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熟读《三国演义》,但是打起仗来,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创始人
2025-07-10 08:02:17
0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历史章回小说,描写了三国纷争的历史,塑造了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曹操、司马懿、孙权、周瑜等等历史人物,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金庸曾经评价说:“《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显然,就文学而论,它的人物塑造功夫也确是第一流的,中国后世的小说家都从其中吸取了营养。”

《三国演义》在世界上也非常有影响力,日本作家吉川英治就评价说:“《三国演义》的结构之宏伟与人物活动地域舞台之广大,世界古典小说均无法与其相比。”

毛主席一生熟读三国,对《三国演义》也有一句很经典的评价,说:“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毛主席的这句评价呢?

一是在《三国演义》中看战争。

自古以来,人们都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毛主席也不例外,只不过,他的高明之处在于能从战例中得到启示,并创造性地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屡屡得出高人一筹的策略和战术,最后取得胜利。

1965年,毛主席就谈过这个问题,在一次讲话中说:“国民党的军官,陆军大学毕业的都不能打仗,黄埔军校只学几个月,出来就能打仗。我们的元帅、将军,没有几个大学毕业的。我本人也没有读过军事书,只读过《左传》《资治通鉴》,还有《三国演义》。这些书上都讲过打仗,但是打起仗来,一点印象都没有了。我们打仗,一本书也不带,只是分析敌我斗争的形势,分析具体情况。”

毛主席说这段话,意思很明确,就是说,并不是军校毕业生就会打仗,而是要在实际战争中学习打仗,这是从书本上得不到的经验。

早在1960年,毛主席与工作人员还谈起过一件事,说:“1935年前后,当时党内有同志说我打仗的方法不高明,是照着两本书打的,一本是《三国演义》,另一本是《孙子兵法》。其实,打仗的事怎么能照着书本去打?那时,这两本书,我只看过一本《三国演义》,另一本《孙子兵法》当时还没有看。那个同志硬说我看过,我问他《孙子兵法》共有几篇?第一篇的题目叫什么?他答不上来。其实他也没有看过。从那以后,倒是逼着我去翻了翻《孙子兵法》。”

不过,毛主席虽然对书本上的东西不以为然,但是,他对《三国演义》对于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却看得很透彻,在著述和讲话中多次引用。

比如在1935年12月,毛主席完成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这篇文章,里面讲到了六个战例,其中有三个都是《三国演义》中的。

还比如在1959年12月,毛主席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与郭沫若谈及战争的破坏性时,就特别举了三国中的例子,说:“古代生产力水平很低,养兵过多,打起仗来,对经济的破坏确实很大。有时确实像蝗虫一样,飞到哪里就把哪里吃光。三国时董卓把长安到洛阳一带的人都杀光了,把洛阳完全毁灭了,打仗时没有吃的东西了,就吃俘虏。”

毛主席之所以喜欢引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就是因为三国的故事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用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来解释一些军事知识,大家都能听得懂。

二是在《三国演义》中看外交。

在《三国演义》中,既有精彩绝伦的战争,也有纷繁复杂的各种关系,国与国之间,派系与派系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也蕴含着外交上的很多道理。

毛主席对三国中的外交故事就非常熟悉,并经常用来指导革命战争及国家建设中的统一战线和团结的问题。

当年皖南事变爆发后,大多数人都纷纷呼吁为新四军报仇,与蒋介石决裂,但是,毛主席却非常冷静,认为这个仇一定要报,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在给大家做思想工作的时候,毛主席就借用了三国中刘备的例子,说:“三国时期,荆州失守,蜀军进攻东吴,被东吴将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打得大败,其原因就在于刘备没有区分与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孙刘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刘备不了解这一点,所以当孙权数次征讨荆州时,刘备派了根本不执行‘以联吴为根本、争夺荆州要有理有节’方针的关羽去驻守,最终导致失败。”

显然,毛主席是在告诫大家,现在无论如何都不能破坏抗日统一战线,我们与日寇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与国民党的矛盾是次要矛盾,所以不能为了次要矛盾,破坏了共同对付主要矛盾的大局。

1950年4月,毛主席在接见国民党军起义将领董其武时,说:“有人害怕共产党,那有什么可怕的呢?共产党人心口如一,表里一致,没有私利可图,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把我们国家搞好。共产党就是以诸葛孔明的办法办事,那就是‘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

三是在《三国演义》中看组织。

在1959年3月的郑州会议上,毛主席对曹操、刘备、袁绍选用干部做了比较,说:“曹操多谋善断,最厉害;刘备也很厉害,却稍逊一筹,事情出来了,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一点;袁绍则根本就是‘见事迟,得计迟’,属于不称职的领导。”

