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大明何时亡?刘伯温:国运六百半,可惜朱元璋没听懂
创始人
2025-07-11 08:02:01
0

王朝更迭、江山易主是古代封建王朝的正常现象,统治者们在上位之初都希望自己的统治能够长久,子孙后代可以将国家治理的繁荣昌盛,成就万世不拔之基业;当然,这些都是皇帝们心中的理想和目标,有理想是好的,起码会为了这份理想做个勤政爱民仁君。

布衣天子朱元璋从底层群众中走来,他亲身经历了元末的乱象,登基为帝后,也怕自家出现不肖子孙;他找来刘伯温,问他大明何时会亡,刘伯温说:国运六百半,这位大能的话饱含深意,只可惜朱元璋没听懂。

01宦海沉浮

刘基,字伯温,浙江南田人;少时由父亲教授读书识字,是当地有名的天才少年,十二岁就中了秀才,在乡间颇有名气;两年后,刘基进入当地府学继续读书,不仅博闻强记,还能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加进自己的见解,很快就成为师长们的重点培养对象。

离开府学后,刘基拜师名士郑复初,无论是儒家经典,还是其他流派的名家典籍,刘基都能从中汲取提升自身的知识,正是这段时间的学习和积累,杂糅了百家学术,开阔了思维和眼界。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基的勤奋努力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获得了人生的第一份契机;那一年刘基赴京赶考,参加会试,一举高中,因为兵乱无法接受朝廷任职,三年之后才正式去报到。

元朝统治中原时对汉人进入国家管理系统是名额限制的,即便是非常有才华的人也处处被压制,所以高中进士的刘基进入朝堂后只得了一个八品小官;不过刘基并不在意官职高低,只要是能为民办事,功名利禄都不重要。

刘基励志做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可是豪绅地主和贪官污吏并不能让他如愿,他能清理一个、两个玩忽职守的官员,却无法改正这些不良风气;而且刘基的行为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虽然上司能庇护他一时,但无法抵抗更大的背景势力,凭他一人之力是无法改变的。

无力改变现状,刘基也不愿意与他人一样摆烂躺平,他的做法和想法与朝堂上同僚意见相左,这样的君主和朝堂不是他想要辅佐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与其天天提防政敌陷害,刘基直接交了辞职书,卸任隐居了。

02终遇明主

辞官后的刘基在村中做了一段时间的教书先生,闲来和友人们一起谈谈时局和国事;偷得浮生半日下,半隐居的生活很是惬意,刘基的才学早就名扬天下,与之往来的也都是各方学者和方外人士,大家以诗会友,都是相见恨晚的感觉。

元朝末年,中原地区的天灾人祸频生,哪里都不是净土,面对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事,朝廷再次启用刘基;浙东地区匪寇猖獗,刘基想要诛杀方国珍众人,以绝后患,但方国珍重金贿赂官府得以招安,刘基再也忍受不了朝廷的腐朽氛围,再次辞官回乡。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基少年成名,本应该受到朝廷重视有一番作为的,奈何元朝皇帝没能看到刘基身上的闪光点,错过了一位堪比诸葛亮一般的人才。

朱元璋是众多反元势力中的一员,他有一定的眼界,常年在军中积累了不少行军打仗的本事,这位平民皇帝自己没什么文化,却对名士贤能十分敬重,当他听说南田先生刘伯温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时,就想着一定要将此人收归麾下。

刘伯温二度入仕都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他虽有才却不想跟着庸碌无为的君主;朱元璋为了能让其出山,也是拿出了刘备三顾茅庐的精神礼贤下士,刘伯温也被朱元璋的诚心打动,随着新主一起逐鹿天下。

有了良辰辅佐,朱元璋的宏伟蓝图更加清晰明了,刘伯温也充分展现了他才华和能力,在很多关键时刻帮助朱元璋分析情势,制定作战计划,使朱元璋的部队加快了统一江南的步伐,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

03神级预言

文臣武将都是国家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将开疆拓土,都是真刀真枪从战场上拼杀出来的;而文臣谋士却在功勋背后默默付出,很多时候,战场和形势的预判需要有人统观全局进行分析,越是反复推敲过的战术阵法,越能在战场上发挥出作用,也会减少己方伤亡。

刘伯温就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人,他的很多神之预言都应验了,对于已经登上高位的朱元璋来说,曾经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臣们都拥有着不亚于他的功绩,如果想要造反,他也未必压得住。

