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后,被封帅授将的那些勇士们,都是经过战火历练,身经百战的英雄人物。
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本领,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本能,尤其是枪支的结构,对他们来说,那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毛主席提倡军队中的上层高级军官到部队去锻炼锻炼,隐姓埋名与新兵一起参加训练,重新体验一下基层部队的生活。
杨得志也下到连队去体验生活,一次,一个不经意的枪支拆解动作,引起了大家的怀疑,这么熟悉的动作,可不是一个新兵短时间能够做到的。
杨得志费了一番口舌,才打消了大家的怀疑。
杨得志战功赫赫
杨得志是湖南株洲人,于1911年出生在一个穷人家庭。
父亲靠打铁的手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但是在那个黑暗的社会,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从早忙到晚,挣的那些钱还不够交那些苛捐杂税,所以,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相当苦楚。
一家人连穿衣吃饭都很困难,那就更不要提上学读书了,所以杨得志只上了两三年学就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打铁的手艺。
在长大些后,为了帮助家里多赚些钱,杨得志跟随一个族亲来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当工人。
在煤矿,杨得志结识了一些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8年,杨得志参加了湘南起义,随后跟随朱德上了井冈山,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在几次反围剿的战斗,杨得志表现得相当勇敢善战,他的这些出色表现,上级领导全都看在了眼里。
那时候,红军部队人才紧缺,发现人才后也就非常的重视和珍惜,所以,各方面的都表现得非常出色的杨得志受到了党组织的重视,从一个小班长一步一步的升任到了团长的职位。
由于党的高层领导,在指挥决策方面出现致命的失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时惨遭失败,红军被迫开始了万里长征。
在长征途中,杨得志率团为红军主力部队前面开路。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重新掌握了党的最高领导权,杨得志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带领部队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组织“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为后面的主力部队打通了前进的道路。
长征结束后,杨得志被升任为副师长。
1936年,参加完东征战役之后,又参加了西征和山城堡战役,在每一次战役中都表现得非常的出色,党组织为了重点培养他,在1937年初的时候,安排他进入抗日军政大学进修学习。
抗大毕业后,杨得志就被派往八路军115师685团担任团长一职。
在平型关战役中,他率团去完成伏击日军的任务,战斗从早晨八点就开始了,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战,1000多名日军被八路军全部歼灭,而其中有一半的日军是被杨得志的685团歼灭的。
日军曾经大吹特吹不可战胜的神话不攻自破。
杨得志在担任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及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期间,带领军民在敌后与敌人展开了游击战,开创了“掏老窝”的战术,让日伪军多次扫荡计划遭遇破产,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战胜利之后,杨得志又担任了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的纵队司令员,在邯郸战役、正太战役和青沧战役中,他手下的将士们表现的都非常出色,杀敌英勇。
1947年,时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的杨得志又出色地指挥了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
在平津战役中,杨得志率部攻打新保安时,傅作义的一个军加两个师,被杨得志全部歼灭。
1949年,太原战役,杨得志率部又打出了骄人的战绩。
之后又率部赶赴西北,先后参加了陇东追击战、兰州战役和宁夏战役等战役,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杨得志被任命为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率志愿军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夏秋季防御作战。
1952年,杨得志升任为志愿军司令员,并参与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结束,杨得志回国后,被安排进入军事学院进修学习。
