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不会说官话就不能参加科考,雍正的“推广京普”政策别具一格
创始人
2025-07-12 04:07:34
0

今设立正音书馆,凡举人生员巩监童生不谙官话者不准送试。

1723年(雍正元年),46岁的爱新觉罗.胤禛继承了皇位,史称雍正帝。一生共在位了13年的他,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勤于政务的皇帝,甚至评价他为“清朝最励精图治的皇帝”也不为过。在其任上,改土归流、耗羡归公、摊丁入亩,每一件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不过因为其皇位的正统与否,在史学界他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皇帝。本文旨在通过雍正颁布的一件关乎全国学子命运的诏令,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一、一份闻所未闻的诏令

1728年(雍正六年),一件令很多满洲贵族都不理解的事情发生了,这一年,雍正正式设立正音书馆,何为“正音书馆”,根据《清史稿》中的记载,设立此馆之目的,在于正式推行老北京官话,推行范围全国。尤其在当时方言浓厚的福建、广东等地更是专门下令重点推行。不仅如此,雍正还使出了一招杀手锏:举国学子一旦听不懂官话或者是不会说官话,直接取消科考资格。科举考试作为历朝历代登入仕途的重要甚至唯一的途径,经过雍正“推广官话”政策的影响下,变得更加地弥足珍贵。

那么,问题来了,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早在入关前夕便开始实行“剃发易服”、“汉满同化”制度,清朝的帝王以满语为一国之语和民族标志,当然雍正自然也不例外。试想在这样的王朝下,突然从天而降一道推广汉语普通话的诏令,自然引起了极大的争论。

不过争论归争论,皇帝既然决定的事情,最终还是要执行的,何况还是果决干练的雍正。很快,在诏令颁布后不久,全国范围内便开始效仿京城建造了各地的推广汉语的机构,中央叫“正音书馆”,地方叫“正音书院”,尤其是诏令中所点名的福建、广东二省,正音书院的普及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当地的学子们必须经过官话科目的考核,才可以算是有资格参加科举大考,更有甚者,明确规定如果有不会不懂官话的童生,是连最基础的秀才都不能考取的。

二、雍正不可不虑的担忧

当然,雍正所闹出的大动静并非是他一时兴起的冲动之举,这件事实际是经过他深思熟虑过的。

首先,在以满语为国语和民族标志不变的前提下,适当的宣传推广一下京普(老北京普通话),既可以使得自己博个”兼容并包、有容乃大”的好名声,又可以使得大臣们的整体文化水平得到更加全面的扩展和提高。

其次,雍正作为一国之君,他需要考虑的并不仅仅是自己在位时所需要办的事,而是需要用更长远的眼光来决定每一件诏令的具体内容。虽然清朝是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也恰恰因为这个少数,才让雍正最终下定决心推广普通话,这样可以使清朝走得更加长远。

最后,雍正在此事上还有一个私心。因为自身皇位的正统与否备受争议,而他继位后首要的任务是需要做很多高瞻远瞩、长久有利的事情来彰显自己,从而使世人觉得他这个皇帝是“上天授予”,是真命天子,非泛泛之辈。

三、后世的延续及发展

雍正所认为极富远见的“推普”诏令,一开始全国各地纷纷效仿执行,甚是认真。只可惜随着清王朝“天朝上国”思想的发展蔓延,自乾隆以后清朝开始走下坡路,国家也越来越不重视该诏令的实施,《清史稿》载曰:“至嘉庆、道光时,福建仅存邵武郡城一所,然亦改科制,广东则更无闻矣。”,可见“推普”诏令的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雍正当年的预期。

中国民间各操土音,致一省之人彼此不能通语,办事动多扞格,兹拟官音统一天下语言,故自师范以及高等小学堂,均于中国文一科内附于官话一门。其练习官话,各学堂皆以用《圣谕广训直解》一书为准。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雍正去世后的第167个年头,这份早已被清朝统治者所忘却的诏令又被重新拾了起来,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晚清名臣张之洞等人在《学务纲要》中提出,由于民间各地方言不一,导致一个省的人都交流困难,所以应从娃娃抓起,在师范和高等小学堂中,专门开设官话的课程,以此方可国人沟通无碍。1909年(光绪元年),改组后的清资政院会议上,正式将“官话”改为了“国语”。

很显然,张之洞提出的这个建议恰恰是100多年前雍正所颁发的“推普”诏令的继承和发展,所以从这方面来看,虽然雍正当年的诏令看似经历了“夭折”,实际上却为1902年的“官音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普通话推广上,雍正的功劳还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参考资料:

《清世宗实录》

赵尔巽《清史稿》

蔡东藩《清史演义》

孟森《清史讲义》

相关内容

原创 ...
顾客违反商家规定且不听劝阻,还伸手将工作人员推倒致其手骨折。 如此...
2025-07-12 08:36:59
原创 ...
1949年5月27日,盘踞上海的国民党军队彻底兵败,解放军队伍开进...
2025-07-12 08:33:50
原创 ...
自从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军舰大炮打开中国国门,中国便从此进入屈辱...
2025-07-12 08:33:36
原创 ...
三家分晋是先秦时期,中华文明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老东家晋国...
2025-07-12 08:33:35
原创 ...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世界宣告...
2025-07-12 08:33:30
原创 ...
重文轻武的宋朝,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不仅要做生意还要晚婚 【引言】...
2025-07-12 08:33:29
原创 ...
如果不是周边都是同行的游人,站在这家店里,还真以为是穿越到千年之前...
2025-07-12 08:33:24
原创 ...
一九五三年,我国和尼泊尔之间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冲突,原因就是珠穆...
2025-07-12 08:32:49
原创 ...
世界十大古墓中,中国占两个,兵马俑和马王堆,和胡夫金字塔并列。但在...
2025-07-12 08:32:37

热门资讯

原创 辛... 世界第一辛纳在温布尔登锦标赛表现亮眼,距生涯首座温网冠军仅一步之遥之际,但其绯闻女友哈桑诺维奇(La...
第5届全国大学生冰壶锦标赛在哈... 原标题:第5届全国大学生冰壶锦标赛在哈圆满收官 11日,第5届全国大学生冰壶锦标赛在哈尔滨平房区冰壶...
原创 黑...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巴金 ...
原创 山... 历史是一幅宏伟的画卷,而我们则是阅读者和解读者,透过时间的长河,发现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故事。山东,作为...
原创 司... 司务长亲自下河抓了一些小鱼,特地炸了送给毛主席做下酒菜。主席闻了闻说道:真香啊!可惜,没有放点辣椒一...
原创 在... 邬思道这个人是二月河在《雍正王朝》中是一个BAG般的存在,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事,...
春秋勃兴读书风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墨、名、阴阳等“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汉书·艺文志》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
原创 黄... 黄埔军校所孕育的军官,多以前五期最为璀璨,而又以第一期所培养的将才最多,在这里按其信仰不同分别罗列一...
如果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看历史,“... 1140年,在新一轮的宋金大战中,南宋大军不仅顶住了金军主将完颜宗弼(金兀术)发起的新一轮攻势,先由...
大唐中兴名君:勤于政事,被称小...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十三年,他勤于政事,积极改革,对内整顿吏治,削弱藩镇,对外积极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