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中南海书房,毛主席正在房间内来回踱步,他迫不及待地在等待老朋友的到来。
敲门声一响起,毛主席直奔门口,招呼着客人进来,来人正是他的老朋友,也是祖国的功臣钱学森、竺可桢、李四光。
毛主席热情地欢迎他们:“欢迎,欢迎啊,大过年的把你们请来,家人没有意见吧?”
“有意见啊!”钱学森毫不犹豫地说道。
眼看毛主席微微一惊,钱学森又接着说:
“家人都埋怨我们,为什么不带他们来见毛主席!”
一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曾几何时,钱学森与毛主席第一次初见,是拘谨的,忐忑的。而经过许多年的并肩作战,他们一起为祖国科技事业殚精竭虑,毛主席与钱学森已然成为相交多年的老友。
他们一同走过建设祖国的道路,也一起见证着祖国强大的历史.......
钱学森初见毛主席
1955年,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艰难回国。
钱学森回国后去北京,郭沫若为他举行欢迎宴会,周总理为他接风洗尘,欢迎他的归来:“钱学森同志,欢迎你回来,我们国家太需要你了。”
而人民领袖毛主席更是期许他的归来,钱学森回国后,与毛主席在中南海第一次见面。
当天,毛主席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专门接见这位崇高而伟大的人才,钱学森还没有抵达前,
毛主席一边批阅文件,一边翘首以盼,时不时打量一下房门,期许着钱学森早点出现。
这样的“期盼”,在毛主席的生活里是十分少见的。
终于,“咚咚咚”的敲门声响了,毛主席放下手中的笔,朝门而去,周恩来总理笑容满面地走了进来:“主席,我将你久盼的贵宾请来啦。”
此刻,钱学森站在周总理身旁,因为第一次见毛主席,钱学森还有些紧张与忐忑,看上去十分拘谨。
毛主席走到钱学森身边,紧紧握住他的手,高兴地说道:“啊,钱学森同志,盼了你好久咯,我们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和火箭专家。”
毛主席十分亲和,钱学森看着近在咫尺的毛主席,激动回道:“我早想来拜会主席了,只是怕您太忙,不敢来打扰。”
“你说反咯,考虑到你才回国,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我才不敢过早相约。”
毛主席笑着说道。
说罢,他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坐下来,毛主席与钱学森并排坐在沙发上,周总理、聂荣臻、彭德怀、陈赓也都一同坐了下来,这是一场充满关切与友好的交谈。
大家都知道钱学森的回国之行受了不少苦,从他决定回国的那一刻起,每一步都走得尤为艰难,在充满危险与阻挠的情况下,他历经磨难,才终于踏上祖国的土地,见到祖国的人们。
毛主席关心他:“你这次回国,吃了不少苦啊。”他一边说,一边细细打量着钱学森,紧紧追随的眼神里充满关怀。
钱学森摇了摇头:“吃点苦不算什么,能够回到自己的祖国,这才是最重要的。”
“听说每个人把你当成5个师呢,我看啊,对我们来说,你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了。”毛主席一边伸出5个手指头,一边笑着说道。
虽然钱学森谦虚表示,自己只是祖国导弹建设事业上的一个螺丝钉,毛主席依旧诚挚地告诉他,祖国需要的就是像他这样的人才,像他这样重要的“螺丝钉”。
毛主席、周总理、钱学森等人畅聊关于在新中国推广和应用工程控制论的发展,未来祖国的导弹事业该如何建设。
一直到饭点,大家聊得依然十分尽兴,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唤他们去吃饭,毛主席就热情地邀请钱学森一起吃饭,让他坐在自己身边,一起用餐。
众所周知,毛主席爱吃辣,他笑着给钱学森夹菜,还是湖南的肉炒青椒,他对钱学森说:“你尝尝我们湖南这特有的辣味。”
此时的钱学森,已经被毛主席的平易近人所感动,完全没了初来时的拘谨。
他们在饭桌上侃侃而谈,毛主席表示,钱学森对我国国防航天工业提出的建议很好,并盛情邀请他来领头,组织各个学科、部门一同建设导弹事业。
一开始,钱学森谦虚拒绝,担心自己还不太了解国内的情况,无法挑起这个重任,毛主席满怀信心地鼓励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你钱学森是工程控制论的开山鼻祖,是世界有名的火箭专家,还怕干不好?”
