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鲁迅临终前,两次托人给毛主席送火腿,主席:果然鲁迅是最懂我的
创始人
2025-07-12 04:32:30
0

前言

鲁迅作为我国的一代文学大师,他文采出众的同时,对于国家和民族也有着极深的感情,正是因为他怀着救国救民之志。

所以在心中一直对于毛主席领导的中国革命,有着深深的向往。

在1936年,鲁迅因为患病,身体每况愈下之时,两次托人给延安的毛主席送去了火腿。

鲁迅为何要给毛主席送火腿呢?而毛主席收到火腿之后,又作何反应呢?

毛主席与鲁迅神交已久

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从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毕业的毛主席,就开始思考中华民族的命运。

看着中华大地上的人民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压迫下,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毛主席心中无比的痛苦,但是又感到迷茫。

他急切地想要找一条能够带领中华儿女走出如今的阴霾,走向胜利和光明的道路。怀着心里的志向和梦想,毛主席走出了自己的故乡湖南,来到了北京大学。

想要在这里慢慢寻找自己实现理想的路径。可是刚到北京的毛主席,手头并没有多少钱,急需解决的是自己的生活问题。

为了在北京稳定下来,毛主席通过自己的恩师和岳父杨昌济,在北大找了一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

这份工作对于毛主席而言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读很多的书,但是经济上的拮据也是不可避免的,当时毛主席的工资才仅仅只有8元。

毛主席除了工作之外,就是一直找机会去拜访一些知名的新文化人物代表,毛主席在那段时间里去见了陈独秀,胡适,以及周作人等人。

通过和他们的交往和接触,毛主席对于中国的局势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毛主席深刻地意识到,中国的革命要想成功,固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但是光有理论上的马克思主义还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即使想要效仿苏俄走武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需要走的路也更长。

而且中国当时绝大多数的人民是农民,怎样把农民的力量利用起来,让他们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显然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正在毛主席思考这些问题时,他偶然看到了鲁迅的文章,在鲁迅的作品里,他第一次触碰到了鲁迅不甘于在黑暗中沉默的灵魂,就感到鲁迅和自己有着相同的信仰。

毛主席发现,鲁迅的作品并不像其他人的作品一般,只是一味夸大革命党人的作用,而是用辛辣而尖锐的笔墨,写下了很多批判旧礼教的同时。

指责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的文章。毛主席对于鲁迅的作品越来越喜欢,心里也盼望着有机会能够和他见上一面。

当时的鲁迅已经是教育部的佥事,在文化界有着一定的地位,他听说过毛主席这个进步的年轻人,只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欣赏,却是一直都没有机会见面。

毛主席把鲁迅的《阿Q正传》读了一遍又一遍,他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之所以落后,不仅仅只是经济和生产上落后。

很多的农民也恰恰就像是鲁迅笔下的阿Q一般,麻木而愚昧,也不懂得革命的意义,这些都是要搞农民运动需要面对的问题。

毛主席带着鲁迅的作品,对于国民性的改革,有了深刻的看法,毛主席欣赏鲁迅,更多是欣赏他勇于为农民发声。

意识到农民这个群体才是革命的主力,中国要想觉醒,就应当让中国的无数个普通的农民觉醒。

毛主席始终没有和鲁迅见面,但是他感觉到鲁迅的心和自己的心一样,也是为劳苦大众而战斗的。

不幸的是,在1927年的时候,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制造“四一二政变”,一时之间共产党人的处境变得非常危险。

鲁迅在当时也不愿继续留在广州同国民党右派同流合污,他眼睁睁地看着爱国学生被逮捕,被迫害而无计可施。

只能是离开了广州去往上海,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难过。本来鲁迅怀着一颗报国的热切的心,此时却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而毛主席也被迫开始秋收起义,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和反动派作斗争。

毛主席:鲁迅留在上海作用更大

鲁迅虽然说后来去到了上海,但是心里一直牵挂着毛主席率领的工农红军,希望红军能够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鲁迅在上海时,因为受白色恐怖的封锁,他的很多作品都无法公开发表,只能靠不停地化用各种笔名,来发表自己的文章。

鲁迅当时因为受到了国民政府的通缉,只能在租界里租房子居住,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自己的稿费来维持。

鲁迅心里惦记着毛主席,起初在秋收起义失败后,鲁迅曾经惆怅地坐在桌前一夜无眠,他思考中国的出路在哪?

