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这标志着人民的军队将在历史上留下印记,而从这次起义中走出来的将帅也很多,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有三支,分别是贺龙带领的20军,叶挺的11军还有韦杵与朱德共同领导的第九军。不过第九军的军长是韦杵并不是朱德,既然他是军长那么他在历史上应该是一个很出名的人,可大家却并不知道韦杵这个名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韦杵1883年出生,贵州人,他还是少数民族的,属于布依族,韦杵从小的愿望就是当老师,所以在他从湖南师范毕业后,就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当起了老师。韦杵在当老师的时候,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就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少数民族的人民都能接受到教育,从而改变他们的命运。
可当时的社会却给韦杵认清现实的机会,黑暗的社会,少数民族遭到了压迫和欺凌,这让韦杵感觉到了社会的不公平,而且他也明白了想要改变现状,只搞教育不行,于是他就离开了校园,准备从军。
1908年,韦杵去昆明参军,护国,护法的战争爆发时他都参加了。1920年,他在朱德手下任职,之后他又参与了东征的战斗,再加上他表现出色,所以很快就成了三旅的旅长。后来他受到了朱克靖的影响,对我党好感倍增,特别反对蒋介石的独裁。
1927年朱德去南昌,并在教导团中担任团长,韦杵与朱德的关系不仅是朋友还有战友,所以两个人的来往就更为频繁。在南昌起义开始之前,我党也对韦杵进行过动员,因为他的理想同我党的一样,所以他想都没想就参与其中。
于是前敌委员就任命韦杵为九军的军长,而朱德担任的是副军长,朱克靖担任该军的党代表。不过让人觉得惋惜的是,在南昌起义的时候韦杵去了九江治伤,他没有办法赶去南昌参加起义,所以他并没有参加起义。
虽然他没有参加这次的起义,可他一直都站在反对蒋介石的阵营中。在起义过去了六年之后,韦杵就同蔡延锴等人在福建展开了抗日反对蒋介石的起义,而后他就成为起义的领导。由于他之前参加过南昌起义,又在福建领导中有一席之地,所以蒋介石就到处通缉他。
为了躲避追杀,韦杵在朋友的帮助下,从上海回到了家乡,而且他还改了名字,叫作赵善成。在回家乡没多久,龙云就对他发出了邀请,让他当处长,后来又当了大队长。而龙云表面上是服从国民政府,可他对蒋介石压根就不感冒,而且他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韦杵。
抗日爆发后,韦杵带着部队参加了鄂南战役,当时他是师长兼任旅长。抗日结束后,韦杵对蒋介石的意见更大,因为他要发起内战,可这并不是韦杵想要看到的,之前他为了赶走侵略者才参军的,可如今敌人被赶走了,他也就不想在军营里待着了,于是他就离开了军营,回家乡继续当他的教书先生。
由于韦杵是在西南地区生活,对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他都不清楚,所以在后人感觉韦杵就像是销声匿迹一般。其实在离开部队后,韦杵就在昆明开办学校,而且对于教师这个职业他也是非常喜欢的,特别是看着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日后为国家效力,他内心就充满了成就感。
云南被解放出来后,韦杵就在云南政府里当参事,可由于在战争年代受过伤,所以他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1951年时,他就因为身体原因在昆明离世,假如南昌起义中韦杵没有缺席,也许他还能成为比较重要的将领,也会被人们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