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非洲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也都相继独立,两国领导人也曾向一些国家请求援建一条连接两国的铁路,但先后都遭到拒绝。
1965年,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访华,此次访华尼雷尔的心情忐忑不已,心跳得厉害又不敢出气,害怕再碰钉子,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中国竟很快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在毛主席看来,连接两国关系这样好的事情,没有不帮的道理。在与尼雷尔总统会谈时,毛主席曾说道:
“你们有困难,我们也有困难,但是你们的困难和我们的不同,我们宁可自己不修铁路,也要帮你们修建这条铁路。”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指导下,中国和坦桑尼亚、赞比亚签署了中国援助修建坦赞铁路的合作协议。
毛泽东接见尼雷尔,痛快答应援建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空前高涨,殖民体系开始瓦解,因此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其中就有坦桑尼亚和赞比亚。
1961年,在坦桑尼亚独立时,只有一条铁路。其南部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深知不发展民族经济就不能巩固民族独立,也不可能有足够的经济来支持南部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尼雷尔迫切需要修建一条开发西南部地区的铁路。
而在赞比亚这边,
也是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其铜储藏量就占当时资本主义世界铜储藏总量的四分之一。
尽管境内有三条铁路,赞比亚独立之后,三个出海口都被殖民势力所控制,只剩下一条通往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的土路,下雨的时候根本不能通行。
因此,赞比亚总统也非常希望修建一条铁路来改善国内的交通状况。
然而,当他们向西方大国、世界银行以及苏联提出希望援建的要求时,都遭到了拒绝,一些美国人甚至对其冷嘲热讽:
“要在原始森林里开辟出一条路来修建成铁路是劳民伤财,是一场梦想,等于把美金抛向了印度洋。”
遭到拒绝之后,尼雷尔发誓:
“我就是牺牲自己也要修成这条铁路!”
多方求助无果,尼雷尔总统看到了周恩来总理宣布的八项原则,只能抱着渺茫的希望到中国碰碰运气。
1963年底到1964年初,周总理出访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苏丹等十几个非洲国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周总理在加纳与总统恩克鲁玛举行会谈时,提出了《中国政府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而这八项原则也在非洲各个国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时也引起了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的关注。
当周恩来得知坦桑尼亚的情况时,非常欣赏尼雷尔的这种精神,并给予了支持,但对于尼雷尔的这个要求,
周总理也认为一下子拿出十几个亿来做援建,确实是不符合我们当时的国力的,但是他认为可以在修建中逐步拨出。
1959年4月,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并开始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尽管毛主席已经退居二线,但外事活动少了,不过对于援建铁路一事,毛主席还是非常支持的。
在和周恩来商量的时候,毛主席说道:
“援助是相互的,要教育我们的干部不能以大国自居,当年在莫斯科与斯大林会晤时,你我的感受不会忘记吧?我们要为受援国设身处地想一想。”
毛主席深知作为一个贫困国家的滋味,因此,他要为那些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就这样,
援助坦赞两国修建铁路的决策决定了。
1965年2月,尼雷尔总统首次访华,受到了我方的热情接待。
17日,在抵达北京之后,刘少奇与其进行了会谈,会谈期间,尼雷尔对刘少奇说道,如果你们考虑的话,我们会感到非常高兴,但是如果你们有困难的话,我们也可以理解。
而刘少奇和周恩来也当即表示同意修建坦赞铁路。
19日下午,毛主席会见了尼雷尔,对于此次援助,毛主席深切地说道:
“你们有困难,我们也有困难,但是你们的困难和我们的不同,我们宁可自己不修铁路,也要帮助你们修建这条铁路。”
周恩来在一旁也说道,坦赞铁路修建成功之后,是属于你们和赞比亚的,我们还会教给你们技术。尼雷尔听后感动不已。
就这样,援建坦赞铁路的事情就定了下来。而当尼雷尔事后回忆时,也曾这样说道,1965年是他对中国的首次访问,此次访问令他终生难忘。
他说道,当时访问的时候他知道,中国也不富裕,所以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希望中国能够帮助造一家纺织厂,刘少奇当即答应了下来。
随后,又接着问道:
除了纺织厂,就没有别的啦?尼雷尔这才提出想要修建坦赞铁路的想法。
刘少奇听后,笑吟吟地说道:
“如果需要,我们就干!”
