍正,雍正对其十分信重,多次在奏折批复当中回答到

"朕含泪观之,卿实为朕之知己,卿若见不透,信不及,亦不能如此行,亦不敢如次行,朕实嘉悦而庆幸焉。"

由此可见雍正帝视鄂尔泰为知己,在其心中分量极重。

雍正十年,鄂尔泰被召回京师,拜为保和殿大学士兼任兵部尚书,办理军机事务。

同时又因为鄂尔泰在西南改土归流功勋卓越,被封为世袭伯爵。

当时的内阁首辅马齐年事已高,不能理政,雍正帝特地的任命鄂尔泰为内阁首辅,地位还在张廷玉之上。

同年,鄂尔泰的儿子鄂容考上了进士,雍正皇帝听说了之后,也为鄂尔泰感到高兴,

特意给鄂容赐了一个"安"字,

意为治国安邦,对其抱有极高的期望。

这也是雍正帝爱屋及乌的结果。

雍正十三年贵州爆发了大规模的苗民起义,由于鄂尔泰熟悉当地事物,雍正帝让他全权处理这件事。

但是鄂尔泰在此事当中的表现却不尽人意,

出现多次错误,雍正帝也没有怎么惩罚鄂尔泰,

只是夺去了他的爵位,对他依旧信任不减。

不久之后,雍正帝驾崩,在此之前,雍正帝给乾隆留下了四位辅政大臣,而鄂尔泰就是其中的一位。

随后,鄂尔泰当面宣读传位诏书,辅佐乾隆皇帝登基。

雍正帝在死前留下遗诏,

"诏鄂尔泰志忠秉贞,才优经济,命他日配享太庙。"

意思就是雍正帝认为鄂尔泰是国家柱石,功劳巨大,要乾隆帝特别关照鄂尔泰。

从雍正十年到乾隆十年的十四年间,鄂尔泰不仅仅帮助雍正解决许多棘手难题,也帮助乾隆迅速站稳脚跟。

乾隆帝也没有违背雍正的意愿,

在鄂尔泰死后给予无数的哀荣

,鄂尔泰与雍正也算得上是君臣相知的典范了。

相关内容

原创 ...
李元霸太厉害了,尤其是在《说唐》中,他是没有敌手的。自从他在晋阳宫...
2025-07-22 04:33:29
原创 ...
作为历史上元末明初数一数二的猛将,常遇春在单老经典之作《明英烈》中...
2025-07-22 04:33:21
中国为何很少拍摄元朝历史剧...
中国为何很少拍摄元朝历史剧:多维度解析 在中国丰富的历史长河中,元...
2025-07-22 04:33:07
原创 ...
在那遥远的大清王朝,紫禁城内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画卷徐徐展开。在这金碧...
2025-07-22 04:33:01
澎湃气候国际论坛探讨南南合...
9月22日,第79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召开。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
2025-07-22 04:33:00
原创 ...
明末时期,天下大乱,此时的明朝已经是风雨飘摇,没有了往日的辉煌。这...
2025-07-22 04:32:58
原创 ...
赵云是一位低调严谨的战将,面对刘备也只会有服从与谨慎,但是在绵竹城...
2025-07-22 04:32:57

热门资讯

原创 丢... 在亚洲杯的赛场,中国女篮遗憾负于日本,最终只能拿到季军聊以自慰。在颁奖仪式上,中国女篮多位球员潸然泪...
棋心如炬照山河:记"... 原创 骆驼 师友汇智慧品质生活联盟 2025年07月22日 11:08 河北 在石家庄白墙灰瓦的和...
原创 日... 1944年3月,距离日本正式投降仅剩一年多时间。 当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盟友德国也陷入了...
原创 大... #文史观天下# 大秦帝国,秦王政,并非时由布衣之身而成就帝业,而是从千乘之国历经550年最终一统华夏...
原创 它... 青铜器绝对是我们中国古代历史重要的文明产物,前些天我们说过西周大盂鼎,今天我们继续来说一件青铜鼎,这...
原创 毛... 戴笠评价他"菩萨心肠,不是大丈夫,不能成大器",蒋介石气急大骂他"无能之人"。 他双手沾满共产党人的...
原创 从... 在历史的长河中,贪腐问题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贪官的...
原创 被...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对于古时候的女子来说,最大的得道莫过于进入皇宫成为皇帝的女人。女人一旦进入皇...
原创 清... 从小太监到皇帝身边人: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宫廷传奇 6岁就当太监?这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可在那个年代,...
原创 此...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冷战时代军事力量最强大的超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