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的气魄有多大?
创始人
2025-07-11 21:33:01
0

毛主席的气魄有多大?他指挥淮海战役

把蒋介石“五大主力”中仅剩的两大主力

“第5军”和“第18军”消灭干净

,摧毁了蒋介石赖以支撑战争的中坚力量,从此,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加速崩溃!

辽沈战役歼灭了蒋介石“五大主力”中的“新1军”和“新6军”,加上1947年孟良崮战役中被歼灭的整编第74师,蒋介石最为倚重的“五大主力”五去其三,对他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但毛主席并没有给蒋介石喘息的机会,而是乘胜在中原地区发动了淮海战役。

毛主席对蒋介石的排兵布阵了若指掌,蒋介石把国民党军队重点分布在徐州、沈阳、北平、汉口、西安和太原6个战略据点,其中以沈阳和徐州两大集团为主干。沈阳集团在辽沈战役中被消灭,如果再解决徐州集团大部,那就会让国民党军失去主力。基于这种判断,

正当辽沈战役即将获胜之际,毛主席就已经开始运筹帷幄,准备在以徐州为中心发动淮海战役了。

蒋介石在徐州地区集结重兵,企图利用在徐州交会的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线及公路密集、适宜机动增援的便利,以重兵防堵的办法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力求控制徐州、巩固江淮、屏障南京,以挽救危局。

在蒋介石这种战略意图之下,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内竟然集结了国民党军多达80万人的重兵,包括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的4个兵团和3个绥靖区部队,以及后来从华中增援的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场的兵力对比上,国民党军仍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且非常密集,具备了相互之间迅速增援的机动能力。

9月24日,济南战役还没落下帷幕,向来富有军事韬略的华东前线指挥员

粟裕便致电中央军委,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

,毛主席当即复电表示,举行淮海战役甚有必要,并明确提出淮海战役要分三个步骤作战,最理想的结果是歼敌十几个旅,打通山东与苏北的联系。

10月11日,毛主席起草关于淮海战役的部署意见,明确提出先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刘峙集团右翼劲旅黄百韬兵团,实现中间突破;要求一半以上兵力担任牵制、阻击任务,使徐州方向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不敢全力东援;并要求中原野战军在郑州、徐州一线配合,以牵制孙元良兵团来援。

10月22日,毛主席致电华东、中原前线指挥员,要求中原野战军在攻取郑州后全力东进,与华东野战军紧密配合,举行徐州、蚌埠作战,将刘峙陷于孤立地位,这就意味着

淮海战役的规模扩大已成定局。

解放郑州、开封,以及辽沈战役全线告捷后,在中原野战军主力和东北野战军都已能机动的情况下,

毛主席迅速形成了歼灭刘峙集团的战略意图

11月1日,毛主席为中央军委起草指示电,确定了由陈毅和邓小平统一指挥华东、中原野战军共同进行淮海战役,由此,整个战役的参战部队达60多万人,形成了全歼敌军主力的战役部署。随即,中央军委成立中原和华东两个野战军的统一领导机关——淮海战役总前委,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

邓小平担任前委书记。

蒋介石吸取卫立煌全军被歼的教训,命刘峙各部向徐蚌线收缩兵力,安排了

“徐蚌会战”

计划:以23万人防御平汉路南段及长江中游地区,钳制中原野战军主力;将刘峙集团4个兵团等70万人分别置于津浦路徐州到蚌埠段及其两侧,以攻势防御,拱卫南京、上海。蒋介石收缩兵力的安排,正是毛主席求之不得的,因为他就是要封闭战场,就地全歼敌人的重兵集团。

毛主席及时汇总了刘伯承、粟裕等前线指挥员的意见,根据敌情的变化,判断敌人有大退却的迹象,当即决定将原定的淮海战役的规模、目标和任务都进行

大范围扩展

。11月9日,毛主席致电陈毅、邓小平、粟裕,对淮海战役的方针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安排,这个方针的目的就是隔断徐蚌,全歼刘峙集团。

毛主席的战略决策成为淮海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关键。

11月9日,毛主席又接连追发了4封电报,反复向淮海战役前线指挥员强调:

要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不要让敌人南窜!