得到毛主席的批准之后,援建坦赞铁路就这样定了下来。其实在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时也并不顺利,使得尼雷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攻击。
美国从中作梗百般阻挠
坦桑尼亚独立之后,也受到了不少挑战。毛主席在与尼雷尔会谈时,曾提出了1964年初在坦桑尼亚发生的兵变,因为那个时候周恩来正在非洲访问。
毛主席接了周恩来的话,突然指着周恩来,对尼雷尔开玩笑道:“那次兵变是不是他搞的?”
在座的中国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尼雷尔听后也笑了起来,他知道毛主席是想要了解其中的原因,这才开了这样的玩笑。
随后他解释道,
那一次的兵变是帝国主义搞的,他有两个目的,第一就是想控制我们,第二就是让周恩来总理不能对我国继续访问。
因为周总理在访问非洲的时候发表声明说,非洲的革命形势大好,所以帝国主义怀恨在心,策划了那一次的兵变。
因为他们知道发生兵变之后我们是肯定会请他们来平息的,这样他们就可以赖在这里不走了,而实际上当兵变平息之后,我们就把他们送走了。
而在后来,尼雷尔想要修建铁路的时候,是将希望寄托在西方国家和苏联身上的,因为这些国家不管是从技术还是经济实力上看都是非常占优势的,但因为西方的冷漠和苏联的拒绝,使得尼雷尔不得不向中国寻求帮助。
而当西方国家得知中国要援助坦赞铁路时,便开始从中作梗,甚至攻击中国援建铁路“给中国渗入非洲的计划增加吸引力”是为了,还说“这将是西方国家在非洲遇到的最强烈的外交挑战。”
为此,考虑到中国的处境尼雷尔对于援建一事有些犹豫不决。
周恩来得知尼雷尔的想法之后,为了做他的工作,在尼雷尔访华四个月之后,主动回访坦桑尼亚。
他真诚地表示,
如果西方国家能修,但是如果他们提出苛刻的条件,那么就可以用中国援建和他们斗争。如果他们只打旗号不修的话,中国还是会修,如果他们中途暂停的话,中国也会修。
周恩来的意思就是说,不管西方国家是怎样的态度,一切都由中国来为他们兜底,同时,为了解除尼雷尔的顾虑,周恩来还表示中国将尽快派出考察组来此地进行考察。
周总理的一番心里话,打动了尼雷尔,也让他看到了中国对于坦桑尼亚的真心和诚意。
1965年6月,在伦敦举行了英联邦会议,英国不断攻击中国,美国也派出特使协助英国,企图阻止中国援建坦桑尼亚。
对此,尼雷尔总统在会上进行了坚决的反击。在会上,提议将由英国和加拿大对坦赞铁路进行考察。1966年8月,考察报告显示,修建该铁路是可行的,但是却无人承建。
就在这时,美国也提出将会帮助坦赞两国修建一条公路的建议,意大利提出将会修建一条输油管道。对此,
尼雷尔和卡翁达表示同意,但却表示,这两个项目是不能替代坦赞铁路的。
而美国的意图是希望借此机会挤掉坦赞铁路,但没想到的是,尼雷尔还是依旧坚持要修建坦赞铁路。
最终,英联邦会议未能完成坦赞铁路的协议,而这也让尼雷尔再次认清了西方的嘴脸。
1968年6月,尼雷尔再次访华,此次访问,中、坦、赞三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会议,正式启动了坦赞铁路的援建工作。就这样,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定了下来。
1967年12月,中国政府派出考察组,通过实地考察,很快提出了铁路全线基本走向和主要技术条件的建议。1968年5月,中国派出了680多人的勘测设计队。
与此同时,就在中国对于倾力援建坦赞铁路时,美国再次出来从中作梗。一位美国记者特别对尼雷尔进行了采访,他问道:
“总统阁下,您知道中国派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吗?他们都是脱了军衣的军人。”
那么为何我国会派军人去援建呢?
