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致力于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于是展开了对北平进行全方位改造。
故宫作为见证历史变迁的重要场所,是每逢去北京的游人必去的地方,可毛主席在改造北平的时候,却从来只是远远观看,他只看到过故宫的城墙,从来没有踏入故宫内半步,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不进故宫,一代伟人住在哪里?
北平解放之后,有关故宫的管理由解放军接手掌管。这时候大家提出一个困惑,通常新中国成立之前,皇帝都是住在宫殿里的,毛主席作为一代伟人,分配专门的住所实属不妥,是不是应该住在故宫里呢?
对此,政府商讨一致后通过了这个决定。可毛主席却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不是皇帝,没有必要住在故宫里。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在故宫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并且加大了对故宫的保护。一些之前遗留下来的文物和历史名作,还有晚清时期的一些历史典籍,毛主席都当成财富一样保存了下来。
所以有关毛主席住处的问题,当毛主席在故宫城墙外凝视着这里时,他想到的是文物古迹,是故宫里的一草一木,而不是用自己的私欲去占领北平最美好的地方。
热爱文物的毛主席,还将自己的珍藏字画都捐给了故宫,供人欣赏和参观,为故宫做出的贡献虽然没有被记载,但一代伟人的精神却令人佩服。
用“李自成”时刻鞭打自己
毛主席曾三次参观故宫城墙,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于1954年对故宫进行参观和浏览,却从未踏进故宫内半步。
故宫作为保存完好的博物馆,一向被视为是帝王以及朝政之所。当初大力修建故宫时,花费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在毛主席看来,这里凝聚着人民的劳动和心血。而自己作为政治人物,倘若时刻享受金碧辉煌的荣誉,可能就会失去奋斗的决心。
历史上曾经就有一个李自成,在农民起义之前,同百姓一起严格遵守纪律,励志要还百姓一片幸福江山,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可当李自成从乡下进入到繁华的北京城时,李自成却被眼前如此奢靡的景象蒙蔽了双眼。
最后不仅自己因为享乐沦为人人唾弃的对象,还让整个清朝陷入到了危机。
所以每每想到这里,毛主席都时刻会鞭策自己,断不能成为第二个“李自成”。所以不愿意进入故宫半步的毛主席在今后的执政过程中,时刻铭记自己作为领导人的责任,在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上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形成了务实的工作作风。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人民的思想也发生着变化,代代人用劳动守护这片疆土,如此故宫完才能好无损的保存到了现在。
主席和故宫的回忆
对于毛主席来说,故宫是自己记忆当中最美好也是最不能触碰的一部分。当初毛主席从西柏坡赶往北平,一路上他把自己的经历称为“进京赶考”。当时陪同毛主席一同去往北平的还有周恩来等人,虽然话语之间满是调侃的语气,却也早已证明了毛主席年轻时就立志要为中国以及人民做贡献的决心。
一说起故宫,大部分人都会认为他是“皇帝”、是政治权利的象征。事实上在毛主席的思想下,故宫早已经解放成为普罗大众都可以免费参考的政府。
如今,故宫已经过去了几百年的历史,对于毛主席来说,这是自己向往以及希望经久不衰地方,对于我们而言,它见证了百年历史的兴衰,成为革命浪潮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9年,故宫再次被翻新修建。随后过了三十多年时间,联合国把这里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的故宫全面对游客开放,不少国外友人闻名而来,揭开紫禁城神秘色彩的一幕。
截止去年,故宫的开放面积高达76%,为游客开放多种新形式的展览。现在的故宫,早已经成为毛主席心中期望的那般模样,它不再象征着皇权富贵。
故宫对于毛主席来说就是一部历史,从他三次参观故宫城墙,又不肯踏入故宫城中来看,毛主席早已经将它看成是审视自己的标准。毛主席如此高洁的品行也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歌颂毛主席的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有了许多如毛主席一般,和向毛主席看起的先辈们,为新中国做出的卓越贡献和努力,我们才能有如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正是因为有了许多如毛主席一般,和向毛主席看起的先辈们,为新中国做出的卓越贡献和努力,我们才能有如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如今的时代虽然已不再用我们普通人冲锋陷阵,但我们依旧能用自己的微小能力,为我们的家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人人都如此想,我们的祖国才能从此再也没有风雨飘摇之可能,我们的后辈才会再也不会体验我们先辈们披荆斩棘的痛苦,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