“主席,我一定努力工作。”在毛主席的鼓励下,钱学森终于点了点头。
说到慷慨激昂之处,毛主席直接放下手里的筷子,展望未来:
“我们一定要应用你的独到精辟的工程控制论,把中国的导弹搞出来,这就叫争气弹、志气弹。”
在一次无比普通的饭桌上,人民领袖毛主席与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立下“志气”,
要将祖国的导弹事业搞起来!
艰难的建设之路
说干就干!按照钱学森之前亲写的《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当时为了保密,将火箭、导弹、航天技术统称为“航空工业”),
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钱学森为第一任院长,研究院就设在北京西二环紫竹院西南角一个僻静的角落,这里曾经是个疗养院,钱学森等专家们在这里办公时,条件十分简陋,只有几个旧园子。
大家不嫌弃条件艰苦,兴高采烈地来到这里,在聂荣臻元帅的主持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坦诚而热烈地发言:
“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不过,我们决不会向困难低头......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完成党中央交给的光荣任务。”
钱学森讲话的时候,因为激动,声音都带着些许颤抖,待他话毕,在场响起热烈掌声。
要知道,新中国百废待兴,人才缺乏,在当时那个情况下,无论是将帅,还是普通百姓,都将祖国建设导弹的希望,寄托在钱学森这样的专家身上。
研究院内,专业人士稀缺,虽然有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但他们所学专业完全不同,有人学化学,也有人专攻文史,换言之,专业领域的人才可以说没有。
他们宛若尚未涂画的白纸,需要钱学森花费心力去教导,所以当时的钱学森一边要专心继续自己的研究,一边又要腾出专门的时间来培养新生力量。
在这里要提一个小故事,起初钱学森是院长,可见国家、领导们对他的重视与认可。
一开始周恩来宣布任命时,钱学森还有顾虑,聂荣臻鼓励他:“不要动摇,你做院长不必有任何顾虑。”他这才应下了这个职务。
但是,当时钱学森做院长不仅要专注于导弹事业,同时还要处理很多行政性事务,比如盖个屋子,签个字都要来找钱学森拍板确认。
这些“闲事”占用了钱学森太多的时间,钱学森力不从心了,他不得不给聂荣臻写信,请求退下来当副院长。
当然,这样的情况也是聂荣臻不愿意看到的,
很快,钱学森的请求得到了上级的同意。周恩来任命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兼任五院院长,钱学森则改任为技术副院长。
钱学森的职务就从院长降到了副院长,他可以专心搞科研和教学,不再管行政后勤事务。当上副院长后,钱学森很满意,他可以全心全意地扑到导弹事业上。
就在钱学森全身心投入到导弹事业上时,我们的政府也没有闲着,为了推进导弹事业的进程,我们请求苏联老大哥提供援助。
1956年,李富春副总理专门写信给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布尔加宁,诚恳提出,希望他们能在导弹协助、研究、使用等方面给予一些必要协助。
刚开始,苏联答应提供两枚用于教学的导弹样品,以及5名教授来我国进行教学,也接受50名留学生去苏联专门接受学习。
苏联的答复与我国的期望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为了争取更多援助,我们的领导人决定,派遣相关人员到苏联去,与之进行协商谈判。
聂荣臻专门来见毛主席,与他商议代表团的名单:“主席,为了争取苏联对中国发射导弹和火箭技术的援助,我们准备派人到苏联去谈判,您看这代表人员名单该怎么定?”
聂荣臻是代表团的团长,毛主席的建议是,代表团应该包括原子工业、新式武器、军事技术装备等不同领域内的专业人才。
毛主席特别强调:
“钱学森同志应该去,很多专业问题,只有他去才搞得清楚。”
这一年,在毛主席、周总理的支持下,聂荣臻亲自率领代表团,前往苏联,就技术援助等问题进行谈判。
作为领域内的专家,钱学森与苏联方面的专家深入讨论一些技术问题,全面了解他们的人员结构,可以说,钱学森在一边完成使命,一边积极学习。
经过这一次的谈判后,中苏达成了新的协定:苏联将会为我们提供导弹样品、技术资料,以及派遣专家,帮助我们进行学习研制。
有了苏联老大哥的帮助,大家都热情高涨,投身于导弹研制工作中,并畅想着早日能看到成功。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1960年,赫鲁晓夫下令,撤走援助我们的所有专家,以及原先签订的科技合同。
这意味着,我们失去了援助,对尚未研制成功的导弹事业而言,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聂荣臻元帅赶到第五院,紧紧攥住钱学森的手,对他说道:“这导弹,我们中国人,无论如何也要搞出来的。”
要知道,这时候的祖国一方面面临着没有援助的困境,另一方面又进入经济困难时期,百姓们的日子都十分困难,可想而知,自己搞导弹,要面临的困难必然不在少数。
可钱学森还是下定决心,要做成这件事,他坚定地向毛主席承诺:
“主席,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自己干!”