毛主席认为,一个组织集团中,领导的用人策略以及人才的作用发挥,往往能决定一个组织的命运。看看他评价的这三个人的命运,恰恰验证了这一点,就是曹操集团最好,刘备集团次之,而袁绍集团早早就灭亡了。

有一次,毛主席与一位山西的领导谈话时,谈到了三国,毛主席说:“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而且要看组织。你们北方人——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组织了一个班子南下,到了四川,同‘地方干部’一起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根据地。”

毛主席说这段话,就是希望我们全党在对待干部的问题上,一定要有一个鲜明的态度,就是无论哪里来的干部,都要搞好团结,才能做出一番事业。

同时,毛主席也特别注重组织对年轻干部的提拔和培养,他认为,将来中国的建设要靠年轻的干部,他们有拼劲、有干劲、有闯劲,组织要把他们培养好、运用好,不要迷信“越老越有经验”这种话,青年人的思想是活跃的,用好了是有巨大的效益的。

在1964年3月24日的一次谈话中,毛主席说:“现在必须提拔青年干部。赤壁之战,群英会,诸葛亮那时27岁,孙权也是27岁,周瑜死时才不过36岁,那时也不过30岁左右,鲁肃40岁,曹操53岁。事实上,青年人打败了老年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第二年,毛主席又谈起了年轻干部的问题,认为现在用年轻干部的步子还不够大,还要大胆些,为此,他专门约谈组织部门的人,对他们说:“群英会上的英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人,诸葛亮当时才27岁,孙策初干事时,不到20岁,孙权更小。”

由此可见,毛主席对年轻人的欣赏是发自内心的,迫切希望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年轻的人才,干出一番事业。

(参考资料:《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毛泽东读书生活十二讲》《三国演义》)

相关内容

原创 ...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实在是太幸运了,不但有了以李世民为首的能征善战...
2025-07-11 00:33:45
原创 ...
中国四大美女指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要论排名则西施居首...
2025-07-11 00:33:45
原创 ...
名字很重要,尤其在古代,这位将军就是因为乳名没起好,葬送了性命,同...
2025-07-11 00:33:43
原创 ...
秦国,一个从边陲小邦逐渐崛起为统一六国的霸主,其辉煌背后,有一位关...
2025-07-11 00:33:41
四川眉山出台土地储备考古前...
8月2日,红星新闻记者从眉山市文物部门获悉,为进一步夯实眉山地下文...
2025-07-11 00:33:32
原创 ...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对当时脆弱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经济结...
2025-07-11 00:33:32
原创 ...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一个穷困国家要发展成为发达国家,那是需要经...
2025-07-11 00:33:27
依恋长城的威廉•林赛一家人...
    英国人威廉•林赛1986年第一次来到中国,1987年成功...
2025-07-11 00:33:03
原创 ...
首先张良和韩信的感情一般,没有必要冒着生病危险去救韩信;其次张良不...
2025-07-11 00:32:49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明末清初时期人物傅山。他既是著名的道家学者,又对哲学、医学、内丹、儒学、佛学、诗...
原创 汉... 汉武大帝刘彻在迎接亲弟弟梁王刘武的时候,展开了一场既热烈又隐晦的交锋。这一幕发生在皇宫的司马门大道上...
原创 盘... 盘点我国近代史上牺牲的十位将领。 第一位、杨靖宇 杨靖宇,河南确山县人,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者之一,...
原创 头... 盗墓自古以来就有,毕竟对于某些不法之徒来说,盗墓是个发大财的机会。而盗墓人所盗的墓都是有名堂的,要不...
第一视点丨爱国心 桑梓情 薪火...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包陪庆、曹其镛等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 近代以来,一大...
原创 独... 历朝历代受皇帝尊重喜爱的妃子不少,但得帝王承诺此生只爱一人并实现的,只有隋文帝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一人...
原创 《... 《雍正王朝》是一部最经典的电视剧,在这部电视剧中最吸引人的剧情便是“九龙夺嫡”了,各位皇子为了皇位尔...
原创 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我们所珍视的,正是来自先辈智慧的精华。在军事计谋方面,中国古代留下的典籍...
原创 古... 谈及古代的最高学历,“进士”无疑是一道闪耀的光芒。获得“进士”需要耗费长达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和不菲的费...
原创 大... 20世纪70年代,以黑奴贸易为题材的电视剧《根》在美国风靡一时。不过,《根》中讲述的奴隶贸易,强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