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小瓦马头墙,灌木回廊秀阁藏。”
荫余堂是中国有名的徽派古建筑,历史悠久,始建于道光年间,历经两百余年,饱经风霜,它不仅仅是一幢房子,更是中国古建筑的文化瑰宝。
这样一座历史悠久风韵独特的古宅,在1996年竟面临拆迁的危险,在得知这一情况,一位酷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以1.25亿买下了这座古宅,并且用19个货柜,近四十余个集装箱,将古宅中的每一片砖瓦都运到了美国。
最后在经历了八年的恢复和修建,复原了一座一模一样的荫余堂。2003年的美国博物馆,荫余堂与世人见面了,成为了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让世界一睹中国百年前的建筑风韵。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不断完善的荫余堂成了不少华人的聚集地,别有一番滋味。
1.道光始建,富丽堂皇
徽州耕地有限,许多人家为了生活,不得不从事商业活动,他们成为中国一段时间内有名的商业活动群体,徽商因此成名。
在道光年间,有一户姓黄的人家就是在经商后发家致富。于是大兴土木,历时二十余年,修建一座极尽奢华的宅子,除了自身享受,更重要的是想给子孙留一笔财富,因此得名荫余堂。
鼎盛时期的黄氏家族,近六十口人,算上仆人丫鬟大概有几百人在荫余堂中生活,黄氏先祖在这里教育子孙,识文断字,朗诵诗文,所以此处不只是奢华的住宅,更是一座充满书香气的府邸,荫余堂因此名声远播。
荫余堂占地一千余平方米,一栋峡谷层楼,呈凹字形,并且在宅院中间建天井,据说古代商人都有建天井的习惯,雨水落在房檐沿房脊会向中间流入天井,寓意财不外流。
总的来说这座宅子的布局极为符合中国古建筑的审美。
此外内设16间卧室,中堂、假山、园林、池塘等布置的错落有致;柱上的雕刻,家具的陈设都极富美感,精美绝伦,其中的瓷器书画价值连城,因此荫余堂不仅是一座住宅,更是人们了解徽州建筑,挖掘古代文化的无价之宝。
2.徽派建筑,古香古色
荫余堂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徽派建筑不是安徽的建筑,而是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的一种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大多倚山傍水,以中轴线对称布局,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中有天井意为聚财,风水采光都是极佳;
建筑多以楼房为主,众所周知楼房在清朝那个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年代建造的难度相当大,可是以木石为主要原材料建造的楼房荫余堂却是安全系数极高。
荫余堂的结构非常符合力学原理,非常结实;并且雕梁画栋,在青砖之上雕刻着或虫或花或是人物,都极富美感;檐口见长风格简约却不失大气。
内部陈设也是极为讲究,从笔墨纸砚到陶瓷花瓶,都堪称博物馆藏品级别;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马头墙,墙垣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用青瓦铺砌而成,因形似马头,所以叫做“马头墙“。
3.太平天国入住,有惊无险
在太平盛世,这座古宅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然而到了乱世,这座富丽堂皇的古宅就成了别人觊觎的财富。
1855年,太平天国经过这里四处寻找大户人家,意图军民合住,黄家作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自然引起太平天国的注意,随后提出借住的请求。
在那时消息闭塞,黄家的主事人也不知道太平天国究竟是好的军队还是土匪之类的,可是太平天国给黄家寄出书信,还没等回复,部队就已经到了荫余堂外。
黄家人不得不答应了借住的请求,但是提出了约法三章,军队不能住超过半个月,不能破坏黄氏家族的完整,不能有伤天害理奸淫掳掠的行为。
后来太平天国也是做到了这几条,就驻扎了四五天,也没发生什么过分的事情,荫余堂算是有惊无险,完整的延续并保存了下来。
4.面临拆迁的危险
荫余堂好不容易在清末的割据混乱、外族入侵当中艰难的保存了两百余年,它庇护了八代黄家人。
但随着国家发展,黄家大部分子孙搬入城市,荫余堂只剩下些老人留守,黄家的势力也大不如前。
在1996年,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将荫余堂拆迁,黄氏子孙都有了自己的城市生活,黄氏老人经济状况也不好,就索性接受了政府的补助,同意拆迁。
正当所有人都为这座百年古宅将不复存在而感到惋惜时,一个美国人站了出来,她就是美国碧波地博物馆的中国艺术文化部主任白玲安,她是中国文化的狂热爱好者,同样为拆迁感到惋惜,于是她决定将荫余堂在自己的国家复制。
5.荫余堂新生后成景点
想要复刻百年老宅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想想过去建造这座老宅的时候,耗费了二十余年的匠心营造。
就算是现在的建造技术有了发展,但是荫余堂中的诸多细节,还有建筑结构的巧夺天工,就算是现代科技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做到的,况且中美之间隔着大西洋,这么远的距离,想将荫余堂的一砖一瓦都运过去,也并非易事。
最重要的是,徽派建筑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精品,有些古玩字画,雕刻陈设的内涵,国人中都有很多人参不透,何况是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人。
但是前文中提到了,白玲安酷爱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非常精通。
她将荫余堂拆成700块木件,500块石件,8500块瓦件,用四十多个集装箱,将这些材料、古玩字画整装运回美国,请了大批优秀工匠,历时八年,终于完工。
新生的荫余堂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许多华人都去一睹中国古建筑的风采,也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
白玲安还特意请黄氏子孙前来参观,连黄氏子孙都没想到,竟然和曾经的家一模一样,可见白玲安在这座古宅上耗费了多少心血。
至此,中国古代徽派建筑在美国获得新生,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外国的中国古建筑。
荫余堂虽几经周折但所幸完好的保存了下来,文化无国界,还是要感谢那些为保护古文化做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