其实,当时我国的工程人员很多都是工程兵出身。而美国记者的用意就是挑拨离间,使得中国不能援建。
但尼雷尔是非常清楚这些人的嘴脸的,所以在得知中国工程人员是军人的时候,尼雷尔并不意外,还说道:
“我请他们来就是帮我们修建铁路的,这些人穿军衣就是军人,他帮我修铁路就是工人嘛。”
尽管美国政府尽最大的努力阻止中国援建坦赞铁路,试图用拖延和替代来阻止坦赞铁路的施行,但最终还是没能成功,显然美国低估了坦赞铁路在坦赞两国人民心中的重要性,更低估了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决心。
终于,在中、坦、赞三国的商议下,于1970年7月三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修建坦赞铁路贷款金额和偿还办法的协定书》、勘测设计报告的议定书和施工问题的会议纪要。就这样,坦赞铁路迎来了动工。
中坦赞三国人民齐心建设坦赞铁路
1970年10月,坦赞铁路正式动工。在坦桑尼亚达雷斯萨拉近郊的工地上,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和坦桑尼亚总统以及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中国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任方毅及代表团成员出席了此次开工仪式。
在此之前,因为英加两方撰写的勘探设计报告只是一份考察报告,根据多年国内铁路建设经验,周恩来认为坦赞铁路由中国援建,所以考察、勘探、设计、施工都应该由中国负责。
并叮嘱李先念,要派专家仔细研究报告,并将报告内容向坦赞两个朋友进行详细说明。中方派出勘探人员对与铁路沿线进行考察之后,确定铁路轨距为赞比亚所使用的“米轨”,铁路预估造价为“人民币9亿至10亿元”。
1970年7月6日,中、坦、赞三国在北京举行第四轮会谈,这是铁路开工前的最后一次三方会谈,主要内容是确定施工和贷款偿还方案。
但在此时,却出现了一次问题,双方因为“机车制动问题”意见不一,赞方认为要使用真空制动,而坦方却认为要用空气制动,双方对此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
周恩来对此表示了理解,不偏袒哪一方,提出了彼此结合的解决思路,
那就是在坦桑尼亚使用空气制动,在赞比亚使用真空制动,这样一来,大家都满意。
随后,周恩来还将这个问题交给了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只用三天的时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天之后,周恩来拿出了最终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同时设置真空制动和空气制动两种装置。
对此,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佩服不已,他曾说道:“周恩来对一些专家都认为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居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从而推动了坦赞铁路的建设。”
为了让坦赞两国领导人安心,周恩来还同意了坦赞两国延长贷款偿还期的要求,还款期限为30年。
坦赞铁路横贯非洲,东西全长约1859多公里,施工顺序决定着建路建设的成败,为此,周恩来提出了“由东向西,先坦后赞”的原则。
最快的方法是采用多段同时修筑的方法,但因为赞比亚的地缘政治比较纷扰,而且中国的经济实力和运输能力都有限,所以为了减少陆地运输成本,我们只能采取此种施工顺序。事实证明,周恩来的观点是正确的也是合理的。
为了加快施工,周恩来还提出要大大减少施工人员,增加施工机械,周恩来的这一方案也保证的工期的准时交付。
尽管加强了机械设备的使用,但修建铁路仍旧需要大量的人力,而我国也曾先后派遣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约5万人次。
对于援建人员的管理工作,毛主席非常重视,毕竟人多教育也不严,所以在之后尼雷尔访华时,毛主席亲自叮嘱:
如果发现什么问题和错误,就告诉我们的大使
。
尼雷尔表示,中国人员在谈桑人对他们不好的时候,和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工作是从来不发牢骚的,尼雷尔的母亲为了向援建人员表示感谢,还专门送了活羊和鸡鸭。
毛主席不悦地说道:“收人家的礼物不大好吧,以后成为风气不好。”
对于该问题,周恩来也多次作出指示,我们的技术人员要和当地的专家、工人一起劳动,不能特殊对待,这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
在铁路开工之前,周恩来特意叮嘱方毅,到了国外,要检查有没有强加于人的东西,出色地完成我们的本职工作,就等于出色地完成了一项政治任务。
在中、坦、赞三国的共同努力之下,
历
经5年零8个月的建设,坦赞铁路胜利竣工。
一位西方工程师在参观过坦赞铁路后,感慨万千地说道:
“只有修建过万里长城的民族,才能修建出如此高质量、高标准的铁路。”
1975年10月,铁路全线开始试运营,1976年7月,铁路全线正式运行。坦赞铁路全长1860公里,穿越高山、峡谷,森林等极端的地理条件终于建设成功。
坦赞铁路成为了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铁路大动脉,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和文化政治发展。
这条铁路代表着三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人民称之为“自由之路”,“友谊之路。”
中国人民不遗余力援助坦赞铁路,也为两国人民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对于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非洲人民铭记在心,直到1971年非洲人民做出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
1971年10月25日,美国纽约联合国会场一片沸腾,我国在历经千难万险之后终于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毛主席得知该消息之后,激动地说道:
“是非洲的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是啊,回望那些年来的艰险道路,除了我国人民和党中央的努力之外,还有非洲人民的支持,当在场的非洲代表得知该消息之后,顿时激动地手舞足蹈了起来,他们知道中国的不易,更从心底里为中国感到喜悦。
中非双方共同携手,谱写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感人篇章,而中非历久弥坚的深厚友谊将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