毕业后,一直在我军的重要岗位上担任重要领导职务,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大将军成为新兵连的一员
中国的军队,从工农红军开始,毛主席等领导人就不断地强调“官兵平等”,在我们的军队中,不分阶层,军官和士兵同吃同住同打仗,就是因为这样优良的传统,使我军具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其实就是我军为什么可以以小米加步枪的条件,硬生生的打败了蒋介石装备精良的百万大军。
新中国成立之后,从战争中走过来的那些有功之臣,都被封帅授将,并被安排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担任要职。
毛主席担心这些开国功臣们在官位上坐久了,忘掉之前的优良传统,所以就下令让这些元帅将军们重新回到部队基层,到新兵连去,重新体验一下新兵生活。
1958年,身为开国上将的杨得志改名换姓被分配到徐州某部六连驻地,他现在是2排4班的新兵杨绍刚。
4班班长尹必辉面对这个头发花白,而且年龄比自己大很多的新兵,有些不知所措。
杨得志看着尹必辉有些为难的样子,于是赶紧对尹必辉说道:“班长,我虽然年纪大了些,但是在之前在部队当过兵,虽然时间很短,但是知道部队的规章制,所以你不必因为年纪大照顾我。”
听了杨得志的一番话,尹班长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踏实了很多。
在新兵训练的过程中,杨得志真的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新兵来训练学习,即使是那些自己早已熟练自如的动作,他也很认真地听完讲解,然后像其他新兵一样,反复练习。
在学习打背包时,杨得志请班长对他打的背包进行点评,班长说他的打背包的手法已经过时了,给他示范了一遍背包的新打法,杨得志看完一遍演示,然后自己练习,竟然可以把背包打的十分标准,挑不出一点毛病,班长看的有些惊呆,只赞叹老杨之前不愧当过兵。
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他和其他战士一样,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他都坚持参加训练。
因为年纪比较大了,和这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们一起训练,还是有些吃力的。
杨得志为了跟上年轻人的步伐,他经常在战士们已经休息了的时候,偷偷自己到训练场上训练。
杨得志看到这群朝气蓬勃的小战士们,在新兵训练时的那股认真努力,生龙活虎的样子,他一边感叹自己确实是老了,一边为有这样优质的新鲜的血液源源不断的输入到部队,而感到高兴不已。
所以在与新兵一起生活的那段时间,他经常不由自主地会拿出长辈的姿态,发自内心的想去照顾这些和自己的儿女差不多年龄的小战士们。
每天快到吃饭的时候,他会提前来到食堂,为大家盛好饭菜。
而这些小战士们对于这位年长的战友,也是充满了好感和尊重。
大家知道杨得志是湖南人,所以经常有人偷偷地把辣椒炒肉放到他的碗里,但是,杨得志发现后,又把菜都分给了战士们,这让战士们很是感动,所以杨得志与战士们相处的非常融洽。
一次拆解枪支暴露身份
虽然杨得志从自己进入新兵连开始,就自称自己是刚入伍的新兵,但是,从年龄和气质上,与普通士兵还是有不小的区别的,那么与新兵之间的差距那就跟不用提了。
所以从一开始,大家就对杨得志的身份存有疑惑,而且这个疑惑从没消除过。
有一次,连里展开了一次枪械拆解的训练,杨得志领到的是一支自动步枪。
杨得志虽然身经百战,甚至可以说摸了半辈子枪,但是武器却是在不断更新换代的,如今的武器与杨得志当年使用的武器相比,肯定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现在杨得志手中的这支自动步枪,与他之前使用过的步枪,就有不小的区别,所以他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拆解,尝试了几种杨得志之前常用的老方法,根本就不管用。
杨得志来向班长求教,看了一遍班长的完整演示,杨得志一下子悟出了这支枪的原理。
杨得志三下五除二,瞬间成功完成了拆卸。
班长和旁边的战士们都惊呆了,这样行云流水似的动作,可不是一个普通士兵能做到的,杨得志的身份又一次得到了大家的怀疑,开始议论纷纷。
这时,有人突然想到,这段时间,党中央正在号召将军下连队去体验生活。
大家一听,再看看这位杨老头,觉得他的言行举止越发不像一个普通战士。
看到战士们成天这样猜测,杨得志怕影响战士们的训练,所以决定不再隐瞒,在一次大会上对朝夕相处了一段时间的战友们公开了自己的身份。
杨得志在公开身份之后,仍然在新兵连坚持训练到结束。
看到开国上将能够这样与新兵一起坚持艰苦的训练,战士们对杨得志充满了尊重和敬佩。
新兵训练结束后,杨得志因为在各方面都表现非常优秀,最后还获得了“五好标兵”的光荣称号。
结语:
杨得志老将军通过这段新兵训练,其实收获很多,他对和平时代部队基层官兵们有了一个真实的了解,这可比兴师动众的到基层去视察工作,看下级呈报上来的调研报告要有用多了。
杨得志和其他将军们,在身居高位时,还可以做到与新兵一起锻炼一起生活,而且在各方面都不逊色于年轻人,这一点也真是让人佩服。
其实,也正是因为共党人身上这种可贵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革命传统,才能把民心凝聚到一起,让中国迅速发展起来,在世界上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