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人是同乡,一起报考军校一起住过关帝庙,都当了将军,结局却大不一样:一人成了国军司令,另一人成了解放军大将。
他们就是陈赓和宋希濂。
陈赓和宋希濂都是湖南湘乡人,是同乡。1923年在广州担任军政部长的程潜准备办一所陆军讲武学校,于是派人到湖南去秘密招生。
经过在长沙的初步考试,陈赓和宋希濂一起报考,结果都被录取了,同时还有几十人也被录取。于是每人筹了些钱,推举陈赓作为领队带领大家一起前往广州。
由于长沙到广州没有直通车,一行人辗转上海,香港,花了二十多天终于到达了广州。可是到了之后却发现没有人接待他们,于是一行人只得找了一家便宜的旅馆住下。
可是这一等就是一个月,渺无音讯,伙食费也快用光了,急得陈赓嘴角都起了泡。后来终于打听到程潜的军政部地址,取得了联系。
不久之后,陈赓和宋希濂出去散步,发现一群学生围着一张告示议论纷纷。二人走近一看,原来是黄埔军校的招生简章。
陈赓眼前一亮,兴奋的说道:“这才是孙中山办的学校,我们投错胎了,走,报名去”。
宋希濂一听,犹豫的说道:“那讲武学校怎么办”?
“不管了,考了再说”陈赓的性格耿直,认定了的事情立即就去做。
就这样,陈赓和宋希濂一起去参加黄埔军校的考试,后来都被录取了。
宋希濂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了东征,1925年在陈赓的介绍下入了党。不过,中山舰事件后,宋希濂却退了党。
解放战争中,宋希濂最终被解放军击败。
相对于宋希濂来说,陈赓则始终坚持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沿着革命的道路坚定的走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