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以一种难以改变的,如同陀螺式的向前运动,并在这种运动中让每个王朝都在相应的定律产生、发展、强盛、衰落,然后就是灭亡,难以打破。而且这些定律是你难以避免的,总是从细小处生发长大,影响国家的存亡。
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
用象牙筷子吃饭,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玉碗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如此推演下去,就是有一个好东西后,你就要有其他的好东西与之相配,最后的结局只能是骄奢淫侈,腐败而亡,赴火而死,让帝王们都得了大头症,在看似一个个正确的决定下,走向死亡。
第二定律 兔死狗烹定律。
这本也是一个常识,养狗的目的就是为了抓兔子,弄良弓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猎,那么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就是太正常与现实的事了。帝国们当初礼贤下士,忍辱负重,宽容你的种种毛病与缺点,就是为了让你帮他打天下,就是为了让你给他卖命。天下打下来了,你的那些军事才能,你的智谋,你的胆量就会让帝王害怕,你可以是我的工具,也可以是别人的工具,所以要良弓藏,走狗烹。
第三定律 包围中心定律 。
这个世上凡事都会有中心,不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一个团伙,一件事情,一篇文章总要有一个中心的。而在每一个中心都会有相应的权势、金钱、名声、珍宝。有这些东西身边便总有包围的人们,权力利益越大越是围得水泄不透。
这种包围就是围绕着权力,围绕着金钱,围绕着名声,而且权力越大,金钱越多,名声越响,这种包围越来越厚,越来越严实,最后把中心全给蒙混了,让处于中心的人物与底层相隔,与真相相隔,与常识相隔,而让处于中心者近乎昏庸,几成傀儡。所以才有面对无粮吃的老百姓会说何不吃肉的帝王,面对经济下行的局面,才会有让老百姓出租店铺赚钱,开自己的车加入滴滴打车赚钱的专家。
所以在包围中就会出现越高贵越愚蠢的情况,不是他们本身愚蠢,而是他们在包围中活在另一个世界。
第四定律 敌戒定律
这个定律其实讲的是人的惰性的。惰性最大的特点就是如水就下,向上总是很费劲的,总是很吃力的事,而就下就容易的多了。所以人失去了外部的压力,内部自然就腐化。所以,于国家未闻边塞号角,就会但见歌舞声,所谓忘战必危,可长时间的和平,真的会让人忘记战争的。同样,于个人生在安乐窝就很容易腐化堕落
第五定律 朋党定律 。
一个人立于社会,并非是孤立的,在他的周围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一个人的社会资源,也构成一个人生存的依存。所以就把中国社会带入宗法社会,熟人社会。所以就会有小圈子,小团伙,就会形成朋党,就会自然的结成利益集团。所以于普通人你办事时,首先想的是找个熟人,寻个关系,而与当政者也自然会任人唯亲,因为只有亲了我才了解,只有亲了才是自己人。当个人的发展同这种社会关系有关时,谁也就无法避免陷入朋党中。所以在官场站队是错误的,但不站队就更错误。
第六定律 黄宗羲定律。
所谓“黄宗羲定律”就是历次改革的目的都是好的,改革者的初衷是要通过“并税”的方式减轻农民负担,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农民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倒愈益加重。黄宗羲称为“积累莫返之害”。要建设有了项目办,要搞文明就有了文明办,要抓金融有了金融办,要减轻学生负担有了双减办,要冶理大气有了大气办,要脱贫攻坚就有了扶贫办,不说这些改革的目的,单单这些改革想法一产生,从人员机构的增加上,就走上了黄宗羲定律。
第七定律 五世而斩定律。
这其实是一个老问题,一个“富不过三代”的转换问题。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个有本事的人,通过努力,功成名就,有个好位子,有份家业,本想着千秋万代的传下去,可过不了五代就消失了。这实在是没有法子的事情,父辈们都想打下一片江山,好给儿孙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可良好的成长环境在有利的一面时,也有不好的一面,会让人坠入象牙筷定律中难以自拔,而结果就是一代不如一代,直至五代而亡。按理说帝王家儿孙们的成长环境最好了,可为什么很难有第一代帝王们的雄心和才能呢?不是帝王的父辈们不想,而是走不出这个怪圈,想给他的好的成长和教育,可给了好的环境和所谓教育时,也就把最负面的一面也给子女了。所以我们的王朝只能存在一两百年,比普通人家的五代能多一倍,基本上十代而已。
第八定律 权大欺主定律。
“功高盖主”到“权大欺主”是中国古代政治学最大的课题之一。于一个帝国如此,于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其实也是如此。所以斗争总是不断,总有千万种形式。这种 “权力结构的不稳定性”,发展的方向,其实就指向那个普通的常识,谁打江山谁坐江山。功高盖主,说的就是天下不再是主打下来的,不是主守住的,而是臣下打下来的,所以分权进而取代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就需要权谋,需要术势来把控这些人。功与权都与主相结合的最好时,就是权力最稳固时,功权与主没有结合在一起时,就是动荡的开始。
第九定律 皮毛定律。
这个定律是讲给知识分子的,就是士大夫们。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变成了“毛”,总要把所学货于帝王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帝王家不在了,那所学的货就没用了。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千年之病,千年之痛。
细想这些定律的事,其实都是人性之常识。
大体说来,可以概括起来就两点,一个就是谁打江山谁坐,谁付出谁收获。另一个就是人性有向下的一面。能舒服就一般不会选择不舒服,能享受一般就不会选择不享受,能得利一般就不会选择不得利;简而言之就是能躺就不会坐,能坐就不会站。并且这种人性向下,还表现在向下使力上,所以压迫总是向下的。
王朝的历史纷繁复杂,但这些定律基本把大多数内容与变化就包括尽了,太多的东西都在这种常识中,并没有多少神秘,细微的变化,比如权谋的影响有,可以让一次危机化解,可以让一个要灭亡的王朝多存续些时间,但基本改变不了大局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