又担心毛主席现如今的处境,后来听说毛主席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他心里很是高兴。

以至于妻子许广平发现,他因为兴奋烟也抽的少了一点,还逗着年幼的海婴玩了一会儿。

在鲁迅眼中,这片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将燃烧到整个中华大地,让民众慢慢走出阴霾,拥有希望。

鲁迅在略微平静下来之后,又开始握紧手中的笔来写作,他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刺痛沉睡中的国人,让他们从麻木不争中觉醒。

鲁迅的志向支撑着他不断地通宵达旦地写作,尽管有时被发表后,因为各大媒体生怕被国民政府迫害而进行了很多的修改。

但是鲁迅依然不曾有一刻的松懈,他把心中的火焰,化作了笔下的文字,在纸上蔓延,在每一个有着报国情怀的年轻人蔓延。

鲁迅心里默默祝福着毛主席,渴望毛主席能够带领人民走出阴霾与黑暗。毛主席在井冈山代表了共产主义的力量,是鲁迅这样的爱国人士心中的火苗,但也成了蒋介石眼中钉。

蒋介石为了掐灭革命的火种,竟然丧心病狂地向井冈山发动了围剿,而毛主席也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积极地进行反围剿斗争。

在毛主席英明的军事指挥下,斗争尽管很艰苦,但是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不过在红军队伍里,当时还是有人存在急躁冒进的思想,急于向湖南进攻,毛主席为了支援他们,星夜率军下山。

就在行军的路上,毛主席即兴填了一首《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主席的这首诗因为是即兴填成的,所以并不遵循传统的格律,但是却洋溢着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和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鲁迅通过他和我党的联络人冯雪峰阅读到了毛主席的这首词时,虽然词句浅白如话,但是却在气势上很是大气。

鲁迅看后觉得毛主席襟怀开阔,反而能把浅白如话的语言融入诗词而毫不生硬,实在是难得,随口就说了一句:

“这首词很有‘山大王’的气概!”

后来,冯雪峰因为各种原因,来到了中央红军中工作,在见到毛主席时,就谈论起了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并把鲁迅对这首词的评语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说:

“鲁迅先生真是我的知音呀,不过我们是有马列主义指导的‘山大王’。”

冯雪峰见毛主席如此的幽默乐观,一开始见到毛主席的紧张和不适,也被一扫而空,毛主席也和冯雪峰聊了关于鲁迅的创作和作品。

因为鲁迅的很多作品都是用化名出版,所以毛主席就和冯雪峰说:

“好久没看到鲁迅先生的新文章了!”

其实冯雪峰心里明白内情,就不由的感到心里发酸,和毛主席说了鲁迅现在上海受到通缉和限制,甚至有时候不得不躲到日本朋友的书店避难,写作也要不停地换笔名。

用来规避反动当局的查封,毛主席知道鲁迅现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工作很不容易,就长叹了一口气。

冯雪峰通过和毛主席的交谈,感觉毛主席虽然说没有和鲁迅见过面,但是心里一直很敬重鲁迅的为人,也欣赏他的才华,同时考虑到鲁迅眼下比较窘迫的处境,就和毛主席说:

“要是鲁迅先生来苏区,不是更能为我们党工作吗?”

毛主席想了一会儿,却回答说:

“你不觉得他留在敌占区,能够为我党作更多贡献吗?”