钱学森,以及所有的人都将心思投入到工作中,那段时期,他们就只为了一件事而努力。
也就是在这一年,苏联专家从我国撤走没多久后,在钱学森的领导下,第一颗近程弹道导弹试验成功,紧接着,国产近程导弹也升空......
我们的祖国靠自己的力量,在导弹事业上不断迈进,人们沸腾了,毛主席很高兴,连声大赞:“好,好,好,我们的工程控制论创始人钱学森干得真好!”
此时正逢春节,家家户户喜气洋洋,迎接新春到来,屋外的鞭炮声不绝于耳,毛主席将书房的窗户关上,唤秘书进来:
“你请钱学森、竺可桢、李四光到中南海来,我很想和他们谈谈。”
毛主席实在太高兴了,他迫不及待地想见见几位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专家们,钱学森几人还未到来之前,书房里踱步的声音传达着毛主席的兴奋与喜悦。
等敲门声一响起,他直奔门口打开门,一一和大家握手,招呼着他们进屋来,毛主席热情说道:“欢迎,欢迎啊,大过年的把你们请来,家人没有意见吧?”
“有意见啊。”钱学森接话。
此话一出,毛主席望着钱学森,微微一惊:“啊?”眼看着毛主席充满惊讶的表情,钱学森眉开眼笑:“家人都埋怨我们,为什么不带他们来见毛主席!”
在场几位都哈哈大笑,毛主席更是喜不自禁:
“哈哈,这次疏忽了,我下次一定请他们来,一定请他们来,快请坐,请坐。”
毛主席又拉着钱学森坐在他的身边,肯定他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成绩,他还是秉承着自己一贯的幽默:“难怪美国人还说你值5个师,美国人还是很有眼力啊。”
这一次的见面,毛主席与钱学森再次约定好,迈入下一个科技关卡......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4年时间一跃而过,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毛主席闻之,高兴极了。
12月正好迎来他的生日,了解毛主席的人都知道,他不爱过生日,可这一年他却破天荒地邀请大家为自己庆生,可见毛主席有多高兴。
工作人员提前拟定好了参加宴席的名单,包括周恩来、刘少奇、彭真、罗瑞卿等国家领袖,以及钱学森、王进喜等优秀人才。
工作人员将名单交给毛主席审核,毛主席看后拿起铅笔,将钱学森的名字圈了起来,要让钱学森坐在自己的身边。
到了毛主席生日当天,大家如约前来,毛主席高兴地向众人说道:“今天,请各位来,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原子弹爆炸了,我们的火箭试验成功了,我们中国人说话,更有底气了。”
他再次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所有人,并向大家介绍身边的钱学森同志,他说:
“钱学森,你是导弹专家,依靠你,使我们国家的原子弹早日爆炸。”
在毛主席的介绍下,钱学森瞬间成为宴会的“主角”,面对毛主席的夸奖,他没有飘飘然,更是谦逊地回应:“我不敢称为专家,我距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差得远呢。”
这一年,因为原子弹爆炸的喜讯,举国上下都沉浸在欢愉的气氛中。
第一颗人造卫星
钱学森没有停下继续前行的脚步,在科技事业上不断创造新的成就。
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再一次为大家带来好消息。举国人民都沉浸在这一好消息中,当时正逢劳动节,毛主席、周总理、钱学森一起站上天安门城楼,欣赏烟火表演,此时此刻,举国上下都兴奋不已。
我们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叫“东方红一号”,当清脆激昂的《东方红》的歌声在天安门广场飘扬,钱学森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享受这份喜悦,不做任何言语。
毛主席站在城楼上,与群众们挥手致意,他没有忘记钱学森,与群众打招呼的间隙,他直接转过身:“钱学森呢?”
早前,他就安排警卫人员,安排钱学森站在他的身边,但钱学森选择了“功成身退”,
他早早地退到人群的最后一排,那是距离毛主席不远的地方,遗世独立,静享成功......
正是在钱学森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的带领下,我们的科技事业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发展腾飞。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
1980年,我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才们,一次次用傲人的成绩让世界震撼,2009年,钱学森先生与世长辞。
今天,我们的祖国仍然在不断发展,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钱学森先生在怎样的困难下,为导弹事业开了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贡献!
今日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