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初的重庆保卫战中,刘慕贤中了杨森的牵制之计,围攻仅由少数地方民团防守的城池,以致失去合击良机。攻入城池后,他因此迁怒于城中居民,将有些普通百姓也当作民团成员予以杀戮,引起了时人颇多非议。
你说刘慕贤故意要伤害或蹂躏百姓,却也不尽然。以刘伯承自己的经验,他所遇到的将领,只要一谈到民间所受兵祸的痛苦,脸上大多会浮现出悲天悯人、怅然若失的表情。
退一万步说,就算能把这些良心债全都一股脑儿抛开,刘伯承也有职业生涯难以拓展之感。
熊克武、但懋辛等人志大才疏,眼光短浅,根本无法容纳时俊之士,第一军高层因此长期被“十人团”把持,其他将领即便战功再高,也很难进入他们的势力范围。像刘伯承这样不可多得的良将俊杰,熊、但也只是嘴上重视,实际上不仅不肯放手扶持,而且还处心积虑地逐级加以限制。
为将之人,有一定的职位才能有一定的作为。还是重庆保卫战,身为旅长的张斌拒绝接受刘伯承指挥,如果换个角度来看,人家这么做也确实没什么错——向来都是旅长指挥团长,哪有团长指挥旅长的?
作为特例,给个尚方宝剑,应一应紧急情况,或许可以,但在第一军中却成了常态,以至于形成了第一军打胜仗靠混成第一旅,混成第一旅打胜仗靠两个团长的怪圈。
刘慕贤是第二混成旅里仅次于刘伯承的第二号战将,其人虽然有刚愎自用的缺点,但性情憨直且作战勇猛,很得军心。按理早应擢升,但他和刘伯承一样,都是一做团长就是很多年。
好不容易熬到“讨贼军”收复重庆,熊克武首先升的也不是刘伯承、刘慕贤,而是他们的顶头上司张冲。熊克武发表张冲为第三师师长,如果张冲前去任职,刘慕贤倒有了顺势由团长升旅长的理由和条件。可是张冲从不上阵,害怕到别的部队后领不了兵,居然来了个坚不就职。
刘慕贤最后的升职希望也破灭了,他一肚子愤懑。当时军阶制度里没有准将,但刘慕贤却语中带刺地对别人说:“我是在旅长以下,团长以上,想来是官居准将。”
“讨贼军”一进重庆,刘慕贤便称病不出,并表示脱离第二混成旅。于是张冲只好直接指挥,他没有什么指挥能力,官兵们对他又不满不服,这支曾经在川战中享有“战必胜、攻必克”威名的部队也就逐渐丧失了原有的战斗力。
川中名将刘伯承(5)连载,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