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两汉时期实行的察举制有哪些优势,同时它又有哪些弊端?
创始人
2025-07-10 13:03:09
0

西汉建国之初,官员选拔仍遵循着秦代的模式,优先考虑世家大族的后代。然而,随着时势变迁和问题暴露,急需一种全新的选拔官员方式。为解决官吏来源问题,察举制度应运而生。这一制度源于民间,旨在稳定政治秩序,维系国家运转的正常。

察举制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皇帝发布诏令,向全国各地征集人才,地方政府官员推荐杰出人才,经过考察后录用,赋予相应官职,纳入各级政府机构。察举制成为两汉时期最重要的官员选拔方式。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196年首次发动察举制,号召各地推荐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为察举制铺平了道路。汉文帝则进一步确立了察举制度,开启了以察举为主的选官时代。

汉武帝将察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察举科目多样,主要分为特举特科和岁举特科两类。特举特科是根据时势需要临时规定的科目,举行不定期,包括贤良文学、贤良方正、明经等,像董仲舒、公孙弘等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官员。岁举特科则是每年举行的推举士人活动,分为孝廉和茂才。孝廉是指具备孝悌、正直廉洁品质的士人,而茂才则是指文才出众者。这些选拔都需通过考试,选拔优秀者录用为官。

察举制度严格规定了人才选拔标准,只接受儒家门派的推荐,确定了德行、学识、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作为选拔依据。察举的对象主要是地方六百石以下的官员和通晓儒家经书的士人,由各地向中央推荐,他们的出路是到中央担任郎官。孝廉的名额限制按人口规模设定,举办周期因郡国人口不同而有所调整。考试分为对策和射策,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才,报皇帝批准录用。

在两汉时期,共有两万多名孝廉,东汉更是达到了四万多人。孝廉出身的官员在国家机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显示出其在选拔官员方面的重要性。

然而,察举制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选拔权掌握在少数高官手中,导致在政治清明时能够发挥作用,在吏治腐败时则成为形式主义。察举制也为一些封疆官僚结党营私提供了便利。一些被选拔者往往成为推荐者的门生,形成了私人政治集团,这些政治集团在东汉末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内一直威胁着社会的稳定。

相关内容

原创 ...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实在是太幸运了,不但有了以李世民为首的能征善战...
2025-07-11 00:33:45
原创 ...
中国四大美女指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要论排名则西施居首...
2025-07-11 00:33:45
原创 ...
名字很重要,尤其在古代,这位将军就是因为乳名没起好,葬送了性命,同...
2025-07-11 00:33:43
原创 ...
秦国,一个从边陲小邦逐渐崛起为统一六国的霸主,其辉煌背后,有一位关...
2025-07-11 00:33:41
四川眉山出台土地储备考古前...
8月2日,红星新闻记者从眉山市文物部门获悉,为进一步夯实眉山地下文...
2025-07-11 00:33:32
原创 ...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对当时脆弱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经济结...
2025-07-11 00:33:32
原创 ...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一个穷困国家要发展成为发达国家,那是需要经...
2025-07-11 00:33:27
依恋长城的威廉•林赛一家人...
    英国人威廉•林赛1986年第一次来到中国,1987年成功...
2025-07-11 00:33:03
原创 ...
首先张良和韩信的感情一般,没有必要冒着生病危险去救韩信;其次张良不...
2025-07-11 00:32:49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大清朝的历史时常与慈禧这个强势的女性形象联系在一起,她主导着同治皇帝的统治,权力几乎掌握在她的手中,...
原创 成... 我们看《亮剑》的时候,躺在床上的楚云飞,曾经提到过成吉思汗大迂回灭亡南宋的战略。很多人认为是天才之举...
原创 四... 导语: 四行仓库保卫战历时一周,是国民党守护上海的一道防线,战场向南苏州河对岸就是英美租界区。193...
原创 为... 春秋战国时期到今天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但是那个时代之中所产生的思想依然是深度的影响到今天中...
原创 古... 在很多古代影视作品中,我们就经常可以看到皇帝一声令下,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士兵开赴前线,保家卫国。 ...
原创 虽... 纣王,商朝的一位传奇君主,其一生因为纷繁的爱情故事而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历代英雄在美人关前难以...
原创 唐... 在大唐的历史上,少不了那些兄弟纷争和残杀的故事。就在其刚建国不久的时候,就发生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原创 同... 石 巍 第1561期 宣州和宁国府都是宣城历史上行政建制的名称,治所都在现在的宣城市区。宣州作为州...
原创 1... 1980年3月邓公终于放下总参谋长一职,将全部的心思都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那么到底由谁接替邓公...
原创 为... 说实话,无论从皇帝的个人素质而言,还是治国理政的能力而言,清朝皇帝总体高于明朝皇帝不少。当然,这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