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群雄逐鹿的动乱时代成为了成功者,为什么他能够在众多的人当中成为胜利者呢?其实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首先就是因为刘备自己懂得人才的利用,他招揽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在身边协助他,这是他取得成功的条件之一。另外一个原因也非常重要,这是得益于刘备自己,那就是他心中的道义。刘备与其他有野心的人不一样,他是一个心中装满了义的人。他也喊起了兴复汉室的口号,竖起了汉朝这面大旗,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所以他才能够成功。
不过对于刘备来说,那样的成功也并不是他最终的目的,他所追求的是至尊之位。自从他在汉中胜利以后,就已经不满足于当时的现状了。再加上后来关羽取得的胜利,刘备终于决定行动了,他选择自己称王。也许大家觉得许多取得成功的人都会做这件事,但对当时的刘备来说不一样,这件事让他失去了了最宝贵的武器,那就是道义。
当时正统的王室是汉朝,这个朝代对称王有着特别多要求,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王的。因为在汉朝统治时期出现过一次动乱,发动者就是当时的几个王,这一次的动乱给当时的汉朝带来了很大的危机。自那以后,对于称王也就有了特别的条件。封王的人必须是和皇上有着很近的血缘关系,不管立下了多大的功劳,都是没有资格封王的。汉朝之前出现过很多功劳特别大的人,但都没有封王,比如说我们熟悉的霍光。其实三国想要自己称王的人不止刘备一个,曹操也曾想成为魏王,当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和辱骂,就连他身边的谋士荀彧也不同意他这样做。他最终也没能如愿,由此就知道称王在当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刘备的身份与曹操自然是不同的了,他是人们心中的汉室宗亲,这一点是经过刘协肯定的。不过他与献帝并不是很近的亲属关系,他们之间隔的比较远,而且就功劳来说,刘备也并没有多大的成绩,也比不上当时的霍光。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刘备都是不够资格称王的。但是他却做了这件事,那说明他这个行为并不是符合人规定的,也就是不合法的。我们都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符合法律的才是正统的,也是百姓们乐意接受的。刘备这个行为不被人们接受,让他也失去了道义二字。不仅因此伤了百姓们的心,还让孙权也不痛快,最后他们的关系也破裂了。
孙权对刘备称王这件事是不满意的,在此之前,他们两个人是盟友,当时他们的地位是平台的。但是刘备称了汉中王之后就不一样了,现在他的身份就没法与刘备比了,两人之间差了一大截。本来他们的关系是联盟关系,之前因为各自的利益而联手,这个关系原本就需要两者之间来小心维护。现在两边的统治者地位都不一样了,一个高出很多,一个低出一大截,这样的关系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最后孙权就直接跟他不合作了,这样至少让自己是行得正的,代表着汉室。
其实刘备有称王的心思是可以理解的,也不是说他不能称王。只不过他确实把这件事进展得太快了,没有选择好时机。他应该继续发展自己的势力,等到时机到了,天下自然就会落入他的手中。刘备选择在当时称王,其实就丧失了自己的形象和道义,让大家把他看成了一个想谋夺权位的野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