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犯上”是军队大忌,但是,很多军队中却常常存在这种人,因为军队里的英雄们大多直来直去,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
解放军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以下犯上”的将军,其中,有三个特别著名,他们是:许世友、张爱萍、陈士榘(jǔ)。
1、许世友
许世友是毛主席的爱将,作战勇敢,资历深厚,因此为人做事有些狂。
另一方面,许世友爱兵如子,为了自己的士兵敢于和领导们顶撞。
这有点现实版的李云龙的意思。
许世友最突出的一次“以下犯上”,是在1947年。
当时,许世友带军队刚到一个地方,粟裕打电话下了新的调动命令,这让许世友非常气愤,直接怒问:为什么?
好一个“为什么”,但粟裕明显不想解释原因:“这是命令,必须执行。”听到这里,许世友怒摔电话,嘴中还骂骂咧咧。
后来,许世友还是执行了粟裕的命令,但是,许世友顶撞上级的事情传播很广,连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都知道了。
陈毅决定在后面的总结会上严肃批评许世友。
巧了,许世友知道自己大概率会挨批,总结会竟然没来,理由是身体不舒服。
在总结会上,陈毅先礼后兵:先表扬某些将领爱兵如子,其后批评某些将领在战场上不听命令,严重犯了纪律.....
知道许世友没来,陈毅让现场参会人员,一定要告诉没来的将领们。很明显,这就是说给许世友听的。
当陈毅的话传到许世友耳朵里后,许世友知道自己错了,登门向粟裕道歉。粟裕站在许世友的立场上,大度地表示了没关系,如果是自己,也会如此行事。
这些话,让许世友将军非常感动。
当然,许世友“以下犯上”的事情干了不止一处,曾经在延安,还和毛主席吵过架呢;也曾经怒怼上级陈赓:你管好自己就行了。
这样的刺头将领,按理来说,领导们应该不喜欢,但是,他竟然成了毛主席的爱将。
2、张爱萍
张爱萍是有名的“以下犯上”的将领,毛主席、邓小平、叶剑英都曾批评过他。
毛主席说他喜欢“以下犯上”,叶剑英说他“长满了刺”,邓小平说他“惹不得”......
在延安时,张爱萍将军曾管理着一支骑兵团,一时好不威风。
那时的张爱萍每每遇到开会,总是最后一个到场,上级领导终于忍不住了。又一次张爱萍晚到时,该领导大肆批评了张爱萍将军。
张爱萍是谁啊,那就是“移动的炸药包”,很容易暴怒的。
没错,这边刚批评完,“炸药包”好像被点燃了,张爱萍马上不愿意了:最后一个到怎么了,又不是常常迟到。
现场,张爱萍将军就要和那位领导干一仗,甚至不顾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在现场。
终究,还是毛主席进行了劝慰,张爱萍的怒火才熄灭了一些。
此后,毛主席经常说张爱萍喜欢“以下犯上”,但对于毛主席的批评,张爱萍总是一笑而过。就是这性格,谁也不好惹。
六十年代,张爱萍作为两弹一星的组织协调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受尊敬。
1980年,张爱萍作为国防部长访问美国,和美国军部直接对话,在此过程中,张爱萍丝毫不露怯。
美国人说道:“我们不会卖武器给你们的。”
张爱萍答道:“谁说我们要买你们的武器?我们是用过你们的武器,但是从蒋介石那里缴获的。”
美国人说:“你们的核弹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
张爱萍答道:“确实没有你们的多,也没有你们的好,但是当打狗棍还是足够了。”
如此交流,现场一片尴尬,翻译都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那趟行程中,还有参观美国军事基地的安排,但是,美国人不让中国的非军事人员参与。因此,有关人员 也建议张爱萍不要参与。
但是,张爱萍坚持要去,就此,双方有了些许的矛盾,有人写信给邓小平,主要内容就是状告张爱萍。
回到国内,邓小平准备批评张爱萍。
当张爱萍知道原委后,怒道:如此国防部长,理应辞职!”
针对此种情况,邓小平笑称“惹不得啊!”
后来,在邓小平耐心做了说服工作后,张爱萍将军才收回了要辞职的计划。
总之,张爱萍将军非常热血,为人正直、热情、直率,这就注定了他会犯一些错,比如“以下犯上”的错误。
1955年,张爱萍被授予上将,2003年去世。
3、陈士榘
这位将军长期的工作就是参谋长,曾经跟随毛主席参加秋收起义、三湾改编,资历很老。
1947年的时候,他是华东野战军的参谋长。
那一年,粟裕极力主张主动出击攻打两淮,和国民党最为优秀的74师过过招,他的部队曾经在涟水吃过74师的亏。
而陈士榘等人主张攻打鲁南。
就此,双方争执不下。
于是,陈士榘利用自己控制的电台,给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发了电报,并陈述了粟裕的方案、自己的方案。
有意思的是,最后,陈士榘的攻打鲁南的方案获得了毛主席的极大认可。
而陈士榘“以下犯上、越级汇报”的事情,就此传了出去。
有时候,“以下犯上”就是种习惯,就是种性格。
淮海战役时,陈士榘带着两个纵队支援中原野战军攻打黄维兵团。
当时的情况是,虽然有中野攻打黄维,但打得很吃力。
陈士榘带着两个纵队到了双堆集,却按兵不动。
这简直将刘伯承司令员不放到眼里啊!
这可急坏了刘伯承。
沟通无果,无奈之下,电话打到了粟裕这里。
粟裕一问陈士榘,这先生回答得好:让中野退下来,让华野上吧!
原来,陈士榘认为,如果盲目支援,统一领导力不能形成,效果不见得好,完全有华野顶上,有他统一指挥,一定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那边也是虎将陈赓和王近山,犹豫之后,刘伯承将战场指挥权由王近山让给了陈士榘。
很快,奠定了胜局。
仔细看上面“以下犯上”的三位将军,都是性格直率之人,都不是为了自己私利而进行“以下犯上”,如此,他们虽然以下犯上了,但仍然可以在指挥一线。
不过,话说回来,“以下犯上”仍然是一种情绪病,在军队中应该竭力避免,否则,军队领导的威信就会扫地,不利于统一指挥。
一句话,真正的战争中,不需要性格突出的“以下犯上”的将领,更需要配合度很好的将领,如此,才能快速实现整个团队的目标。