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长年劳累,眼部疾病严重的刘伯承元帅,搬到北京休养,那个时期,刘帅几乎是长期卧床。尽管事务繁忙,只要有空,朱德都会前往刘伯承住处看望。
在六七十年代,由于某些阴谋分子的迫害,二人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冲击,刘伯承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赋闲状态,对此,朱德经常安慰刘伯承。刘伯承也经常让儿子替自己去看望朱德。
1976年,当刘伯承收到朱德去世的消息时,他悲痛不已地说道:“朱老总的去世,是我党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我失去了一位好战友啊。”
一时间,刘伯承回想起了和朱德的点点滴滴......
一、朱德和刘伯承的革命友谊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夏大地军阀连年混战,老百姓陷入到无尽苦难之中。
1917年,四川军阀熊克武联合云南军阀唐继尧,欲消灭四川另一军阀刘存厚,为了两军协同作战,两军展开了谈判。
当时,刘伯承正是熊克武麾下的一员团长,朱德则是滇军驻川的一名旅长,当时二人都是谈判团的一员,只是各为其主而已,这也是二人第一次认识。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朱德和刘伯承相继离开了军阀部队,并相继加入了我党。
1926年11月,朱德和刘伯承同时当选为我党重庆军委委员,次年,二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
起义取得辉煌胜利后,经起义部队党组织商议决定南下潮汕,贺龙、刘伯承等人率主力前往广东潮汕,朱德则在广东大埔率领4000余兵力,阻击国民党追兵,掩护主力部队撤离。
1932年1月,刘伯承来到了江西苏区,二人再一次见面,也就是这一年,朱德将毛泽东引荐给了刘伯承。
1934年10月,因反对李德等人错误的军事战略,刘伯承被撤掉了红军总参谋长的职务,朱德为此在党中央会议上,和李德据理力争,只可惜,朱德的建议还是被会议忽视。
为免刘伯承有心理负担,朱德多次陪伴刘伯承散步谈话,做他的思想工作。两个多月后,在朱德的提议下,刘伯承总参谋长职务被恢复。
1935年1月15日,影响整个红军命运的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在毛泽东被确认为军事领导人这件事情上,朱德和刘伯承,都发表了坚决支持毛泽东的讲话。二、朱德曾被刘伯承打得到处跑
1935年,在红军两大主力会师后,张有了另立中央的野心。
当时的红军内部形势非常危急,甚至有内战的危险,为此,朱德和刘伯承站出来,坚决和对方作斗争。
朱德指出,朱毛一直是一体的,哪有朱反对毛的。刘伯承也指出,我们一定要坚决拥护党中央的主张,北上绝不是逃跑,毛主席说过,南下是一条危险之路,这一点,大家务必要警惕。
在张率军南下时,朱德和刘伯承始终和张国焘作斗争,正是二人做通了不少红军干部的思想工作,红四方面军这才最终来到了北上陕北的道路上。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众多高级指挥官在八路军总部开会。
一位叫徐肖冰的记者采访了不少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徐肖冰这次采访也给历史留下了不少很有价值的老照片,不少我党老同志的合影,正是这次留下的。
在采访刘伯承时,刘伯承除了讲述以前的革命故事之外,刘伯承还笑了起来对徐肖冰记者说道:“记者同志,你知道吗?很多年前,朱德曾被我打得到处跑呢?”
记者一下子就呆了,他们是战友,怎么会打起来呢?
徐肖冰有些懵了说道:“二位首长,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一旁合影的朱德倒是没有一丝介意地说道:“当年我们在军阀部队上面担任军官,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参加我党嘛,没有党的思想武装,军阀部队哪有什么战斗力,再加上打仗没什么策略,我自然被刘伯承同志打得大败了。”
刘伯承指出,只有军队知道为何而战,只有军队战士们有信仰,我们的军队才能不断得取得胜利,进而将日本侵略者彻底赶出中国去。接着,刘伯承在众人要求下,将二人当年那场军阀战斗缓缓说了出来。
1920年,云南军阀唐继尧有了称霸整个西南地区的野心,四川军阀熊克武,则想保住自己的地盘,于是,两大军阀开始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当时,朱德和刘伯承是双方阵营中的旅长。熊克武作为抵抗一方,他很聪明,在舆论造势上,熊克武将自己塑造成了保护老百姓的“正义一方”,将唐继尧刻画成了入侵者,有了民众的支持,熊克武指挥川军,很快打败了滇军。此战,刘伯承指挥部队,打得朱德指挥的滇军节节败退。
事实上,拥有救国思想的朱德,对于这种军阀混战,是非常抵触的,他根本不想打这种仗,他更希望唐继尧带兵去打北洋政府。这一战,朱德所在的滇军损失极其惨重。三、朱德称刘伯承是帅才
1938年2月,当时的八路军总部和刘伯承的129师驻地非常近,于是,刘伯承和朱德经常在一起讨论游击战等各种战术,正是在刘伯承的部署下,朱德等八路军总部领导,才躲过了多次暗杀行动。
1942年12月,党中央决定,借着刘伯承五十大寿,办一场庆祝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八路军士气,向外界展现八路军的精神和战斗风貌。
朱德在报纸上高度评价了刘伯承,朱德称,刘伯承是我党不可多得的一位帅才。
在抗战打得最激烈时,朱德夫妇还帮忙照顾了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
1950年10月底,刘伯承从大西南回到北京,负责筹备属于新中国的陆军学院。在刘伯承筹备军校期间,朱德曾多次陪伴他一起寻找合适的办校地方,还就军校的各种细节,进行了多次交谈,朱德也给刘伯承提供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
1973年,刘伯承住进了中南海,当时刘伯承眼睛几乎失明,身体也非常差。朱德身体也非常不好,然而,朱德仍然拖着病体前来看望刘伯承。
从军阀时期“大打出手”的对手,到生死与共的亲密战友,是共产主义信仰,将他们连接在了一起。在二十多年的战争岁月中,朱德、刘伯承二人跟随毛主席浴血奋战,终于打下了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