华东和中原野战军按照毛主席的各项电令部署,迅速向徐州地区预定目标发起进攻,淮海战役就此拉开序幕。此时,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开始向徐州收缩,黄百韬兵团的主力也沿陇海路西撤。与此同时,敌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23000人起义,为我军迅速切断黄百韬兵团的退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3个纵队乘机直插徐州东侧,李弥兵团不等黄百韬兵团抵达预定会合地点就慌忙向徐州撤退。山东兵团3个纵队迅速于10日切断黄百韬退路,并占据了阻击徐州东援之敌的有利地形。同日,我军12个纵队从四面八方将黄百韬兵团4个军团团团围住,刘峙深感徐州受威胁,急令各兵团迅速向徐州靠拢。

身在西柏坡的毛主席对徐州战局了如指掌

,他认为歼灭黄百韬兵团已成定局,只是时间早晚几天的事情,因而,他把指挥重心转移到南面的徐蚌线,他要考虑的是,如何就地全歼徐州地区的守敌。于是,11月11日,毛主席致电邓小平、刘伯承和陈毅,要他们歼灭宿县附近的敌人,完成包围徐州的战略任务,然后以宿县为中心,控制整个徐蚌线,构筑几道防线,以阻止徐州敌人南逃。倘若敌人南逃,协同华东野战军全歼徐州逃敌。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中原野战军于12日晚全面发动徐蚌线作战,至16日,全歼宿县之敌,并斩断了徐州与蚌埠的联系,提前完成包围徐州、切断敌人退路的战略任务。同日,毛主席致电中原、华东野战军,由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淮海前线作战,临机处置一切问题。

16日晚,华东野战军向黄百韬兵团发起总攻,到22日傍晚,全歼黄百韬兵团7万多人,并当场击毙黄百韬。这时,邱清泉、李弥兵团迅速向徐州收缩,自蚌埠北进的李延年兵团也滞留不前,只有长驱500里的黄维兵团孤军突进,且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毛泽东数次致电总前委,

再三强调,解决黄维兵团是关键,

如果能完全歼灭黄维兵团,则整个淮海战役就起了决定性的变化。

23日9时,黄维兵团向我军阵地发起猛攻,敌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却不敢继续北进,邱清泉、李弥兵团则缩回了徐州,于是,敌人形成了黄维兵团单兵冒进的态势,总前委书记邓小平当机立断,决定歼灭黄维兵团。毛主席接到邓小平的作战计划报告后,当即复电表示完全同意先打黄维兵团,并要华东野战军派必要兵力参加,

毛主席还交代,情况紧急时,一切由总前委相机处置,不要请示。

12万人的黄维兵团是蒋介石嫡系中的精锐兵团,其中第18军是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蒋介石害怕黄维兵团被歼,命黄维不顾一切全力向东攻击,与李延年兵团会合。同时,他又命李延年全力接应黄维兵团,以冲出人民解放军的包围。11月28日,蒋介石命令杜聿明率3个兵团杀出徐州,先解黄维兵团之围,再一同南撤。

12月6日,中原野战军对黄维兵团发起全面进攻,至10日,歼敌5万人,并进一步缩小对敌人的包围圈。此时,由蚌埠北援之敌李延年、刘汝明2个兵团则被困在距黄维兵团仅35公里之处。12月13日夜,总前委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集中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全面总攻,当夜全歼黄维兵团,并活捉了黄维。