冯雪峰听了以后,想到有鲁迅在敌占区,无异于是一把尖刀插在敌人的身上,可以通过他的笔墨,让更多民众看清国民政府反动的本质。

冯雪峰作为鲁迅先生的学生和联络人,和毛主席在一起的时候,谈起最多的就是鲁迅的爱国情怀。

毛主席觉得鲁迅作为一个文人,能够有勇气以笔为刀剑,同手里拿着真枪实弹的反动派斗争,实属不易,心里也牵挂着鲁迅在上海的生活。

鲁迅在上海的那些年,知道红军踏上长征的旅途后,一面为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担心,一面想到国民政府对自己的迫害。

以及东三省沦陷后,多少父老乡亲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的亡国奴,但是国民政府依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让鲁迅感到十分的忧心和愤怒。

在种种原因的折磨下,鲁迅抽烟抽的越来越多,夜熬得越来越晚,而这大大损害了他的健康。

他愈发的憔悴了,脸色也开始发黄,虽然在许广平的再三督促下,他去看了医生,

但是药物只能暂时缓解他身体上的病痛,又如何能够让他的心病得到治愈呢?

鲁迅的心病是中国在内忧外患时群众暴露出来的国民劣根性,和自己祖国山河破碎的心痛,所以尽管不断地吃药,但是鲁迅的身体依然是每况愈下。

他在病中依然笔耕不辍,用笔下的文字试图再多唤醒一些麻木不仁的国民。

鲁迅虽然身体走了下坡路,但是一直关注着红军的动向,得知长征胜利会师,在陕北建立了根据地之后,鲁迅虚弱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鲁迅:火腿一定要送到

冯雪峰在跟随毛主席带领的红军走完长征后,曾经回到上海去看望鲁迅,和鲁迅讲一些长征的经过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鲁迅听了以后,心里感到很是高兴。

鲁迅从来没有见到毛主席,但是在冯雪峰的讲述中,他感到被他戏称为“山大王”的毛主席,或许正是能够带中国走出阴霾的人。

他的革命比自己所批判的辛亥革命要彻底的多,因为他让延安的很多老百姓都真正得到了教育和解放。

在鲁迅的心里,此时早已经把毛主席当作自己的好友,他知道毛主席率领的红军经过了长征之后。

此时虽然安定了下来,但是在物质上还是十分的贫乏,所以就购置了八个火腿,以及香烟和围巾,让冯雪峰给毛主席送去。

冯雪峰拿着这些鲁迅的礼物,不远千里返回了延安,因为各种原因,冯雪峰并没能把火腿送到毛主席手上,只是送去了那条围巾。

毛主席看着送来的围巾,想到鲁迅先生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支持,心里不禁十分感慨。

同时毛主席听说鲁迅如今身体已经是病入膏肓时,又感到十分的难过,他真心祝福鲁迅能够好起来,再继续用他的笔战斗。

甚至毛主席设想着,将来革命胜利了让他看一看社会主义的中国,可惜这个愿望终究还是不可能实现了,鲁迅孱弱的身体将他这个勇敢的斗士绑缚在了斗室之中。

鲁迅在病重时,心里一直惦记着给毛主席买的火腿,他知道毛主席在延安,粮食尚且都不很够,又怎么能够吃到肉,有了那些火腿,毛主席和他身边的领导同志都能补补营养。

当鲁迅后来听冯雪峰说,火腿并没有送到,只送到了围巾时,心里立马觉得不爽。

鲁迅直接又买了4个火腿,叮嘱冯雪峰这次一定要送到毛主席手里,这一次冯雪峰终于把火腿交到了毛主席手中。

毛主席拿着沉甸甸的火腿,知道这是鲁迅对自己的关怀和心意,也表达了鲁迅对革命的热忱。毛主席笑着说:

“果然鲁迅先生是最懂我的”

说完,毛主席给鲁迅先生回信一封,让鲁迅知道自己已经顺利收到了他的礼物,并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感激和关怀。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受到当时各种条件的制约,等毛主席这封信辗转到达上海时,鲁迅先生已经因为重病离开了人世。

那一年鲁迅只有54岁,与其说是被病痛折磨而早逝,不如说更多是因为有志不得伸,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将他的心一次又一次地摔碎。