像刘伯温这样绝顶聪明的人怎么会不知道皇帝的心思呢?从朝堂上的变化和人事变更他就明白,皇帝是忌惮他了;我本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高位上的人不再是当年请他出山的吴王了,天威不容触犯。

一次君臣谈话,朱元璋让刘伯温占卜大明的国运,结果显示是300年左右,他不敢直接告诉皇帝,只能玩了一个文字梗,告诉朱元璋大明国运六百半;奈何皇帝陛下没文化,这种涉及国运的事又不能随便和大臣们谈论,以为六百半就是650年,乐呵呵接受了。

刘伯温看清了朝堂形势,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告老还乡,朱元璋当然是欣然接受的;退休后刘伯温离开了朝堂,没多久因病去世了;曾经跟随朱元璋潜邸卧龙的旧部中,刘伯温算是善终的,他算出大明的国运,也算出了自己的命运,是真正有大智慧的国之栋梁。

04总结

狡兔死,走狗烹,历史上开国君主对有功之臣赶尽杀绝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时候是臣子做事飘了,惹怒了天子受罚;有些时候是臣子的能力太过突出让统治者忌惮而被清理,当年并肩作战时情谊早就消磨殆尽了,如今也只剩下君臣之别了。

刘伯温以的他品德和才能征服了朱元璋,又及时洞悉皇帝的想法,在保全自己和家族的情况下功成身退,虽然朱元璋的做法让人不禁心寒,但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身居高位,很多时候决策和行为都不能随心所欲,比起李善长等人,刘伯温真的很幸运了。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日本东京暴雨 火车站变“水...
近日,日本东京遭遇暴雨侵袭,其火车站瞬间变身为“水帘洞”。暴雨如注...
2025-07-11 12:38:33
原创 ...
马其顿是地处于古希腊边陲的一个地区。公元前6世纪左右,马其顿完成了...
2025-07-11 12:33:51
原创 ...
《——【·前言·】——》 唐初,李世民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敢的决策...
2025-07-11 12:33:24
原创 ...
谈及长平之战,赵国屡战屡败,让人不禁思考,到底是国力不济还是朝堂之...
2025-07-11 12:33:18
探秘南越王赵佗墓穴,苦心钻...
岭南地区的考古证实,西汉时期的南越国虽然割据岭南,自成一脉,但也遵...
2025-07-11 12:33:17
原创 ...
在作为商朝鼎盛阶段的武丁时期以后,相继为王的是祖庚和祖甲兄弟两人。...
2025-07-11 12:33:10
原创 ...
勾践的王后雅鱼,在越国攻破吴国的时候选择自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的...
2025-07-11 12:33:06
原创 ...
天龙八部的历史时期大概是北宋哲宗时期,公元1100年左右,此时北宋...
2025-07-11 12:32:55
原创 ...
秦国,是周国分封在西北边陲的一个小诸侯国;但当时的秦国非常弱小,在...
2025-07-11 12:32:53

热门资讯

崤函清廉故事丨曹端:首倡公廉铸... 曹端,河南渑池人。曾任明代山西霍州、蒲州学正,首倡“公廉”,连续三次典试陕西,被称为“明初理学之冠”...
原创 我... 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是一个迁移变换的过程。由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更是一个漫长的时期。而在父系社会成立之后...
原创 伍... 说到伍秉鉴,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这个名字。然而,他可谓是清朝晚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当时更是清朝的首富,甚...
中国为何不趁苏联解体时,收复外... 在历史的长河中,清朝时期的外蒙古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载着无数的荣耀与梦想。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变数...
原创 民... 在近代中华民族历尽沧桑的复兴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肩负使命做出伟大贡献的杰出人物。其中孙中山、毛泽东和邓...
原创 张... 孟良崮战役,作为近现代历史上我军的一场经典战例,不仅仅歼灭了蒋介石手下最精锐的嫡系部队,更是迫使他的...
原创 他... 清朝晚期,史上有两位红顶商人,一位是胡雪岩,另一位就是盛宣怀。这两个人的家产在当时,加起来可以撼动整...
原创 他... 他是明朝的历史上最贪玩的君王,谈到玩这一块,估计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了。他的好玩为他留下了不少诟病。...
对数学家柯西迷之行为的猜想 法国数学家柯西,生于1789年死于1857年,他的出生自带光芒,因为其父亲在当时动荡的法国社会中一直...
原创 司... 前言:刘邦和项羽,一个是秦朝末年崛起的平民代表,一个是六国后裔的贵族代表。可以这么说,两个人相互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