而被重重包围于陈官庄狭小地域内的杜聿明集团约30万人也已陷入绝境,企图突围的孙元良兵团又被歼灭,杜聿明企图依靠全军密集在一起,以及坚固的工事而固守待援。此时,运筹帷幄的毛主席已经发动了平津战役,毛主席为稳住华北的傅作义集团,并不让蒋介石下决心通过海运平津之敌南下,决定对杜聿明集团暂停进攻,不作最后歼灭的部署。

毛主席这招“围而不攻”的兵法意义重大,一方面麻痹了敌人,使蒋介石放弃了把平津之敌通过海运南下以苦战硬拼的决心,趁此时机,我军实现了淮海、平津战役相互配合,大量歼敌的目的。另一方面,被围困的杜聿明集团又诱使李延年兵团再次北上救援,便于担任南线防御的中原野战军诱敌深入,歼其一部。

高明的毛主席在此时对杜聿明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敦促他率部投降,在白雪皑皑的战场上,杜聿明部粮草断绝、饥寒交迫,人数庞大的部队只好剥树皮、啃马骨充饥,军心涣散,其中1万多人纷纷向我军投诚。到1949年1月初,东北、华北野战军完成了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毛主席当机立断,下令对淮海战场的敌军发起总攻。

只用了4天,就全歼了杜聿明南下兵团,俘虏了杜聿明,当场击毙邱清泉,李弥伪装逃跑。到1月10日,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共歼灭了国民党军在华东、中原战场的56个师约55万人,蒋介石仅剩的“五大主力”之中的第5军和第18军均被歼灭,精锐丧失殆尽,摧毁了蒋介石赖以支撑战争的中坚力量,此战

尽显毛主席的大气魄,

从此,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加速崩溃

。淮海战役结束后,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向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报告:国民党政府早日崩溃是不可避免的了!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飞夺泸定桥”是关键一役。1935年5月29日...
2025-07-13 04:33:34
原创 ...
当殷商的历史传承到帝辛时,商朝初年的鼎盛早已不复往昔。尽管我们不知...
2025-07-13 04:33:32
原创 ...
孙绍祖,是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府门下,乞求...
2025-07-13 04:33:27
原创 ...
《史记》中有记载一段孔子所说的话:“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
2025-07-13 04:33:18
原创 ...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上海沪宁火车站出现一声枪响,被誉为“...
2025-07-13 04:33:06
原创 ...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四十三)支道林 谈到中国传统的宗教问题,无非就...
2025-07-13 04:32:55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是一句民间谚语,最初的解释是黄河改道,...
2025-07-13 04:32:51
原创 ...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地维...
2025-07-13 04:32:45
原创 ...
文 ┃文化三家店 一说起赵普,人们立马想到 “半部论语治天下” ,...
2025-07-13 04:32:41

热门资讯

廖国被灭 其后以国为氏 寻根溯源 1.出自己姓。据《左传·昭公二九年》及《风俗通》等资料所载,颛顼帝后裔叔安夏朝受封于廖国(...
原创 清... 清入关后,将八旗军队分为两个部分,一半驻防在京师称为“京营八旗”或“京旗”;另一半分驻京畿与各省,称...
原创 南... 南北一统:高颎用计困陈人,杨坚发兵下江南 先是隋主杨坚有意图陈,尝向高颎问计,高颎答道:“江北地寒...
原创 七... 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这是我们常用来嘲讽贪官污吏的用语。知县在朝中位于七品,我们都说“七品芝麻官”...
原创 建... 文 影中纪实 编辑 影中纪实 前言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名的重要性和神圣性可谓是不言而喻。 它是国家...
原创 毛... 毛主席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也是十分具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性的新中国引路人。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一些话...
原创 在... 嘉靖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位皇帝,史书称他是“中材之主”, 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
原创 清... 1960年1月26日,正是除夕。在北京东城区就任区政协委员的金蕊秀,接到了一个通知:前往载涛家里集合...
原创 清... 清朝时期附属国,请求改名不料皇帝大怒,把国名倒过来并沿用至今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