再加上他为了自己的信仰,长期不辞劳苦地工作,将他的身体彻底压垮了。

毛主席知道鲁迅逝世的消息后,心里也是十分的悲伤,虽然他们始终未曾见面,但是在毛主席心中,早已将他视作自己的战友和同志。

鲁迅在逝世之前给毛主席的火腿,也成为了毛主席收到的鲁迅唯一的,也是最后一份礼物。

毛主席对于鲁迅敢于在白色恐怖的地区和敌人作斗争的勇气十分欣赏。后来也经常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对于此生未能够和鲁迅先生见一次面,感到十分的遗憾。

毛主席后来在解放以后的1961年,那一年正好是鲁迅诞辰80周年,毛主席想起鲁迅在白色恐怖的残酷环境下,依然不忘初心,坚强地同敌人作斗争,就写下了诗词,来纪念这个特殊的友人,全文如下:《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这两首诗用文学的手法,让鲁迅先生为革命发声的大无畏精神跃然纸上,同时引用典故,把鲁迅的精神同古时的文士作为对比,表达了对鲁迅才能和人格的肯定。

鲁迅的一生有过很多的好友,毛主席作为鲁迅精神上的好友,尽管一生都未曾见面,并不阻碍他们心意相通,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救中国。

可惜的是,鲁迅没能够看到毛主席等共产党人建立的新中国就早早离开了人世,成为了毛主席心中永远的痛。

鲁迅虽然说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就去世了,但是他的作品后来多篇被选入了新中国的教材,真正成为了国民心中的文化圣人。

相关内容

原创 ...
顾客违反商家规定且不听劝阻,还伸手将工作人员推倒致其手骨折。 如此...
2025-07-12 08:36:59
原创 ...
1949年5月27日,盘踞上海的国民党军队彻底兵败,解放军队伍开进...
2025-07-12 08:33:50
原创 ...
自从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军舰大炮打开中国国门,中国便从此进入屈辱...
2025-07-12 08:33:36
原创 ...
三家分晋是先秦时期,中华文明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老东家晋国...
2025-07-12 08:33:35
原创 ...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世界宣告...
2025-07-12 08:33:30
原创 ...
重文轻武的宋朝,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不仅要做生意还要晚婚 【引言】...
2025-07-12 08:33:29
原创 ...
如果不是周边都是同行的游人,站在这家店里,还真以为是穿越到千年之前...
2025-07-12 08:33:24
原创 ...
一九五三年,我国和尼泊尔之间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冲突,原因就是珠穆...
2025-07-12 08:32:49
原创 ...
世界十大古墓中,中国占两个,兵马俑和马王堆,和胡夫金字塔并列。但在...
2025-07-12 08:32:37

热门资讯

又一民营银行换帅,前任曾领衔掼... 又一家民营银行换帅,这次是位于行业尾部的锡商银行,资产规模刚过400亿,成立仅5年。 6月23日,李...
原创 明... 在北京昌平的天寿山麓下,延绵着一片占地120平方公里的景区,那里便是明十三陵,安息着大明王朝的十三位...
原创 明...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明朝大将冯胜(冯巩祖先)、傅友德、陈德等人率军出击甘肃,光复兰州,重新夺...
原创 “...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孕育了无数个朝代,每个朝代在缔造属于自己辉煌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让人诟病的弊端,就像...
原创 三... 如果有人问,三国中最使人印象深刻的是谁?毫无疑问,一定是被各种演义塑造成半神形象的诸葛亮了。无论是《...
原创 成... 我们知道,历史是胜利者改造出来的时代,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很多胜利者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往往把失败者的...
原创 黄... 黄忠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老将,一出场就过了花甲之年。按照正常发展,黄忠基本上不会有什么作为了。关羽瞧不...
原创 三... 三国:东吴如果有五虎将谁能上榜?一人射杀张辽,一人害死关羽! 历史上东吴并没有五虎上将,演义里也没有...
原创 长... 长平之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在此次战役中,赵国被白起坑杀了四十万大军,震惊中原。而作为...
商道酬信 商道酬信是经商的诚信... 商道酬信 商道酬信是经商的诚信之道。君子行事,一言九鼎,自然就能左右逢源,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